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唐寶民 寫毓賢,心情是很復雜的,因為對毓賢這個人的定性有點復雜,說他是民族罪人吧,他的確是一個愛國者,對大清的忠貞一片誠心可感天地;說他是民族英雄吧,他的“愛國”行為卻為大清帶來了巨大災禍。從毓賢身上,既可以看出歷史人物的復雜性,也可以看出歷史吊詭的一面。 作為晚清政治舞臺上名臣的毓賢,是以極端排外著稱的,這個人是監(jiān)生出身,他的官是捐來的,清光緒五年(1879年),由選用同知捐納知府派分山東,在山東工作了二十多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被授山東巡撫,成為山東最高行政長官,成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達到了仕途升涯的頂峰。 毓賢對中國政治的最大影響,就是一手扶持了義和團,可以說,如果沒有毓賢的大力支持,義和團運動不會發(fā)展到后來的地步。毓賢是有名的酷吏,在官場上被稱為“屠戶”,在曹州任知府4年,采用大批逮捕、濫用酷刑和大批屠殺的恐怖手段進行統(tǒng)治。對于義和團,毓賢一開始也是“無情剿殺”,但后來,卻變“剿”為“撫”,由全力鎮(zhèn)壓轉變成全力扶持。促使他轉變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實是緣于他的那顆“忠君愛國”之心。 毓賢忠于皇室、熱愛大清,當時清國最大的敵人,就是蠻夷,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清國一敗再敗,先敗于英國,再敗于日本……作為一個愛國者,毓賢對此痛心不已,因此他極端仇視外國人,恨不得將中國境內的外國人全部殺光。 但作為弱勢一方的清廷,無力與外國人對抗,但在剿殺義和團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平原事件后,毓賢卻有了一個重大發(fā)現,就是外國教會勢力,比義和團對清朝統(tǒng)治的威脅,更為嚴重,而義和團是反教會、反洋人的,因此,可以成為抗拒洋人勢力的重要力量。 如此一來,他對義和團的鎮(zhèn)壓就不像以前那樣賣力了,他改“義和拳”為“義和團”,采取了由“剿”變“撫”的策略。光緒二十四年,他提出“化私會為公舉,改拳勇為民團”的主張,升任山東巡撫后,明確表示“民可用,團應撫”,并特意在省城濟南設場招納拳民,令義和拳民教授兵勇拳藝。 對于平原、高唐、茌平一帶朱紅燈、本明和尚(后改名心誠和尚)等義和拳領袖設場授徒、攻擊教堂、打擊教士的行為,他坐視不管,且暗中支持,客觀上推動了義和團組織的壯大。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7月,平原縣杠子李莊教民李金榜欺壓拳民,知縣蔣楷袒護教民、派兵捉拿拳民,引發(fā)武裝沖突,毓賢聞訊后,一面派兵彈壓,一面將蔣楷等人撤職查辦,又派濟南知府盧昌詒“親往撫綏”平原義和拳,并通令山東各地義和拳、大刀會等一律改稱“民團”,允許朱紅燈所部義和拳建旗幟,皆署“毓”字,自此,山東義和拳聲勢越來越大。 毓賢對義和團的支持,引起了外國勢力的極大憤怒,視其為縱容義和團的“罪魁禍首”。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清政府迫于壓力,將毓賢撤職,改派袁世凱任山東巡撫。 去職后的毓賢回到北京后,依然不忘向端王載漪、莊王載勛、大學士剛毅等力薦義和團,并在面見慈禧太后時,向慈禧推薦義和團,毓賢的游說行為,使“義和團可用”思想滲透到清國上層統(tǒng)治者的思想中,為日后向各國宣戰(zhàn)埋下了伏筆。 1900年,毓賢被重新起用為山西巡撫,這樣一來,他又有了施展的機會,毓賢到山西后,排外更加激烈,對拳民首領待若上賓,唆使義和團焚燒教堂及屠殺教民。之后又以保護傳教之名,命全省教士集中到省城太原的一間房子里。1900年7月9日,毓賢在巡撫衙門西轅門前,將這46人盡數殺害(12名天主教方濟各會的意大利籍主教、修士和修女,34名英國浸信會傳教士,包括11名幼童)。 毓賢還親手殺死了天主教山西北境教區(qū)正主教艾士杰;在他主政期間,據不完全統(tǒng)計,山西全省共殺傳教士191人、中國教民及其家屬子女1萬多人,焚毀教堂、醫(yī)院225所,燒拆房屋兩萬余間,是各省中死人最多的一個省。 毓賢的所作所為,激化了清國與列強的矛盾,致使列強再度與中國兵戎相見,導致了后來的“庚子國難”。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日、意、奧八國組成的侵略聯(lián)軍,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天津租界出發(fā),向北京進犯。8月12日,聯(lián)軍不費一槍一炮占領了北京的門戶通州,北京城危在旦夕。 8月14日凌晨,俄、日、美、英四國軍隊相繼攻入北京的外圍城墻,當晚,法、奧、意三國軍隊從通州進入北京,至此,聯(lián)軍把進攻的矛頭轉向了皇城和紫禁城,8月16日,清軍在京城各處與聯(lián)軍展開巷戰(zhàn),戰(zhàn)至晚間,聯(lián)軍占領了北京全城。 當天,各國軍隊指揮官下令“特許軍隊公開搶劫三日”,北京城陷入了空前的劫難之中。聯(lián)軍攻入北京之后,作戰(zhàn)行為演變成了一場復仇行動,從破城之日起,聯(lián)軍肆無忌憚屠殺和搶劫。聯(lián)軍在北京還燒毀了大量建筑,北京城遭到嚴重地破壞。 庚子國難導致中國陷入空前災難、險遭瓜分,不得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缎脸髼l約》的簽訂使中國在政治上進一步淪入了殖民地化,在經濟上則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地步,這就是毓賢之流愛國行為帶來的后果! 我們當然不能把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的原因全算在毓賢頭上,但情勢的惡化及事態(tài)的一再擴大化,與他有很大關系。平心而論,毓賢的確是個愛國者,擁有著一顆滾燙的中國心,然而,這樣的愛國者,帶給中華民族的是福祉還災難呢?愛國主義,不能僅憑一腔熱血,愛國,需要的是理性行為,而不是盲目的沖動。 毓賢的行為,使我想到了另一個晚清名臣——徐繼畬?!赌暇l約》簽訂后,英國依據條約規(guī)定,欲在福州設立領事館,此事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同意,但同時規(guī)定:只有外交人員可以搬入福州城內居住,其他英國人不得進入福州城里居住。 道光三十年(1850年)夏,兩個英國人搬進了福州城內的神光寺住了下來,這件事很快就引起了福州城士紳、市民們的不滿,認為“藩邦夷類”竟然跑到我們大清的省城來住,成何體統(tǒng)?太有損我“天朝上國”的尊嚴了!于是便向福建巡撫徐繼畬舉報,要求徐繼畬將他們攆出福州。 徐繼畬得報后,便派人去做那兩個英國人的工作,讓他們立即搬出城去,哪知,那兩個英國人仗著英國有堅船利炮,認為我們大英帝國才把你打敗沒幾年(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中國敗于英國),你們現在還怕我們呢,我不搬你們也不敢把我們怎么樣?賴著不走了。 后來林則徐得知了此事,認為兩個普通英國人,就敢如此無視我朝法律,太不拿我大清當回事了!于是便與一些士紳一起給徐繼畬上了一表,要求徐繼畬用強硬手段將英國人趕出城去,不惜“調兵演炮”,以彰顯我天朝國威,令蠻夷膽寒。 徐繼畬拒絕了林則徐等人的建議,表示要通過和平的外交談判手段來解決此事。林則徐一看徐繼畬沒有接受自己的建議,認為徐繼畬是一個被洋人嚇破了膽的膽小鬼,便上書朝廷,對徐繼畬進行彈劾。 徐繼畬真的是害怕洋人才不敢動用武力驅逐那兩個人英國人嗎?其實不是,徐繼畬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對當時中英兩國的實力有著充分的了解,是審時度勢的結果,他不想因為小事引發(fā)外交沖突,再起戰(zhàn)端。 通過幾年前的那場鴉片戰(zhàn)爭,徐繼畬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的軍事實力遠不如英國,兩國交戰(zhàn),結果只能是中國吃虧,所以,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力避沖突,冷靜下來,一心一意發(fā)展自己,等將來實力強大了,就可以不再受氣了。 當然,關于讓這兩個英國人搬家一事,徐繼畬也不是不予處理,他心中另有辦法。他留意到那個英國醫(yī)生是以替人看病為生的,就暗地里派人做工作,不讓福州市民找那個英國醫(yī)生看病,這樣一來,英國醫(yī)生就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了。 另外,那兩個英國人住的神光寺,門窗破舊,墻體開裂,屋頂漏雨,徐繼畬便悄悄給所有的匠人下令,不準他們給這兩個英國人修房子。秋冬時節(jié)一到,福州陰雨綿綿,房子日夜漏水,冷風瑟瑟,凍得他們整夜無法入眠,終于受不了了,便主動搬離了神光寺,回到了城外居住。 一場險些釀成重大外交糾紛的事件,就這讓被徐繼畬用智慧解決了。這件事雖然圓滿地解決了,但國人對徐繼畬的誤會卻很深,認為他不敢與列強斗爭,妥協(xié)、賣國,枉為封疆大吏,朝廷不明真相,竟然下旨將他免職了。 然而,相對之下,徐繼畬這樣的“賣國者”,比毓賢這樣的“愛國者”,誰真的有利于國家民族? 毓賢最后的結局是:被指為排外仇教的“罪首”,革職充軍新疆。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蘭州被處死。臨死前,他寫了兩副挽聯(lián)。 第一聯(lián):“臣死國,妻妾死臣,夫復奚疑,最難老母九旬,稚女十齡,未免凋傷慈孝治;我殺人,夷狄殺我,亦有何憾。所愧奉君廿載,歷官三省,空嗟辜負圣明恩?!?/p> 第二聯(lián):“臣罪當誅,臣志無他,念小子生死光明不似冤沉三字獄;君恩我負,君憂誰解,愿諸公老成謀國,切須早慰兩宮心?!保▋蓪m指慈禧和光緒。) 可見直到臨死前,毓賢仍然認為自己是一個愛國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