轉載請注明作者與來自第一藥店·藥店人(yaodianren520) 寶寶皮膚嬌嫩,容易受外界病菌侵襲,在炎熱的季節(jié)要如何避免寶寶受皮膚病的侵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媽媽們遇到嬰兒濕疹、尿布疹,要怎么辦?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多出現(xiàn)在出生后1~3個月,且對牛奶過敏的嬰兒,半歲后逐漸減輕,1歲半后大多數(shù)病兒逐漸自愈。 嬰兒患有濕疹的病因繁多:慢性消化道疾病、胃腸道功能性障礙、飲食因素、環(huán)境因素、感染因素、動物毛皮等都可以造成嬰兒濕疹。 1.遺傳因素:如父母雙方中的一方曾患有過敏性疾病,或曾得過濕疹,那么寶寶罹患濕疹的可能性增加。 2.食物因素:對于牛奶或其他食物過敏,是讓寶寶患濕疹的罪魁禍首。其根除關鍵在于,明確引起過敏的物質(zhì),并避免攝入。 3.環(huán)境因素:羊毛織品、人造纖維衣物、花粉、螨蟲、汗液、尿液、空氣干燥等都可能引發(fā)濕疹。 4.精神因素:精神緊張會使?jié)裾罴又亍?/p> 嬰兒濕疹可呈多形態(tài),伴有瘙癢、反復發(fā)作的特點。開始為散發(fā)的小丘疹或紅斑,后期逐漸增多,可伴隨小水泡、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多發(fā)生于雙頰、頭皮、額部、眉間、頸部、頜下或耳后,也可擴展到其他部位。常見的濕疹分為三型: 脂溢型:多見于生后1~3個月,以顏面部為主。皮膚潮紅,覆蓋黃色油膩性鱗屑。 滲出性:多見于3~6個月肥胖者。開始在頭面部,以紅色小丘疹、小水泡及紅斑為主,可蔓延全身。 干燥型:多見于6~12個月,出現(xiàn)在面部、軀干、四肢兩側。表現(xiàn)為丘疹、紅腫鱗屑及結痂。 內(nèi)服藥物 除抗炎、止癢藥外,同時搭配抗組胺藥、維生素C等,一般不宜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 常用藥物:氯苯那敏、酮替芬、氯雷他定糖漿、西替利嗪分散片。 外用藥物 急性期:滲出多者,用3%硼酸溶液濕敷。無滲出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外洗或外擦糖皮質(zhì)激素乳膏。 亞急性和慢性期:外涂糖皮質(zhì)激素乳膏。 濕疹并發(fā)感染:糖皮質(zhì)激素和抗生素混合制劑,如復方曲安奈德、派瑞松,必要時選擇抗生素全身使用。 5步預防濕疹 1.盡量避免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zhì)。 2對于吃母乳的寶寶,媽媽應注意不要吃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及刺激性食品。 3.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常幫寶寶剪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 4.避免用堿性強的肥皂、熱水洗患處皮膚。 5.給寶寶穿上棉質(zhì)的寬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濕疹。 尿布疹也稱為嬰兒紅臀,表現(xiàn)為臀部與尿布接觸區(qū)域的皮膚發(fā)紅、發(fā)腫,甚至出現(xiàn)潰爛、潰瘍及感染。多發(fā)生在周歲以內(nèi)的嬰兒,以7~9個月時最為多見。 1.皮膚嬌嫩:研究顯示,嬰兒的皮膚厚度只相當于成人的1/10,容易破損。 2.皮膚汗腺未發(fā)育完善:嬰兒的汗腺排汗孔僅有大人的1/2,甚至更小。因此,如未能及時散發(fā)寶寶體內(nèi)的濕氣和熱氣,就容易產(chǎn)生尿布疹。 3.排尿排便次數(shù)多:嬰兒的新陳代謝活躍,尤其是水代謝,每天都要多次排尿排便,容易誘發(fā)尿布疹。 1.保持皮膚干燥清潔、減少皮膚刺激。 2.防止細菌、真菌滋生感染。 3.促進皮膚修復。 4.常用藥物:氧化鋅乳膏、爐甘石洗劑、護臀霜。 5.如確認為念珠菌感染,則需局部使用抗真菌軟膏,如聯(lián)苯芐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 6.如為葡萄球菌感染,則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如莫匹羅星軟膏(百多邦)。 1.勤洗臀部:每次排尿排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切忌過度清洗和擦拭,以免損傷皮膚 2.涂擦防護霜:每次清洗后,擦上潤臀油;或用濕棉球蘸取潤膚露,從前向后擦拭。 3.及時更換尿布:每次清洗臀部后,及時換上干凈的尿布。 4.恰當護理:如果寶貝臀部發(fā)紅,說明已經(jīng)患上尿布疹,此時一定要勤換尿布,用清水清洗并輕輕吸水分后,讓該部位自然風干。 5.撤去尿布:如上述辦法均無效,也可讓嬰兒臀部裸露(但要保持臀部干潔),可使?jié)裾钣兴棉D。 總的來說,寶寶的皮膚疾病重在預防,所以需要父母們在日常生活中花費更多地心思,從疾病的源頭把關,以防止疾病侵擾。 |
|
來自: 四通書齋19 > 《皮膚科聯(lián)合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