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鼓樓立交橋(2016年拍攝) 時(shí)光流逝,這些年來呼和浩特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xiàn)在的你還能記起當(dāng)年呼市的老模樣嗎?大家來一次穿越,看看那些年的呼和浩特長啥樣…… 呼和浩特舊城區(qū)為以前的歸化城呼和浩特新城區(qū)為以前的綏遠(yuǎn)城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先秦時(shí)期,趙武靈王在此設(shè)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民國時(shí)期為綏遠(yuǎn)省省會(huì),蒙綏合并后,呼和浩特成為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首府。呼市中心城區(qū)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yuǎn)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并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鼓樓(50年代) 呼和浩特鼓樓大街(50年代) 將軍衙署前街(對(duì)面是綏遠(yuǎn)城阜安門50年代) 90年代阜安門遺址 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城)大北街(20年代) 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城)大北街(30年代) 50年代 歸化城 席力圖召(30年代) 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城)北門(30年代) 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城)五塔寺(30年代) 50代歸化城 莫齊召(已拆) 舊城西河沿(50年代) 歸化城小東街 文昌閣 魁星樓(30年代) 舊城(20年代歸化城) 舊城牛街橋(20年代歸化城)慶凱橋 舊城北門十字街心(30年代歸化城) 20年代歸化城 財(cái)神廟 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城)70年代 呼和浩特大召寺(60年代) 昭君墳(30年代) 70年代昭君墳 呼和浩特新華大街人委(50年代) 新華大街(50年代) 呼和浩特中山路(50年代) 中山路聯(lián)營百貨(50年代) 聯(lián)營商店(50年代) 五十年代呼市群眾騎自行車上班 民族商店內(nèi)景(70年代) 公主府公園(50年代) 公主府(20年代) 烏素圖召(20年代) 中山路(50年代) 呼和浩特中山路(50年代) 中山路新華書店(60年代) 電影宮(60年代) 中山路工人文化宮(60年代) 呼和浩特賽馬場(60年代) 呼和浩特人委禮堂(50年代) 呼和浩特牧民招待所(50年代) 蘇虎街小學(xué)(50年代) 呼和浩特新華廣場(50年代) 70年代 大年三十夜(50年代) 呼和浩特博物館(50年代)響馬河畔 公園東路呼和浩特展覽館(60年代) 人民公園(60年代) 烏蘭恰特電影院(70年代) 呼和浩特舊城北門汽車站(70年代) 公交總公司舊址(70年代) 將軍衙署(70年代) 呼和浩特火車站(70年代) 呼和浩特大北街(2015年拍攝) 呼和浩特中山路(2015年拍攝)
2016.10.7 呼和浩特制作 來源:東子的美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