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靈魂工程師”據說原是斯大林對作家的稱呼(參見陳桂生《“教育學視界”辨析·“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辨》),后來加里寧將其移用于教師身上,于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便成了教師特定的稱謂。 剛參加工作時,我曾為自己是“人類靈魂工程師”而自豪。我甚至覺得,“人類”、“靈魂”、“工程師”,由這三個詞語組成的稱呼是多么氣勢恢宏而富有詩意??!青年時代的我,曾多次在寫有關教育的文章時,使用這個短語:“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崇高使命”“人類靈魂工程師不能沒有自己的靈魂”等等,那時候,只要一提起這個短語,一種真誠的莊嚴感便會油然而生。 然而現在,我對這個稱呼產生了懷疑。 “懷疑”是從我無法保證自己靈魂的純潔和高尚而產生的苦惱開始的。比如說,我剛參加工作就忍不住對學生大動拳腳,如此修養(yǎng)當然是有愧于“靈魂工程師”稱號的;又比如,有時學生對我提意見,我明知自己錯了,卻為了面子而“機智”地強詞奪理,這樣的虛榮心難道是“靈魂工程師”應該有的嗎?再比如,我曾奉命動員學生為學校捐獻圖書,可我自己卻很不情愿地只捐了很少很少的書,如此道貌岸然怎配當“人類靈魂工程師”?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雖然這時候我往往后悔不迭,慚愧不已,但對當好“人類靈魂工程師”我是越來越不自信了。 相比之下,需要我“塑造靈魂”的學生在許多方面卻比我高尚。我打了他們,他們真誠地原諒了我,照樣尊敬我;面對老師的批評,學生從來都是誠懇認錯,即使暫時想不通,也絕不會像我一樣強詞奪理;我叫他們捐書,有的家境貧寒的學生不吃早點,而省下錢買來新書捐給學?!页38械剑罕绕饘W生那一顆顆晶瑩的童心,自己的一顆所謂“成熟”的心其實早已銹跡斑斑了。 這樣一想,我對“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說法就愈加懷疑了。在我看來,“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命題至少包含三點謬誤:第一,教師的靈魂肯定是比學生高尚,(否則怎么可能當“靈魂工程師”呢?)第二,學生的靈魂肯定不如教師,(否則干嗎還需要“靈魂工程師”呢?)第三,學生的“靈魂”是可以被“工程師”隨心所欲地“塑造”的。 教師的靈魂真的就比學生高尚?我前面所舉的例子已經對此作了否定。傳統教育習慣于把教師奉為道德圣人,但教師又不可能是道德圣人,于是,教育的虛偽就產生了。是的,就知識、能力、閱歷等等而言,教師一般來說在學生之上——當然,這個問題也不能絕對,特別是在信息時代,許多時候教師在有些方面的知識可能還得向學生請教;但就道德而言,卻很難說學生不如教師。須知“人之初,性本善”,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的過程并不是給學生外加“美好道德”而是讓學生盡可能保持童心的過程。兒童的心靈比成人純潔,這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皇帝的新裝》中的小男孩還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學生(包括有缺點的學生),都已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一點。 至于學生的靈魂可不可以“塑造”,我想,在我們的教育越來越走向民主與科學的今天,什么都是可以塑造的,惟有人的靈魂——即人的精神和個性是不能“塑造”的!“塑造”的前提是要有模式的,根據模式塑造出來的“靈魂”是否還屬于學生自己的靈魂?這個靈魂是否還有真正的生命?那段并不遙遠的“八億人民只有一個腦袋”的歷史,已經對此作出了回答。 應該肯定,歷史地看“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命題,它有著積極意義,這主要表現在它強調了教師育人的使命感,無數優(yōu)秀教師正是以此嚴于律己,不斷攀登著人格的高峰。當然,教育者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本身是沒有錯的。但這應該是一個貫穿終生的動態(tài)的追求過程,而不是意味著教育者已經達到了很高的人格境界。我們承認教師不是完人,承認教師在許多方面不如我們的學生,這并不是降低了教育者對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育者隨時隨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真正有利于教師的不斷完善。同樣,我們承認學生在許多方面——首先在道德方面在我們教師之上,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放棄了對學生的教育責任。學生童心的保持,個性的發(fā)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教育。但這種教育,不應該是教師的居高臨下與學生的俯首帖耳,而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再明確一點說,就是民主的教育,就是教師在向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育學生。 由做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和學生共同成長”,毫不夸張地說,這是教育走向民主化所不可缺少的思想革命。這場革命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被陶行知先生呼喚過:“我們希望今后辦訓育的人要打破偵探的技術,丟開判官的面具。他們應當與學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們的朋友,幫助學生在積極活動上行走?!薄叭酥粫缘孟壬谢瘜W生鍛煉學生,而不知學生彼此感化鍛煉和感化鍛煉先生力量之大?!薄罢l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陶行知教育文選》)蘇霍姆林斯基也曾這樣告誡青年教師:“只有當教師在共同活動中做孩子們的朋友、志同道合者和同志時,才會產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不要去強制人的靈魂,要去細心關注每個孩子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關注他們的特性、意向和需求?!保ā栋颜麄€心靈獻給孩子》) 向學生學習,就是還教師以真實,給教育以誠實。當我們在學生面前不再是神而還原為質樸、真誠但不乏缺點的人時,學生更會把我們當做可以信任可以親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無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所謂“還教育以誠實”,就是面對現實中彌漫的教育虛假,教育者以自身的誠實一方面消解著虛假教育的負面影響,同時又以誠實培養(yǎng)著誠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絕不教給學生,勇于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過失,這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起碼的職業(yè)道德。向學生學習,即使從教育的角度看也是對學生最有效的教育。學生從教師身上,看到什么叫“人無完人”,什么叫“知錯就改”,什么叫“見賢思齊焉”……教育者對自己錯誤的真誠追悔和對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將感染著激勵著學生在人生的路上不斷戰(zhàn)勝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我不同意“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說法,并不意味著我反對教育者應有崇高的使命感,而是主張將我們的心靈融進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chuàng)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chuàng)造。讓我們的教育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平等,更多的科學,更多的個性!——這是時代的呼喚,因為這是使我們的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希望之所在。
2000年5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