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事實上我們追逐的只是一個幻象,若具足正念,就能明白根本不值得去做。如果深入探究執(zhí)取之物(比如錢)的本質(zhì),就會知道錢不是我們必須渴望的東西。其實應付基本開銷,我們不需要很多錢。如果深入看到貪著之物的真正本質(zhì),就會放下貪著,得到療愈,最終感到自在。(文后有贈書活動哦)
識別理想與渴望 為了說明這一點,佛陀用了一個魚餌和魚鉤的譬喻。若看見了魚餌,就認為它會帶來很多快樂。然而,咬食魚餌時,卻被魚鉤鉤住?,F(xiàn)在人們?nèi)メ烎~,用的是人造餌。這種魚餌不是真正的昆蟲,而是用塑料制成,且很有吸引力。當魚看見餌料,不知其中藏有鉤子,便一口咬住,結(jié)果被鉤住釣到岸上。 我們就像被鉤住的魚。是什么東西這么有吸引力,竟然引誘你,使你想要得到它?即使你明知道會被鉤住,還是咬住不放。名聲、性愛、權力和財富是四種藏有鉤子的誘餌,只要你渴望其中一種,就注定遭受痛苦。富有時,覺得自己位高權重,有這么多條件支持你去追逐這些欲望。然而,這樣卻可能會毀掉自己、家庭甚至公司,通常這種毀滅還會損害環(huán)境和社會。 我們內(nèi)心保有的強烈渴望是去服務所愛的人,還是服務自己、其他眾生以及我們的星球,或者是去力爭沒有真正營養(yǎng)價值的誘餌呢?我們也許在欺騙自己,認為財富、權力和名聲只是一種手段,可以讓我們更加有效地給別人帶來快樂,提供工作或改善環(huán)境。然而,我們可能會被自尊心和責任感引入歧途。 因此,我們不該欺騙自己,必須保持真正的忠實,深入修習,以便發(fā)現(xiàn)渴望和動機的真正本質(zhì)。我們還要區(qū)分沉迷于渴望和真正快樂之間的不同。快樂有很多種形式,但是真正的快樂不會是來自對名聲、性愛、權力和財富的渴望。 佛陀曾如此描述過狗的本性:狗見到一根丟出去的骨頭,奮力追趕骨頭,即使骨頭上點肉不剩,也咀嚼個不停。狗從骨頭中不會獲得養(yǎng)分,但還是咬著不肯放。我們的態(tài)度何嘗不是如此,貪婪從未帶來滿足,然而我們卻依然貪婪。 佛陀也以逆風舉火把為例:火把會燒著自己的手指。同理,感官上的欲望也會燒著你。這種欲望不會給你真正的快樂,不僅會燒到你,還會毀掉你。 佛陀還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口渴之人,走進一間看似無人的屋子,看到屋子里放著一瓶水。他一見到水,便想一口喝了。正要拿水倒向嘴里時,有個人過來告訴他:“這水不能喝,里面有毒?!钡捎诳诳孰y耐,結(jié)果他還是把水喝下去了。我們對性愛、權力、名聲和財富的渴望也是如此啊。 有時候理智會告訴你,執(zhí)取上述四種渴望都是危險的。你明知會受苦,卻無法抵抗,只好乖乖地跟著渴望走。若沒有明智的朋友、精神團體的保護和幫助,盡管你有較好的判斷,通常還會執(zhí)取諸如此類的渴望。 深入關照渴望之物的本質(zhì) 我們渴望某種東西,是因為我們看不到所渴望之物的真實性。我們只需深入觀照追逐名利權情之物是如何帶來諸多痛苦和些許滿足的,大可不必對名、利、權、情存輕視的態(tài)度。這些渴望猶如鹽水,喝得越多,越覺得口渴。我們不停地追求金錢,相信等到(或只有等到)賺夠一定數(shù)額的錢后才會快樂。然而,等到那天真的到來,手頭擁有以前期待的那筆錢后,卻還是感到不夠,因為總是想要更多的錢。 沉溺于貪著會害了我們。佛陀最后以從屠夫那里偷肉的小鳥為例。小鳥叼著肉在天空飛翔,突然跟來一只更大的鳥,想奪取小鳥嘴中的肉,可是小鳥卻咬住不放。如果小鳥咬住不放,大鳥為了得到肉就會攻擊小鳥。小鳥多少知道大鳥會攻擊,但依然死死咬著不放。 事實上我們追逐的只是一個幻象,若具足正念,就能明白根本不值得去做。如果深入探究執(zhí)取之物(比如錢)的本質(zhì),就會知道錢不是我們必須渴望的東西。其實應付基本開銷,我們不需要很多錢。如果深入看到貪著之物的真正本質(zhì),就會放下貪著,得到療愈,最終感到自在。
我們知道追逐渴望之物是危險的。快樂是有可能得到的,但不是通過放縱欲望和感官愉悅獲得的。明了無知是所有欲望的根源,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如果你確切地知道欲望會帶來什么危害和痛苦,那么這種欲望就會消亡。身患艾滋病會痛苦萬分,還可能死去,之前若清楚了解這點,就會小心翼翼地避免感染艾滋病。因此,理解是正確行為的基礎,而無知則是錯誤行為的誘因。 衡量行為的正確與否,就看該行為是否帶來痛苦。若是給我們以及周圍的人在當下或未來帶來痛苦的,就是錯誤的行為。若是給我們以及周圍的人在當下或未來帶來安樂的,就是正確的行為。由此可見,衡量這個行為的標準是簡單明了的。 轉(zhuǎn)發(fā)本文到朋友圈 并將轉(zhuǎn)發(fā)截圖發(fā)給愛無界工作人員 截至9月25日24點 就有機會獲贈新書 《越用力,越焦慮》 名單會公布在9月26日周一公布 掃碼添加工作人員二維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