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龍興寺1996年出土佛造像400余尊,造型優(yōu)美,貼金彩繪保存較好,佛像前后跨越時代500余年,轟動一時。 因為去濰坊參加婚禮,順道去青州博物館轉(zhuǎn)悠了一圈兒,青州博物館龍興寺造像展館里常展的幾十尊如下,剩下的不是被世界各地借調(diào)巡展,就是小心翼翼在館藏中珍藏。 為了防止以后記性不好弄混,先把這次拍的照片統(tǒng)一整理備份在微信里,以供后續(xù)參考使用,觀后感以后單獨發(fā)。 PS:不得不再次吐槽,展館的打燈和布展真是不夠走心,也不利于拍照啊…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螺發(fā)高髻,面相方圓。顴骨略高,嘴角含笑。內(nèi)穿僧祇支,外著褒衣博帶式袈裟,上飾陰刻線的U形衣紋,并有紅、綠彩繪的田相。左手施無畏印,右手殘,跣足而立。
高浮雕背屏式三尊像,石灰石質(zhì)。佛磨光肉髻,面相豐滿,內(nèi)穿僧祇支,外敷雙領(lǐng)下垂式袈裟,跣足立于蓮臺之上。兩脅侍均著長裙,左手提桃形飾物,右手向上執(zhí)蓮蕾,跣足立于蓮臺之上。背面有題記。
高浮雕背屏式三尊像,石灰石質(zhì)。主尊波發(fā)髻,面相清秀,呈微笑狀。長頸,溜肩,身著下垂式袈裟,袈裟衣紋呈減地式陰線刻狀,比較特殊。手施無畏、與愿印。跣足而立。飾頭光和身光。二脅侍頸配項圈,飾寬大的帔帛,著百褶長裙,手持桃形飾物和蓮蕾。跣足立于自主尊蓮座下伸出的蓮臺上。背屏上部殘留線刻飛天四身。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菩薩頭戴貼金寶冠,寶繒下垂至肩,黑發(fā)順肩而下,雙臂缺失。頸佩貼金項圈,飾帔帛、瓔珞,著百褶長裙。腰間束帶打結(jié),長裙及地。裙褶采用對稱處理,上施紅、藍、綠三色。跣足立于蓮臺上。
高浮雕背屏式三尊像,石灰石質(zhì)。主尊波發(fā)髻,杏眼長目,嘴角含笑。二脅侍頭戴寶冠,面露微笑,身著紅色交領(lǐng)大袖衫,飾紅色披帛。左脅侍手持蓮蕾和桃形物,右脅侍執(zhí)凈瓶和蓮蕾。三像均跣足立于覆蓮座上。背屏上部飾淺浮雕的火焰紋和化佛。背屏側(cè)面彩繪僧尼像四身。造像下連長方形基座,上題發(fā)愿文。
高浮雕背屏式造像,石灰石質(zhì)。佛外著雙領(lǐng)下垂式袈裟紅色袈裟,手施無畏、與愿印。身光兩側(cè)分別以線刻表現(xiàn)二菩薩,面相豐滿,衣紋飄逸。上方線刻飛天。
高浮雕背屏式三尊像,石灰石質(zhì)。主尊頭殘,身覆露胸通肩式袈裟,內(nèi)露僧祇支,跣足立于蓮臺上。右脅侍菩薩頭戴冠,左脅侍菩薩頭殘。二脅侍均配項圈、著長裙,身披帛帶及瓔珞,跣足立于蓮臺上。三尊像身后是巨大的身形背光、頂尖殘缺。背光下部主尊兩側(cè)浮雕雙龍,口銜蓮花、蓮臺,將兩脅侍托起。背光上部正中為一亭閣式塔,塔下及兩側(cè)有四身托塔飛天和八身伎樂天。造像背面有題記。
圓雕立像,漢白玉質(zhì)。頭殘缺,頸佩貼金連珠項圈,下垂一獸頭。瓔珞自右肩垂下,經(jīng)左手提拿轉(zhuǎn)向身后,下著長裙。左腕帶臂釧,跣足立于綠色蓮臺上。
圓雕立像,漢白玉質(zhì)。頭殘缺,頸佩貼金項飾,飾瓔珞、帔帛,下身著長裙。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內(nèi)穿僧祇支,外著露胸通肩式紅色袈裟,身前飾雙排“U”形平滑的凸棱狀衣紋,左手施與愿印,身材健碩挺拔。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螺發(fā)微凸,眉清目秀,面帶微笑,手施無畏、與愿印,著田格紋通肩式袈裟,跣足立于蓮臺上。造像面、手、足保留有貼金。領(lǐng)緣、衣緣飾寶藍色,周身以朱砂、石綠、寶藍、赭石等色組成田相圖案。繪工精細考究,佛衣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高浮雕背屏式三尊像,石灰石質(zhì)。主尊面帶微笑,著雙領(lǐng)下垂式袈裟。二脅侍佩項圈,著僧祇支與長裙,飾帔帛。跣足立于龍托起的蓮臺上。
為一背屏式造像的上半部分,石灰石質(zhì)。正中浮雕一單層側(cè)面塔,兩側(cè)環(huán)繞飛天六身。飛天均眉目清秀,飾帔帛,著長裙,折腰,身形纖巧。其中兩身托塔飛天的手臂用了透雕技法。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螺形發(fā)髻,面部豐滿圓潤,面、頸、胸部貼金。外著覆肩袒右式紅色袈裟,衣紋為陰線刻,輕薄貼體。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菩薩表情恬靜,頸佩圓輪狀項圈,瓔珞自左肩垂下,斜掛于身前,下著長裙。
圓雕坐像,漢白玉質(zhì)。佛著雙肩下垂式袈裟,胸前露出浮雕和彩繪的僧祇支及彩繪結(jié)帶。身前衣紋“U”形垂下。結(jié)跏趺坐于臺座上。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菩薩所束冠巾貼金,裸上身,頸佩貼金項圈和瓔珞。帔帛順肩下垂,雙腕戴貼金手釧,左手提帔帛,右臂半舉。下著紅色長裙,輕薄貼體,腰部束帶打結(jié),跣足立于蓮臺上。
圓雕立像,漢白玉質(zhì)。佛像螺發(fā)低緩,面部豐滿。外著雙領(lǐng)下垂式袈裟,胸部較平坦,細腰。小腹略凸。跣足立于蓮臺上。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螺發(fā)低緩,面部豐滿圓潤,外著露胸通肩式袈裟,表面無衣紋,跣足立于蓮臺上。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螺發(fā)微凸,面相豐滿,雙耳肥大。寬肩、細腰、鼓腹,雙腿修長,體態(tài)優(yōu)美。袈裟未雕刻衣紋,僅用紅彩繪出衣領(lǐng)和衣緣。原衣飾以彩繪表現(xiàn),現(xiàn)色彩仍部分保留。
高浮雕背屏式造像局部,石灰石質(zhì)。殘留右脅侍及部分飛天和塔。塔為單層方形,上有覆體相輪,下有兩飛天作托塔上升狀,其余兩飛天奏樂。跣足,右腳踏蓮臺,左腳跟提起。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螺發(fā)低緩,面相圓潤,雙目微垂,鼻梁高直。外穿雙肩式下垂袈裟,衣紋為雙陰線刻。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微凸,發(fā)髻間飾有一髻珠。面相豐滿。外著通肩式袈裟,左手施與愿印,足立于蓮臺上。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螺發(fā)微凸,面相豐滿,雙目低垂。著通肩式袈裟,左手施與愿印。
圓雕像,石灰石質(zhì)。思維菩薩像面相圓潤,戴貼金彩繪頭冠,袒上身,頸佩項圈,著紅色帔帛。下身著束腰長裙,半跏趺坐于束腰座上。座下雕刻一飛龍,口吐蓮葉、蓮蕾,菩薩左腳踩蓮蕾上。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菩薩頭佚,頸佩貼金項飾,飾瓔珞、帔帛,下身著長裙。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螺發(fā)低緩,面相豐滿。胸部微隆,小腹微凸,跣足立于蓮臺上。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頭殘失,內(nèi)穿僧祇支,外著雙領(lǐng)下垂式袈裟紅色袈裟,表面飾階梯式勾線衣紋。
圓雕立像,石灰石質(zhì)。菩薩頭戴透雕花鬘高冠,頸配項圈。綠色帔帛在腹下相交貼體上卷,左側(cè)帛帶上揚被左手提起。瓔珞沿帔帛繞向身后結(jié)于一圓璧。著紅色長裙,上有九組淺浮雕圖案。跣足立于蓮臺上。背后一側(cè)飄帶上寫有“九月廿五日造”字樣。
圓雕坐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殘失,外著雙領(lǐng)下垂式田相袈裟,結(jié)跏趺坐,下部衣紋簡單流暢,極富動態(tài)。
圓雕坐像,石灰石質(zhì)。佛像頭殘失,覆鉤鈕式袈裟,善跏趺坐于方形亞腰臺座,雙足各踏一朵仰蓮上,臺座兩側(cè)還各雕了一身天王托扛著臺座。天王身披鎧甲,身材粗短,表情憤怒,充滿力度。
高浮雕龕式造像,石灰石質(zhì)。為一佛兩弟子兩菩薩像,主尊磨光肉髻,長頸,有蠶節(jié)紋,寬肩,隆胸,善跏趺坐于方形臺座,雙足各踏一朵仰蓮上。兩脅侍面相方圓,頜下豐滿,長目微垂,高鼻,嘴角內(nèi)斂。袒上身,佩項圈,下著貼體紅色長裙。均跣足立于蓮臺上。兩弟子面相方圓,服飾貼體,跣足立于蓮臺上。五尊像背后有龕式背屏,上部中間有一單層佛塔,兩側(cè)飾有飛天,下側(cè)小龕內(nèi)雕刻有供養(yǎng)人像。 青州博物館 / 文 白月 / 圖 行走 | 古建 | 影視 | 生活 攝影 | 繪畫 | 手作 | 花草 |
|
來自: cynthiachang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