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體(inlay)是一種嵌入牙體內部,用以恢復牙體缺損患牙的形態(tài)和功能的修復體。嵌體是冠內修復體,位于牙體內部,由牙體硬組織所包繞,其固位形主要是箱狀固位形。 由于嵌體位于牙體內部,嵌體受力時將應力傳導至洞形的側壁,在剩余牙體內部產生拉應力。而牙釉質、牙本質的力學特征是抗壓而不抗拉,過大的拉應力會造成牙體折裂,所以嵌體是一種只能修復缺損的牙體組織,而不能為剩余的牙體組織提供保護的修復體。因此,采用嵌體修復時要求剩余牙體組織要有足夠強度來提供抗力,同時保證嵌體的固位。 高嵌體(onlay)一般由嵌體演變而來,覆蓋部分或全部合面。當牙體缺損大導致剩余牙體組織薄弱,特別是牙冠鄰面受到累及導致MOD缺損時,牙齒在受力后容易產生頰舌壁牙體折裂。此時可通過高嵌體覆蓋牙體合面,減少剩余牙體內部有害的拉應力產生,從而保護剩余的牙體組織【圖1】,防止牙齒劈裂。
圖1: 嵌體受力后牙體組織內產生拉應力,高嵌體可減少拉應力的產生
1.合面洞形的預備
牙體預備前應用咬合紙仔細檢查正中咬合和側方咬合的咬合接觸點的位置,根據缺損大小和咬合接觸點的位置,設計洞形的外形和擴展范圍,洞形的邊緣應盡可能離開咬合接觸點。
(1) 首先去凈腐質和薄弱的牙體組織
(2) 使用短錐狀平頭圓角鎢鋼鉆針或金剛石針制備合面洞形,洞深一般為2mm,洞底平或淺圓凹形、內線角圓鈍。過深的洞和軸壁倒凹可用樹脂類材料粘接墊平。合面洞形所有軸壁保持合向外展約6度,與嵌體就位道一致。見【圖2】。
圖2: 上頜磨牙MOD嵌體合面洞形
洞形合面邊緣從缺損部位適當預防性擴展,包括鄰近的點隙、發(fā)育溝等,使洞緣位于易于自潔的健康的牙體組織,盡可能離開咬合接觸點1mm。
合面制備鳩尾固位形(isthmus),防止嵌體水平脫位;鳩尾的峽部一般放在兩個相對牙尖三角嵴之間,寬度為頰舌尖之間寬度的1/3-1/2,見【圖3】。
圖3: 下頜磨牙MOD嵌體洞形合面觀
'瓷嵌體合面洞不預備洞緣斜面(cavosurface bevel),這點和金合金嵌體不同,這是因為瓷的刃狀邊緣強度不足和加工上的難點。
2. 鄰面洞形(proximal box)的預備
使用平頭圓角錐狀鎢鋼鉆針或金剛石針制備鄰面箱狀洞形。鄰面洞形的頰舌軸壁和齦壁邊緣應離開鄰面接觸區(qū),位于自潔區(qū)。
鄰面洞形的頰舌軸壁可外展6度,與就位道方向一致。鄰面洞的頰舌軸壁與其牙冠軸面的交角應大于90度,避免形成過于銳利的邊緣。見【圖3】。
鄰面洞的齦壁(gingival floor)應平直,與髓壁垂直,內線角圓鈍,寬度約為1mm。
鄰面洞形的軸壁(頰壁、舌壁、髓壁)和合面洞形的軸壁均保持與嵌體就位道方向一致。
3. 精修磨光
'使用磨光鉆針將預備體各邊緣、線角修整圓鈍,磨光預備體。 1. 同MOD嵌體預備合面以及鄰面洞形。
2. 合面預備
沿合面解剖外形均勻磨除,功能尖磨除1.5mm,非功能尖1.0mm,預備功能尖斜面(functional cusp bevel)。
在功能尖斜面咬合接觸點以下至少1mm處預備終止邊緣,可稱之為合臺(occlusal shoulder), 形態(tài)為內線角圓鈍的肩臺(shoulder with rounded inner line angle) 或深無角肩臺(heavy chamfer),寬度約1mm。【圖4、5】
非功能尖的外斜面預備反斜面(contrabevel),反斜面的邊緣可以設計為0.3-0.5mm寬的無角肩臺(chamfer)。
圖4: 上頜磨牙MOD高嵌體洞形鄰面觀
圖5: 上頜磨牙MOD高嵌體洞形鄰面觀
3. 精修磨光
'使用磨光鉆針將預備體各邊緣、線角修整圓鈍,磨光預備體。
注:1. 文中插圖為北京大學口腔醫(yī)學院修復科2016級研究生齊璇所繪制 2. 封面嵌體、高嵌體照片為北京大學口腔醫(yī)學院修復科周永勝教授提供,技工中心張慶輝技師制作。
譚建國│一步一步做好瓷貼面牙體預備 譚建國│一步一步做好前牙全瓷冠牙體預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