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沮喪的時候,要冷靜下來并不容易,然而負面情緒發(fā)酵波及周遭,多少影響重要關系、工作、甚至自身健康。有心理學家還認為,抑郁、邊緣人格等精神問題的根源,跟當事人沒有能力掌握、調整情緒的情況息息相關。 適時調節(jié)情緒有益精神健康 所幸相關研究證實,即便不能控制的外在環(huán)境,遭遇社交焦慮問題的人,仍能透過自主干預方式,改變他們對于身處環(huán)境的觀感。心理不太健康的人,也可以透過學習,更好地掌握、調節(jié)每天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與腦科學教授懷伯恩(Susan Krauss Whitbourne)提供5個技巧,協(xié)助我們在惱人狀況發(fā)生前預做準備,不要讓負面情緒有機會干擾我們的生活。 1.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情境 避開刺激自己負面情緒的情況。舉例來說,如果自己趕時間(或等人)的時候容易發(fā)火,那就別等到最后一分鐘才處理事情,提早出門就不會對過馬路的人車感到煩躁;同樣道理,如果有人讓你討厭,就避免正面遭遇對方。 2.降低要求標準 我們該避免的負面情緒,很可能就是(對自己或外在環(huán)境的)失望。舉例來說,每當我們想為家人朋友準備一頓完美大餐,總是因為難度太高過程出錯,毀了本來好心情。既然如此,不妨考慮在自己能力范圍換個菜色,即使不能端上法式甜點舒芙蕾(soufflé),請人吃義式烘蛋(Frittata)也很棒。 3.轉移注意力焦點 如果總覺得自己不如人,停止自我折磨的方式,就設法轉移目光,最好是專注自己在做的事情,終究能從中獲得力量。舉例來說,上健身房的時候,與其一直注意(或嫉妒)旁邊那些厲害家伙能做幾回合重力訓練,弄得自己想放棄,不如注意其他沒那么厲害的人,或是專注運動,從中體悟出激勵自己的力量。 4.改變想法 所有深沈情緒的核心,其實是驅動這些情緒的執(zhí)念。我們悲傷,因為相信自己失去了在意的人事物;我們生氣因為認定重要目標受挫?。桓杏X開心則是相信好事降臨。我們也許不能改變環(huán)境,但改變想法就能改變所處情境影響自己的方式。 透過個人認知的重新評價,以比較愉快、滿足的思考觀點,取代原先觸發(fā)負面情緒的想法,就能相當程度的減輕焦慮。有社交恐懼問題的人,很可能相信自己在大家面前出丑,搞得像個大傻瓜一樣。這些人若能重新體悟,別人不會這樣嚴苛看待他們,情緒通常就能放松下來。 5.改變反應方式 一旦上述4個方法都不管用,我們就是沒辦法選擇場合、轉移注意力、降低期待、或改變自己的想法,不愉快的情緒依然鋪天蓋地而來,那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反應方式。 心情焦慮、憤怒以至于心跳加速的時候,先做幾次深呼吸,也許閉上眼讓自己冷靜下來,尋找內在能量,來調整改變不愉快的情緒,或至少改變臉部表情。這個技巧不光能用來延遲發(fā)火,在不適當場合大笑不止的時候,也能發(fā)揮效果。 多多練習效果更好 身處于麻煩情境的時候,先了解那些地雷(引火線)會讓自己情緒暴沖、陷入焦慮或抑郁;接著改變過去思考模式與反應方式,就能逐漸強化自己應付這些問題的信心。多多練習這5個步驟的技巧,鍛煉扭轉負面情緒的能力,心境也能更加滿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