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關注、分享就是最大支持! 歌唱的呼吸及氣息的運用
呼吸是人們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歌唱逶迤可靠的動力基礎。 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要比生活中的呼吸夸張。日常生活的呼吸是人的本能,是下意識的比較平靜,氣吸得少而淺,呼氣也不需要有意識地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左右。而歌唱時的呼吸則要求吸得快、吸得深、吸得多,呼氣要呼得慢、呼得平穩(wěn),要有嚴格的控制,有彈性、能持久,一次呼氣往往長達十幾、二十秒鐘,歌唱中的高低強弱、抑揚頓挫的變化,全靠呼吸肌肉的靈活有力的運動來完成。正確的歌唱呼吸不能像日常生活中的呼吸那樣單靠胸部的張縮,而需要胸肌、膈肌、腹肌等許多吸氣肌肉群和呼氣肌肉群的張縮來完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胸、腹、橫膈膜聯(lián)合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要經(jīng)過鍛煉,才能獲得的。
一、吸氣與呼氣
1、 吸氣 吸氣的準備是:兩腿直立,立腰挺胸,肩、頸、下顎、頜關節(jié)、牙關、下巴都要放松,眼平視,口鼻稍張,精神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時咽、喉和整個發(fā)聲器官都處于積極狀態(tài)。然后用鼻和口一起很自然的吸氣,猶如日常生活聞花或貪婪的聞菜肴香味一樣,或者像刷牙時先用水漱口,在牙刷放進嘴里前,為避免吞下漱口水而深吸一口氣那樣。這種吸氣方法是自然的、放松的,很容易做到。 吸氣時口腔里的感覺是:氣應通過上下齒間的空隙抽進去(而不是張嘴吞氣)。小舌(懸雍垂)處要感到有一小股涼氣,隨著這股涼氣,軟腭就自然地拱起來了,鼻腔空間似乎擴大了,顴骨也好像抬起來了。在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張嘴、吸氣”,而不是“張大嘴,大口吞氣”,否則,會因冷氣刺激而咽喉發(fā)癢,甚至咳嗆,影響發(fā)聲。 吸氣應用鼻和口同時進行,若單用鼻子吸氣,動作大、速度慢、吸氣過程長,易發(fā)出雜音,而且軟腭會因此塌下,形成晦澀的鼻音。 吸氣時不要聳肩,胸部不應有明顯的起伏動作,應不出聲的吸,使假聲帶稍微蓋住真聲帶,避免真聲帶在西氣候發(fā)生干燥現(xiàn)象。同時,吸氣出聲會影響音樂形象的完美。 吸氣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氣息通道的暢通,要由上而下垂直的吸,吸到肺的下端去。先是橫膈膜垂直下降,胸腔底部向下伸展,下肋骨向兩側擴張,使胸腔擴大,在深度和廣度上增加氣息的容量。橫膈膜下降后,腹壓增加腹部會略微凸起,但由于兩肋的擴張,下腹部就自然會略微向內(nèi)緊(不是提氣),腰帶周圍(腹部和腰的兩側)好像充滿氣,有明顯的擴張、膨脹與推擠腰帶的感覺。那種“把氣吸到腰帶周圍”和“吸到肚子里去,然后想四周鋪開”的說法,只是為了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感覺,實際上腰帶周圍或肚子里是不可能充滿氣的,氣是吸到肺里的,腰、腹部的膨脹是橫膈膜下沉和兩肋擴張的結果。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嬰兒啼哭時橫膈膜下兩側總在擴張,所以哭聲很響亮,傳得很遠。實際上人一生下就會這種呼吸法。做這種深吸氣,一開始很不習慣,有人可能會出現(xiàn)頭暈和腰酸現(xiàn)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這種現(xiàn)象就會消失。練習時可將一只手放在肋下、一只手放在后腰來檢驗吸氣不為正確與否。 總之,吸氣要柔和、平穩(wěn)、輕巧、無聲,不用強制的力量,不能僵,氣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窩”里。要吸得比所需要的略多些,但不可吸得過分滿。初學者為了防止氣不夠用往往拼命往里吸,會吸得太滿而產(chǎn)生硬邦邦的感覺,失去彈性,或造成生理上、心理上不必要的緊張,影響聲音。其實,少量氣息的活動量比多量氣息的活動量大好幾倍,活動量大就富有彈力,就不至于僵硬和遲鈍。對是否吸得過滿,可進行自我檢查,吸氣后若能在吸進去一點,及時吸得不過分;若再吸不進去了,就是過分滿,僵了。切記:氣不在吸得多,而在用得巧。 由于歌曲內(nèi)容及情感表達的需要,吸氣有快、慢、多、少之分。 (1)吸得慢而多,深又廣,像聞花香一樣。這種吸法一般用于曲開頭或間奏以后的第一句,也用于演唱舒展、開闊的歌曲或樂句,如《我愛你,中國》 也用在表現(xiàn)深沉、悲痛、思念等情緒,如《雨花石》: (2)吸得快有多。呼吸加快是表現(xiàn)情緒激動的一個最好手法,因此在演唱情緒激動、悲憤的歌曲或樂句時,要善于在剎那間很快的吸氣,好像被“嚇一跳”那樣吸得快、多、深。如歌劇《白毛女》選段《我逃出虎口》: 這種吸氣法也可用于號召、奮起等內(nèi)容的歌曲或樂句,如《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 (3)吸得慢而少。歌唱中既要保持情緒的連貫不斷,又需要換氣,就要在保持原有氣息的基礎上,柔和地補進去一部分氣,使氣息隨時維持飽和狀態(tài)。如意大利歌曲《圍繞我崇拜的人兒》: 又如云南民歌《繡荷包》: (4)吸得快而少。在唱字多節(jié)奏緊湊的歌曲時,樂句之間要偷偷換氣。這種吸法,只有在氣沒有完全耗盡時才能用,因為它要求吸氣動作非常敏捷,而急促的吸氣是不可能把完全空著的肺部裝滿的。如云南民歌《猜調(diào)》: 又如朝鮮民歌《哩哩哩》:
(明天接著談呼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