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劉邦大氣,還真有點不太客觀。劉邦其實也有很多小心眼,特別是針對他自己暗地里非常忌憚的那些有能力的軍閥,比如韓王韓信(早先的韓國王族后裔),以及楚王韓信(之前的齊王,后來的淮陰侯)。 韓王信雖然不如與他同名同姓的淮陰侯韓信那么能打,但也是有軍事能力的,且是韓國宗室出身,血統(tǒng)純正。一開始由于劉邦有言在先,因此天下大定之后,劉邦如約封他做了韓王,封地在潁川。此地是天下中樞之所,還是關中的門戶。 但劉邦是什么人,臥榻之下豈容他人安睡!哥們第二年就動了腦筋,把韓王信的封地遷到了太原以北的地方。明面上的理由,就是因為這位韓信能打,讓他去北面防衛(wèi)匈奴。 韓信去了北方之后,建都馬邑。不過,這個韓信充其量只能算個二流將領,之前也沒打過匈奴,當年秋天就被匈奴重重圍困。韓信一方面派人去向劉邦討救兵;一方面派出使者出訪匈奴,謀求和解——這原本也是聰明之舉,緩兵之計、爭取時間么。 但當上了皇帝的劉邦患上了一種嚴重心理疾?。阂尚牟?。他本打算率軍救援的,但一聽說韓信跟匈奴“互通款曲”立刻就不淡定了,覺得韓信背地里在搞什么貓膩?;实勖矗偸潜容^任性的。劉邦不僅沒有發(fā)救兵,還派出了使者去指責韓信。 韓信一看,這局勢,如果守不住,落到匈奴手里,估計是死路一條;如果守住了,落到劉邦手里,估計也是死路一條。左右為難之下,他狠了狠心,投降了匈奴。 作為華夏民族,對中原地區(qū)邊境上的少數民族總是有一種天然的優(yōu)越感,認為那些民族是不開化的。劉邦之所以敢在危急時刻還派人去指責陷于重圍之中的韓信,是因為他認定韓信這樣一個中原諸侯,再怎么樣也不可能投降一個蠻族。 可惜,劉邦這步棋算錯了。他太小看當時匈奴部落的實力了。而且,他還一錯再錯。 匈奴人的故事 匈奴是個挺牛逼的民族,雖然人口一直不多,但把歐亞大陸的東西兩頭都折騰得夠嗆。 在東邊亞洲地區(qū),最早從三代開始,匈奴就一直襲擾中原地區(qū)的北方邊境,后來給漢朝政權也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到東晉的時候,當時已經歸化漢族的匈奴人劉淵在并州起兵自立,建立前趙政權,并一直殺入洛陽,滅掉了西晉。 而在西邊的歐洲地區(qū),有一支叫匈人(Hun)的部族,也搞得風生水起。當時歐洲版圖主要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所占據,而這幫匈人完全不畏懼強大的羅馬帝國,先是折磨東羅馬帝國數十年,包圍首都君士坦丁堡,逼迫東羅馬簽訂城下之盟,后來又跑去欺負西羅馬帝國,攻入意大利本土。 雖然這支匈人跟肆虐東方的匈奴是不是同一支還待確認,但大部分研究者都認為二者多少還是有點關聯(lián)的。 我們還是關注東邊,教皇和阿提拉的恩怨讓西方人自己去講。 匈奴人和漢人完全不同,主要表現(xiàn)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匈奴人,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從夏朝的時候就開始住在中原北方的蠻荒之地。他們根據畜牧活動的需要而進行遷徙,因此沒有城市,也沒有常住地,不事農耕。 第二,由于游牧的習性,匈奴人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騎羊,并訓練使用弓箭;等到成年之后,匈奴男人自然就能成為很好的騎手和射手。所以,打獵啦、掠奪邊鎮(zhèn)什么的對他們來說是拿手好戲。 第三,匈奴的文化水平比較落后,沒有文字,只有語言。在漢人看來,匈奴部落也沒有什么禮義廉恥。打仗、掠奪只看是不是有利可圖,如果有利益,就上,如果沒利益,就跑,毫無節(jié)操。這一點落到社會習俗上,就變成重視身強力壯的青年男子,歧視老年人。 另外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習慣是,如果父親了,那他的兒子就能娶自己的后母做老婆;兄弟中若有一個死了,也可以娶嫂子或弟妹。這習俗之所以產生,恐怕是因為游牧部落的意外死亡率較高的緣故。 ——匈奴人和漢人如此不同,也難怪劉邦會認為韓信再怎么受辱也不可能投降匈奴了。 戰(zhàn)國的時候,匈奴人主要盤踞在秦國、趙國、燕國的北方。之前我們也講過戰(zhàn)國時期中原地區(qū)對抗匈奴的一些故事,在此不再贅述。 等到了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國以后,匈奴好像一下子消停了,直到秦滅亡,都沒有再出來搗亂。這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因為秦始皇派蒙恬修建長城、北擊匈奴,收復了黃河以南的所有土地,把匈奴人趕去了北邊;二是因為秦朝的軍事力量比較強大,盡管后來蒙恬被冤殺,北方邊境的守備仍然沒有松懈;第三呢,也是客觀原因,秦朝比較短,只有十幾年的時間,匈奴人在這個期間還沒有從蒙恬的打擊下緩過勁來。 而到了秦朝末年的時候,由于中原大亂,北方戍邊的隊伍也不如原先那么強盛了,開小差的人特別多,匈奴人就瞅著這個機會,又逐步返回當初占據的地方。到了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匈奴再次重返黃河以南,并頻繁襲擾漢朝北方邊界。 恰恰在劉邦奪取天下的時候,匈奴也出了一位極具能力的領袖人物——冒頓。 單于冒頓 冒頓是老單于頭曼的兒子,也是頭曼的繼承人。但這匈奴單于跟華夏帝王一樣,也好色,后來討了個小老婆(匈奴管單于的老婆叫“閼氏”),喜歡得不得了。這閼氏也爭氣,給老單于又新添了個兒子,老單于更是把這個兒子當作了寶貝,想讓他做自己的傳人。 匈奴人比較崇尚實力,誰比較能打大家就擁立他做老大。這時候已經有了冒頓這個大家比較看好的繼承人了,沒有小兒子的位子。出于對部落輿論的畏懼,老單于也不敢公開廢除冒頓的繼承人地位。于是,這老奸巨猾的頭曼單于想了個辦法,安排讓冒頓去月氏這個地方當人質。等冒頓這傻小子到了月氏,老頭子就立刻領軍去攻打——擺明了是要借刀殺人。 不想冒頓身手頗為了得,偷了月氏的馬,逃回了匈奴部落。畢竟是自己親身兒子,頭曼借月氏之手殺害冒頓的時候,已經感到了悔意;后來看到兒子居然如此機智的逃回來,有點喜出望外,還認定這兒子充分繼承了自己的武勇基因。這么一折騰,老單于回心轉意了,決定不殺冒頓了,還任命冒頓做了大將。 其實冒頓的武勇不是他最厲害的地方。他最厲害之處在于他的戰(zhàn)略眼光和忍辱能力。做人質這件事對冒頓的人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雖說匈奴人本性就是見利忘義的,但這次被親身父親欺騙的經歷仍然給冒頓帶來了一種徹骨陰森的后怕感。反復思索之后,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他決定先動手,目標篡位。 冒頓謀逆的準備過程很簡單,也很有意思。他利用帶兵的閑暇時光,發(fā)明了一種響箭——顧名思義,射出去能發(fā)出聲音的弓箭。這種箭的主要目的是用來給士兵設立目標信號的,算是一種“聲音制導”的方法。他給自己的部下頒布了一條軍令,凡是他響箭所射的目標,全軍就必須全力擊殺之,如果有違此令,直接斬首。 這軍令聽上去很清楚,對不?不過冒頓的訓練方式就有點特殊。 首先是射鳥獸。匈奴人可能笨一點,有人沒反應過來,沒跟著響箭去擊殺鳥獸,最后被軍法處置了。這樣訓練了幾次,冒頓的士兵就習慣了。 接著,冒頓選擇了自己的坐騎作為響箭的下一個目標。大家知道,匈奴是馬背上的民族,人在馬在,每一個匈奴人和自己坐騎的感情都是很深的。周圍的士兵一看冒頓射了自己的坐騎,就很猶豫,有一些人就沒有跟著冒頓射殺。冒頓倒是毫不猶豫,立刻就把不服從軍令的人都殺了。 下一個目標更加匪夷所思了,冒頓選擇了自己的老婆!冒頓跟自己老婆的感情應該是很好的,所以當看到自己的將軍將響箭射向自己老婆的時候,周圍很多人都猶豫了,不敢跟著射。冒頓顯得非常冷血,在殺了自己老婆之后,把這些不聽軍令的人也一個不剩全部正法。 這下冒頓的士兵知道這條軍令是至高無上的了,之后就再也沒人膽敢違抗了。 不過冒頓還是不太放心,他還是對自己部下的忠心和執(zhí)行力再次做了試驗。他下一個目標選擇了自己老爹——頭曼單于的坐騎。左右一看響箭已出,毫不猶豫,立刻把老單于的馬射成了刺猬。 可以了。冒頓暗暗點頭。 于是,冒頓在一次和自己父親一起打獵的過程中,拉弓將響箭射向了自己父親。沒幾分鐘,老單于就死在了親生兒子手下所射出的箭雨之中。隨后,冒頓不留情面的殺死了自己的后母,以及那位威脅過他生命的弟弟,還肅清了大臣中反對自己的人,自立為匈奴單于。 不過當時冒頓所領的匈奴還并不強大。這是因為北方部落歷來分崩離析、各自為政。冒頓剛當上單于那會兒,一個叫東胡的部落是北方最強大的部族。 游牧民族都是不講什么仁義禮節(jié)的,只看利益。聽說冒頓弒父自立,東胡也不安排人去憑吊老單于,反而派出使者去訛詐冒頓,要他把匈奴的寶物——單于的千里馬作為禮物獻給東胡。匈奴人不是吃素的,一聽這么個無理要求,群情激憤,說,絕對不能給。但冒頓卻跟這幫野蠻人很不一樣,他冷靜地權衡了一下局勢,自認實力不如東胡,于是,強行壓下群臣的憤怒,將寶馬送給了東胡。 東胡一看,這新上的單于倒很識相啊,可以時不時欺負一下,非常得意。過了一段時間,又派了個使者。這次要的不是寶馬了,而是要冒頓的老婆。匈奴大臣們聽了,馬上開罵,這還了得,以后生下小孩都不知道是誰的種!但冒頓又權衡了一下,認為東胡無非是在繼續(xù)試探自己,再次忍下了這口惡氣,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閼氏送給了東胡——能做到將綠帽子主動戴到自己頭上,充分說明了這位冒頓單于具有超強的忍辱能力。 東胡王再次笑納了這份大禮。過不多久,使者又來了。這次是要匈奴和東胡之間一塊一千多里的荒地。這次大臣們沒那么憤怒了,一些大臣甚至說,反正是塊空地,不如就送給他們算了。 冒頓,知道東胡此時已經對自己完全放下了戒備之心,且經過這段時間的隱忍,自己的實力也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于是,他決心一戰(zhàn)。他在朝堂上表現(xiàn)出非常憤怒的樣子,大罵東胡王,說,土地乃國家之根本,怎么能隨便割讓!并立刻讓護衛(wèi)把之前說送空地給東胡的大臣們拖出去殺頭。 惡狠狠的殺完人后,冒頓馬不停蹄,組織軍隊準備進攻東胡。上馬的時候,他又下了條軍令,凡是后退者,斬!跟隨冒頓已久的士兵深諳冒頓的脾氣,馬上明白了這次是去玩命的,不敢怠慢,氣勢洶洶殺向東胡。 東胡完全沒有想到冒頓這個慫貨居然有膽子來打自己,一點防備也沒有。匈奴就這樣順利滅掉了東胡。隨后,匈奴在冒頓的帶領下,征服了北方的各個部族,并向南渡過黃河,進入了中原地區(qū)。 這就是漢高祖劉邦即將面對的對手。 白登之圍 聽到韓王信投靠匈奴的消息,劉邦很生氣,他決定親自帶兵去討伐韓信和匈奴。 最先碰上的是韓王信的軍隊,劉邦對這些叛徒毫不留情,大敗之,并斬殺了幾名將領。韓王信見自己抵擋不住漢軍,帶著散兵游勇,往北逃去跟匈奴合兵一處,共同抵抗?jié)h軍。 劉邦以前沒跟匈奴打過仗,對匈奴的打法、戰(zhàn)術特點完全不了解,對北方的地理風貌、天氣氣候也不熟悉,在這兩件事上吃了大虧。早先講過,匈奴打仗只圖利益,因此在兩軍對壘的時候,每當漢軍占上風的時候,匈奴人立刻四散逃開;但過不了多久,又會自動聚集起來,頗有點化整為零打游擊戰(zhàn)的意味。漢軍和匈奴這么打打停停,雖然說起來都是勝仗,但也沒撈到什么實利。漢軍就這樣一直追擊匈奴到了北方。恰逢隆冬時節(jié),天降大雪,漢軍沒有這種應對嚴寒天氣的經驗,有兩三成的士兵都被嚴重凍傷,甚至凍掉了手指,十分影響漢軍的戰(zhàn)斗力和士氣。 但劉邦是個不達目的不會善罷甘休之人,且之前統(tǒng)一了天下,對自己的軍事能力信心爆棚,加之一向看不上蠻夷之人,在這種不利漢軍作戰(zhàn)的天氣和局勢之下,仍然不想退兵歇戰(zhàn)。正在糾結的時候,前方去探查敵情的人陸續(xù)來回報,說匈奴那邊都是老弱病殘,馬也非常瘦弱,不堪一擊。劉邦反復思慮之后,決心繼續(xù)向北出兵。 這時,先前的婁敬(現(xiàn)在叫劉敬了,因為之前諫言遷都的事情獲得了劉邦的獎賞,賜姓“劉”)又跑出來了,他說,這情報有蹊蹺,匈奴人如此暗弱,不符常識。很有可能是故意示弱來引誘我們深入其腹地,以便伏擊我們的。我們不可這么輕易的陷入匈奴人的圈套啊。 劉邦一聽,非常惱火,認為這番話有動搖軍心之嫌,不僅不予采納,還把劉敬關進了大牢。隨后率領大軍進發(fā)平城(平城是如今的大同,是一座歷史名城,以后會經常提到)。 不過,大軍調動,往往需要時日。劉邦自己帶著先鋒部隊先到了,后續(xù)大部隊還沒到。估計是韓信的眼線得到了這個消息,告訴了匈奴人。冒頓單于立即發(fā)全國之兵,趁皇帝劉邦出巡白登山的時候,將他團團圍困。 這話說出來都不好意思,其實劉邦也不怕被圍,反正他這輩子都被圍了好多次了,而且每次都能安然無恙的從包圍圈順利逃走。但今時還是不同于往日,一來漢軍北地作戰(zhàn),對周遭地形天氣完全不熟,二來實施這次包圍的敵軍是蠻族,不知道對方會干出什么事來。 不過反過來想,匈奴雖然機動性強,善于打游擊,但真要硬碰硬把漢軍精銳吃掉,恐怕也非其擅長的。因此,白登之圍就在這種奇異的氛圍下持續(xù)了七天。 《通鑒》上記載,這個期間,劉邦派人秘密地給冒頓的老婆——匈奴閼氏送了很多禮物,讓她幫忙給吹枕邊風。這女人啊,在哪個地方都是差不多的,拿了禮物就手軟了,就對冒頓說,兩國的君主照理是不能互相圍困的(后臺君:不知她照的是哪門子理),就算這次圍困得手,我們拿到了漢朝的土地,那邊也不適合我們這樣的游牧部落去居住啊,要來也沒用(這真是誤解、短見)。何況我聽說漢主也是有神佑的(嘖嘖,又搬住封建迷信來壓人),大王您處理這件事可要謹慎一點啊! 史書說,冒頓聽了這番話,又看見先前約定的漢朝叛軍沒有按期抵達會師,就放了劉邦一馬,把包圍圈解開了一個角。剛好又碰上天降大霧,劉邦就帶著人從包圍圈的這個缺口逃了出來。劉邦急性子,拼命催著夏侯嬰快點走,但這夏侯嬰也頗有性格,就是壓著步子,慢慢走——怕驚擾了兩邊的匈奴兵。最終劉邦有驚無險的回到了平城。此時,漢軍主力也已到達,匈奴人看撈不到便宜,就撤去包圍。劉邦也沒興致繼續(xù)對抗匈奴了,帶著幕僚們往回走。途中,特別釋放了之前諫言的劉敬,并向他鄭重道歉。 好了,我們回頭再來看冒頓主動撤圍這件事。其撤圍的動因真的如史書所說,是聽了老婆的一席枕邊風嗎?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以冒頓之賢明,怎可能隨意就能聽信一番毫無邏輯且夾雜著封建迷信的話?在我看來,冒頓在白登的看似奇怪的舉動,很難為漢人所理解,卻剛好是符合匈奴人的邏輯的。 如前所說,匈奴人的最大特點是謀實利。如果當初在白登山上,匈奴下手狠一點,干掉了劉邦,對當時的匈奴部落來說有什么好處呢?并沒有什么實際利益,反而卻有不少壞處。劉邦對華夏民族而言是皇帝,對匈奴來說只是個漢人而已。殺了劉邦,中原地區(qū)換一個皇帝,再加上一個殺父之仇的怨結,漢人必定會再度大舉出兵抗擊匈奴。這對于正處于崛起過程中的匈奴是個非常不好的事情。 而放走劉邦,對匈奴來說,卻是更好的選擇。劉邦這次吃了虧,知道了匈奴不好對付,回去制定對外政策的時候,就會對匈奴更有利。后來的發(fā)展也正是如此,劉邦回去后,制定了和親政策,就是讓皇族公主去給匈奴單于當小老婆,明面上說自己是匈奴人的岳父,實際上呢,每年給匈奴送陪嫁物品不計其數——這下可爽了匈奴人了,連打劫的力氣都省了,所需的生活用品、奢侈品都變成了由漢人送來,還包郵。此等買賣,多么劃算! 白登之圍與劉邦先前遭包圍的政治背景是完全不同的。楚漢戰(zhàn)爭時期,那是爭天下;而白登之圍,是邊境糾紛。爭天下,是零和博弈,一國不容二主,因此必定是你死我活的情勢;而邊境糾紛呢,就是在犬牙交錯的國境線上掙得現(xiàn)實利益,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完全有機會實現(xiàn)雙贏的。所以,很多人不明白為何冒頓會主動放劉邦一馬,其實是沒有看透這背后的政治關系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