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獻禮:把課堂當作獻給學生的禮物
——本文刊登在《湖南教育》2014年第10期
《湖南教育》記者
吳秀娟
初識牛獻禮老師,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篤定的眼神中所透出的真誠與儒雅,他總會用心地去傾聽他人的想法,友善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有著一份對生活的虔誠。
與牛獻禮對話,聊他對數學教學、對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就如同數學符號般簡單、條理分明,卻又在不經意間將人領入思想的深處,將成長中的點滴感動向我們娓娓道來。從1991年初登講臺至今,他一直堅守在課堂教學一線,以上課為樂,把每一堂課都當作獻給學生的禮物。
學習,汲取成長力量
從一位村辦小學教師到首都名校的特級教師,回首這段成長的旅程,學習給了牛獻禮最大的饋贈。
1991年畢業(yè)于周口師?;瘜W專業(yè)的他,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小學教師。專業(yè)實習期教了兩個月的初三化學,畢業(yè)分配時卻被分到遠郊鄉(xiāng)鎮(zhèn)一所只有200名學生、12名教師的村辦小學。在這里,缺什么老師教什么課是教育生活的常態(tài)。校長王子成對他說:“你接我的課吧,教三年級語文?!庇谑?,牛獻禮鬼使神差地成了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翻開教科書,他向王子成提了個“傻”問題:“校長,我也沒教過小學,這認認字、讀讀課文的,一節(jié)課要教幾課書呢?”王子成看著他滿臉真誠的樣子,說:“牛老師,這一課書得分好幾節(jié)課來上。明天,你來聽我上課吧!”
沒有了專業(yè)優(yōu)勢,原有的知識積累幾近歸零,牛獻禮便現學現賣地在教學舞臺上另起了“爐灶”。一年后,他調到鄉(xiāng)中心小學,在這里從語文“轉戰(zhàn)”數學?;仡欉@段時光,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如野草般生長”。
既然當了一名老師,那為什么不做名好老師呢?少年時就形成的堅韌性格讓他不甘于平庸,學習便成為助力專業(yè)成長的法寶。出差在外,書店成了必去的地方。北師大讀者服務部、西單和王府井附近的書店都是北京這一站的“首選之地”。那時每月的工資只有三四百元,但買兩三百元的書籍卻是常有的事。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李希貴等教育家的專著,鄭毓信、邱學華、張?zhí)煨⒌葦祵W名家的教學隨筆、課堂實錄成了他案頭上的“常客”,教育教學期刊將最前沿的數學科研信息帶到那個地處偏遠的小城,讓初生牛犢的他汲取著生命向上的力量。幾年下來,牛獻禮剪貼、抄寫的各種教學資料有近20本,達80多萬字。讀得多了,視野慢慢變得開闊起來,專業(yè)知識的積累日漸深厚。
1995年,第一次聽到特級教師吳正憲的數學課《數的整除》,牛獻禮恍然發(fā)覺:原來課也可以這樣上,我什么時候也能上出這樣的課,我能不能成為這樣的老師呢?
奔著這樣一個目標,在學校已“小有名氣”的牛獻禮,在公開課教學上狠下功夫: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語言,常常閉門苦練“繞口令”,有時還用錄音機把所講的課錄下來,用心推敲語音、語氣和語調,再對著鏡子反復練習,用水泥地作黑板認真練習板書……
不斷地鉆研,不斷地讀書,不斷地嘗試創(chuàng)新的教法,他捧回了諸如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優(yōu)質課教師、河南省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比賽一等獎等榮譽。2004年,32歲的牛獻禮獲評河南省特級教師,成為河南省最年輕的小學數學特級教師。
用心,方能以上課為樂
《說文解字》有言:“備(備),慎也?!弊鲆患?,只有發(fā)自內心地重視,才能夠用心去準備。用心,才是慎。在牛獻禮眼中,要備好一堂課,同樣需要用心去準備。
一個學期,有那么一兩堂課很精彩,這并不稀奇。如果每一堂課都精心準備,對于一名教師而言,實非易事?!鞍衙恳惶谜n當作獻給學生的禮物”是牛獻禮的座右銘。既然是禮物,一定是精心打磨和準備的,又怎能怠慢呢?
1991年從教至今,一直在教學一線上摸爬滾打的他堅信,對學科本質的把握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核心。學校放暑假前,他給自己的“徒弟”布置了這么一項“假期作業(yè)”:去網上找來12冊的小學數學教材通讀、研究一番。為什么要這么做?其實,道理很簡單——先從整體把握教材,再從整體到局部,把握具體的知識點在整個序列中的位置,瞻前顧后,融會貫通?!斑@就好比是認地圖,先要心中有全局,然后再選擇最合適的道路,也就是教學內容的呈現。”牛獻禮說,“如果教二年級,不見得只看二年級的教材,一定要統(tǒng)攬整個小學數學教材;如果教中高年級,還得看看初中的教材。這樣,每教一個知識點,老師心里都有本‘賬’——前面學到什么程度,后邊要學什么;今天教他,是為以后的學習做哪些準備……”
他還把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等各地不同版本的數學教材“搜羅”過來,琢磨別地的教材與本地的教材有哪些不同,為什么別人是這樣編排的,這對我有哪些幫助和啟發(fā),哪種編排更適合我的學生和教學風格……一縱一橫之間,原本單調的教材呈現出多元的姿態(tài),對數學課堂的理解也就變得立體起來。
“教育應該目中有人,這里的‘人’便是學生。”除了課堂教學的精心準備之外,他的用心還在于對學生發(fā)自內心的關注。公開課上,詢問孩子們是否看得清白板上書寫的字跡,并悉心地為看不清字跡的學生調換座位;平日里,辦公桌就擺放在教室里,時時與孩子們在一起,連同這陪伴本身也成了一種無形的教育。當學生課下提問,遇到自己沒想明白的知識點時,他一定會在事后翻閱資料,弄清楚個所以然來,再把學生叫到跟前,說:“你前兩天問的那個問題,我現在想明白了……”其實,他想教給孩子的,不單單是那個知識點——“你看,牛老師是個做事認真、說話算數的人,以后你答應我的事也一定要做到?!苯逃裏o他,愛與榜樣。跟孩子真誠地交流,營造尊重、友善的文化,遠比學到多少知識更有價值。這份言傳身教的背后,深藏著一顆愛孩子的心。
好玩,數學就在身邊
“他從‘今天是個什么日子’入手,像聊家常一般帶著孩子們走進了數學的世界。一句‘有哪幾位同學這個月過生日?讓我們來做一個猜生日的游戲吧’,又讓孩子成為了課程的資源。孩子們的自主發(fā)現能力,就在這種近似生活常態(tài)的情境中不斷突破,信手拈來……”平江縣南江鎮(zhèn)中心小學的房科劍老師這樣評價牛獻禮的數學課《月歷表中的數學奧秘》。挖掘并運用那些看似簡單的生活課程資源,將教育的萬千智慧融入最為樸實和本真的課堂,可謂是大道至簡。
數學家陳省身曾給小學生題詞——“數學好玩”。在牛獻禮看來,數學之所以好玩,就在于它本身的魅力,能激發(fā)人思考,在動腦筋的過程中讓人變得越來越聰明。教數學,不能光看重它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將數學和生活建立更密切的聯系,覺得數學并不神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大家還能繼續(xù)編下去嗎?誰能只用一句話就把這首兒歌唱完?”
“x只青蛙x張嘴,x只眼睛x條腿……”
“如果x代表1,就成了1只青蛙1張嘴,1只眼睛1條腿,這是一只殘廢的青蛙?!?/font>
“a只青蛙b張嘴,c只眼睛d條腿?!?/font>
“如果a代表1,b代表2,c代表3,d代表4,就成了1只青蛙2張嘴,3只眼睛4條腿,也是一只殘廢的青蛙?!?/font>
“你這樣的寫法沒有反映出兒歌中幾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想想該怎樣表示?”
“a只青蛙a張嘴,2a只眼睛,4a條腿……”
從兒歌《數青蛙》到數學課堂里的《用字母表示數》,牛獻禮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為孩子架起一座通往數學世界的橋梁,將生活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笑聲不斷、思考不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啟發(fā)、引導,“引出”而不是“堵塞”學生的真實想法,讓課堂進入一種“膠著”的對話狀態(tài),讓學生獲得正確結論的“速度”來得慢一些,讓課堂提供更多學生“討價還價”的機會。
教育不單單是教會孩子尋找答案,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如何思考,因為思維比知識更重要。“大家聽懂我的意思了么?”“誰有問題,請舉手?”這是牛獻禮的課堂上,“小先生”“小老師”們經常提的兩個問題。他所教的班上,每周都有一節(jié)“小老師課”“小先生課”。由老師將作業(yè)中的疑難點提煉出來,再請“小老師”到講臺上來“教”,這個過程就是練習的過程,更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牛獻禮說,一名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就應該這樣:既深知教學的活力來自充滿火熱生命氣息的生活世界,但同時又善于改造生活原生態(tài)為我所用,使生活情境具備清晰而豐富的教育意義,努力引導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所有的學生都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界的眼睛,同時又有一顆能用數學思維思考的頭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