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是19世紀德國統(tǒng)一的中堅力量,其自17世紀起,就一直影響著整個德意志的歷史。 下圖(圖1) 圖示說明: 1415年,霍亨索倫家族腓特烈一世,自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那里取得了勃蘭登堡領地和選侯的稱號。此時,其土地面積僅2.375萬平方公里。 16世紀初,選侯約翰·西吉斯蒙德以其妻子名義取得了萊茵河下游的克萊沃公爵領地和馬克、拉文斯堡兩個侯爵領地。此后,勃蘭登堡公國的領土增長穩(wěn)步推進,1618年,獲取東普魯士地區(qū)(以向波蘭國王稱臣納貢為代價),1648年,獲取了波羅的海沿岸的東波美拉尼亞地區(qū)和威悉河、易北河流域的幾個小領地。 下圖(圖2) 圖示說明: 1701年1月,哥尼斯堡,腓特烈三世加冕,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一躍成為普魯士王國的同時,其軍事實力亦急劇膨脹,最高時軍費占比國庫開支超80%。“政府的基本法則就是擴張領土”,堅守此信條的普魯士開始了對外瘋狂擴張的步伐。 1745年末,摘取了“奧地利王冠上的明珠”——西里西亞。1772年參與瓜分波蘭,獲取西普魯士,其波羅的海沿岸領土連成一片,面積也增加至19.5萬平方公里,儼然已經(jīng)位列歐洲強國之林。 下圖(圖3) 圖示說明: 1793、1795年,普魯士又兩次參與瓜分波蘭,使其領土面積達到了30.5萬平方公里,人口860萬,實力更勝一籌。 下圖(圖4) 圖示說明: 拿破侖帝國覆滅后,歐洲各戰(zhàn)勝國自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在維也納召開“分贓會議”,以重塑歐洲秩序。戰(zhàn)爭期間幾近亡國的普魯士意圖重振雄風,如此,波茲南、格但斯克、2/5的薩克森及其他一些邦的土地劃歸普魯士,使其疆界擴大到萊茵河左岸地區(qū)。 下圖(圖5) 圖示說明: 1864年2月,同屬德意志民族的普魯士、奧地利聯(lián)合,共同對丹麥作戰(zhàn),以強力回應丹麥兼并石勒蘇益格的行為。兩個歐陸強國VS日薄西山的北歐弱旅,結(jié)果可想而知,奧地利占據(jù)了荷爾施泰因,普魯士占據(jù)了與本土不相連的石勒蘇益格(俾斯麥的高招,普魯士赴石勒蘇益格需過境奧地利地盤,為以后的摩擦沖突,乃至戰(zhàn)爭埋下了伏筆)。 1866年,昔日盟友的普奧兩國終于兵戈相向,用事實踐行者“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薩多瓦一戰(zhàn)定乾坤,俾斯麥適時收手,與奧地利訂立和約,將之剔除了德意志邦聯(lián),并兼并了奧國盟友漢諾威、拿騷、黑森卡塞爾、法蘭克福自由市等……,至此普魯士以近35萬平方公里、2400萬人口雄踞德意志諸邦龍頭。 下圖(圖6)——北德意志邦聯(lián) 圖示說明: 1867年4月成立,普王威廉一世出任邦聯(lián)主席,掌握全部行政及軍事大權; 俾斯麥兼任邦聯(lián)首相,只對主席負責; 而邦聯(lián)議會則由各邦代表構(gòu)成,43席中普魯士獨占17。 下圖(圖7) 圖示說明: 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色當一役,法王拿破侖三世及8.3萬余官兵向普軍投降。此次爭端帶給普法兩國的,是截然相反的態(tài)勢! 法國方面,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歐陸霸權謝幕。賠償50億法郎的同時,還需割讓阿爾薩斯省全部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如此毫不留情的壓榨勒索,使得普法兩國早已結(jié)下的隔閡裂痕愈加彌深,歐陸世仇誕生); 普魯士方面,終鑄德國統(tǒng)一。1870年11月,南德四國(巴伐利亞、符騰堡、巴登和黑森)并入北德,德意志帝國橫空問世。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鏡廳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如此,歐洲格局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一輪博弈開始孕育,正蓄勢待發(fā)……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chuà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