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琪琪(富書部專欄作者) 01 想說說這個話題,主要是因為最近朋友圈大家都在討論的一種觀念: 趁年輕,要多出去走走看看,長長見識。 以前我對這個觀念是不加思考的舉雙手贊同,總覺得大好青春不出去看看自己沒見過的人和風景,不去經歷點之前沒經歷過的事情,我都不好意思說我長大了。 但是漸漸地,看到的人多了,我才發(fā)現(xiàn)長見識也是門技術活,并不是那么簡單出去走走看看就能get到的。 若是打開方式不對,還特別容易見識沒長到,虛榮心倒是長了老高,沒有增加生命的厚度和重量,反而整個人浮夸了不少。 你還別說,這樣“誤入歧途”的例子真不少,身邊一位同事,就老喜歡隔三差五的給大家普及“新知識”,大說特說她長的那些見識。 都有些什么故事呢? 大到上次出差看到了一個什么大人物,大人物身上的穿戴雖然低調,但還是被見多識廣的她一眼認出來了,說完還一副得意洋洋,此處應有掌聲的樣子; 小到這次節(jié)假日又去哪哪玩了,哪里的海鮮不要太好吃啊,哪里的名牌衣服和包包好好看啊,她買了好多…… 特別過分的是,每次說完自己看到的高級貨,她就會很不屑地嘲笑其他幾位同事的包包俗氣,還說俗得就像地攤貨一樣,一邊損人一邊美其名曰讓大家多出去見見世面,這樣眼光才會有所提升。 好像除了她,別人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看電視不上網(wǎng)的土著居民和鄉(xiāng)巴佬,而她才是高人一等,見過大世面的人,所見所聞也都是來自另一個高端世界。 但事實是,剛開始可能還有幾個人愿意聽一聽,次數(shù)多了,大家都特別反感她。 因為她的那些話里,總有種濃濃的炫耀氣息,也許她是想告訴別人自己很有見識,眼界也大,而在我們看來,這所謂的見識和眼界統(tǒng)統(tǒng)只是用來滿足她虛榮心的一點談資罷了。 可能她確實參加了一個很高端很難得的聚會,見到了平時大家都見不到的厲害人物; 她也的確天南地北地去過很多我們沒有去過的地方,風景人物都沒少看,然而因為打開方式不對,都是白搭。 厲害的大人物身上一堆優(yōu)點她視而不見,只知道研究別人的衣服品牌; 各地的奇山異水,風土人情她不欣賞,卻只知道買買買,這樣淺薄的眼界,看得再多也毫無意義。 大好的資源并沒有被用到該用的地方,見識如何增長? 02 所謂眼界,并不是說你見識了更厲害更優(yōu)秀的人,回過頭來就要低看那些相對比較普通平凡,沒有什么極大閃光點的人,急著和他們劃清界限。 而應該是以一種更加包容的心態(tài),去尊重,去求同存異,正因為你的眼光觸及到了更遠方,更高的高度,才更應該有包容心。 記得大學時候我的一位專業(yè)課老師——楊老師,期間有一年時間被安排出國交流學習。 因為之前上過她的課,所以原先對她的印象是一個脾氣比較急躁的老師,課堂紀律不好的時候容易發(fā)脾氣;平時的穿著也很樸實甚至有些過于簡單。 然而,一年之后,等她從國外學習歸來,再出現(xiàn)在課堂上的時候,我從外到里都感受到了她的變化,那的的確確是一種長了見識之后才能有的改變。 楊老師開始穿深色的風衣,而且會搭上一條顏色鮮艷的絲巾,每次色彩搭配的都很好,不嚴肅也不輕浮,整個人看起來很有氣質,透著一股知性美。 無論課堂上多么吵鬧,她也不再發(fā)脾氣了,而是始終微笑著維持紀律,她也不會特意和我們說起她出國學習的經歷,只是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正好碰上某個話題,比如建議大家如何充分利用好圖書館研究論文課題的時候,她會自然而然地和我們聊起那段經歷,和我們說說國外的大學生們是怎么做的。 楊老師不只是把她看到的場景還原給我們,更把她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學者的所思所想與我們分享。 眼界大開的她,沒有絲毫傲嬌,反而更謙虛了。 見識真的只是用眼睛看看就能提升的么,我想并不是。 很多人會覺得世界這么大,我要去看看,仿佛全國各地走一遍,人生道理就能參悟了,低谷也能就此反彈了。 但果真如此嗎? 殊不知出發(fā)前,你所聽到的那些勵志故事,只不過是淡去了主人公歷經千辛萬苦打磨自己的細節(jié),而放大了最后收獲全新自我的喜悅。 你期盼著自己也能照著別人的方法和軌跡來個大換血,然而事實是,路還是要自己一步步走,那些脫胎換骨的痛和累,你以為逃得掉,可是逃得掉的就改變不了。 03 所以說,眼界的真正打開,見識的真正增長,還是得靠手動,眼睛是要睜大看,可關鍵還得走心。 因為只有思考了能沉淀下來的東西,最終才能內化為自己的。 見識,見識,看見了,還要能識得它。這是一種能力。 |
|
來自: hercules028 > 《人生、哲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