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譜只記載至第12世 仕照(仕高)遷居南豐龍湖生二子,十三世董喜,董彭,而第三子居安則無記載,至此止。 其源流為:1合-2禎-3文肇-4滋-5佐-6觀國-7穎-8昌嗣(遷丁源)-9克明-10仲翔-11叔堅-12仕昭(仕高)-喜、彭。 在流坑譜卷一源流考之居徙考(二)已考證清楚的外遷宗親,溪楓(排前)記載,仕昭(仕高)的第三子居安(在南豐娶第一個妻子姓毛,生了思聰和思恭,明洪武二年(1369)出差采購官府用木材,在現(xiàn)福建三明建寧縣溪口鎮(zhèn)排前,即原建寧縣北鄉(xiāng)藍田堡排前,被富翁劉新甫看上,做了上門女婿,生了第三子思允,于是居安因兩處有家室,在建寧排前和南豐龍湖兩頭跑),居安長子思聰(此爺孫三代與上饒譜世高支系吻合)。思允的后代除留居排前的,先后有遷徙至浙江衢州的西安縣(即原衢縣,現(xiàn)衢江區(qū),衢州這一支所在地,但與我這支應(yīng)該不是同支)、開化縣、壽昌(現(xiàn)建德市大同鎮(zhèn))、遂昌縣、溫州市、永嘉縣,江西玉山縣、新余分宜縣,湖南瀏陽,福建福鼎縣等。 流坑譜從流坑始祖合公徙居流坑到明萬歷十年(1587)共五修宗譜,至今長達430年未修過,況且這五次修譜就對很多外遷的宗親沒有記載,如12世仕照(仕高)的第三子居安就未記,估計修譜時居安還未出生。 如果以上推定成立,則上饒玉山,衢州衢江,建德大同等支系可列入流坑合公文肇·滋派后裔,遷徙過程如下:流坑(1合)-丁源(8昌嗣)-南豐龍湖(12仕高)-玉山石溪(13仲季)-玉山坊頭(14守珂,即孟英)-衢州西安,現(xiàn)衢江區(qū)蓮花鎮(zhèn)大垅(17庭節(jié)、庭深)-安仁鎮(zhèn)歐塘(27徽吉)-常山(30渭昌) 但疑點之一:流坑譜2-11世與上饒、衢州兩地譜2-11世人名不同。且雖然世高在流坑譜上也是十二世,但如果從清然算起就比上饒、衢州譜多了三代人。 疑點之二:年代問題,詳見下面人名及時代探索分析。 疑點之三:上饒和衢州譜均記載五世祖貢一為南豐始遷祖,九世祖富祖為龍湖始遷祖,與流坑譜十二世仕高遷龍湖不符。 以上如能查閱溪楓(前排)家譜及建德大同(小溪源)家譜或許能解疑。
人名及時代探索: 清然居士,(按《擴源源流考序》記載萬三之父應(yīng)為清照,即清照是誼公的孫子,清然則是讓公的孫子,清然和清照應(yīng)該是隔了三代的堂兄弟,見《富春誼橋隴董氏宗譜》世系圖)。約907年遷宜黃。 生三個兒子,萬一、萬二俱未吊(衢州譜記)(吊,指世系上的吊線圖,如瓜藤般,此吊線圖按歐陽修、蘇洵兩姓宗譜體格制作),萬一公不傳、萬二公亦不傳(上饒譜記)(傳,指世系傳承記載),以上可理解為萬一和萬二的后代清乾隆年間修譜未參加,故無記載,此兩地宗譜只記載了萬三公的后代。如《擴源源流考序》和《富春誼橋隴董氏宗譜》世系圖正確的話,則上饒和衢州譜有錯,而且是源頭的錯,大錯。 萬三,流坑譜無記載,按《擴源源流考序》和《富春誼橋隴董氏宗譜》世系圖記載,其父親應(yīng)為清照,生萬三,萬三生尚五,尚五生仲三。但這里與上饒、衢州譜又不對了,萬三生松、槐、柏,而非尚五。 鞏,宋徽宗時期(徽宗在位為1100-1125年)在撫州做官。 貢一,宋建炎時期(建炎元年為1127年)南豐地方官員。 如此: 以清然907年遷到宜黃時約27歲,則出生時間約為880年, 按30年一代算:出生年代約公元880年--910年--940年--970年--1000年 人名: 清然 萬三 松秀 鞏 貢一 做官時按40歲計: 1100年 1127年 以上鞏和貢一均在130歲做官,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鞏和貢一做官時間正確,則上饒、衢州譜的始祖清然非流坑譜上的清然。 按鞏1100年(可能應(yīng)該取中間值1110年左右)在撫州做官,鞏40歲,則出生時間為1070年,三十年一代向前推,則松秀1040年生,萬三1010年生,清然980年生,由此相差100年,三代。因此上饒、衢州譜上的清然與流坑譜上的董合差不多是同一個時代的人。 再由鞏向后推,鞏1070年生,貢一1100年生,念四1130年生,景宙1160年生,秉緩1190年生,富祖1210年生,佩生1240年生,允俊1270年生,仕高1300年生,居安1330年生、這就與居安在明洪武二年(1369)出差采購官府用木材,在建寧縣北鄉(xiāng)藍田堡排前做了上門女婿就基本對上了(誤差10-20年應(yīng)屬正常)。這又從另一面證明了上饒、衢州譜上的始祖只能和流坑開基祖同時代人,將清然作為始祖是錯誤的(也或許此清然非彼清然)。 個人認為以上的重重疑點應(yīng)該是清朝幾次聯(lián)譜、統(tǒng)譜造成的一些混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