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前一篇的時候,我把秦始皇大大給寫死了。當天晚上就出現(xiàn)瑞相了,做夢夢到秦始皇大大跑來罵我,說,老子英雄一世,駕崩的時候安排了一句話就完了,太不給朕面子了吧。來人,把這小子給朕綁了,拖出去五馬分尸! 于是,我一陣掙扎,醒來時發(fā)現(xiàn)把被子都踢掉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趕緊給秦始皇大大上三柱香,接著就坐到寫字臺前補寫一下秦始皇先生波譎云詭的死亡過程。 熟悉歷史的盆友應該知道,始皇大大死了之后,他的倆兒子——扶蘇和胡亥——在皇位歸屬上還折騰了一段時間,史稱“沙丘宮變”。而在這兩位皇子奪嫡的背后,是很多重量級的黑影——同樣分為兩派的秦朝重臣。 所以,講沙丘事變之前,我們首先要介紹一下重量級的出場人物。 忠信蒙家 成龍大哥前幾年拍過一部電影叫《神話》,里面有個關鍵橋段講的是秦始皇之死。而成龍在其中演的那個角色叫“蒙毅”。哥們挺慘的,先是愛上了秦始皇的女人,后來又為了保護給老板送長生不老藥的同僚,壯烈地死在了半道上。 這片子的腳本絕大部分都是瞎編,但蒙毅這哥們卻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而且還挺有名。 蒙毅,何許人也? 蒙毅不是一個人,他的身后站著一個家族:忠信蒙家。 蒙毅他爹叫蒙武,很厲害,當年跟王翦一起合力滅掉了楚國;蒙毅的哥哥叫蒙恬,更厲害,是秦始皇統(tǒng)一之后最負盛名的將領,沒有之一。 蒙恬的第一大功績就是北伐匈奴。 盧生向秦始皇上奏了“亡秦者胡也”的讖語之后,秦始皇一點也不怠慢——估計是天下已經(jīng)安定了一段時間,無仗可打,這讓秦始皇有點無聊,所以一有機會毫不怠慢就命令軍隊集結出征。 這次的軍隊規(guī)模很大,一共三十萬人,將軍就是蒙恬。 如果大家還記得李牧的話,應該知道對付匈奴這種游牧騎兵為主的敵人,漢族軍隊采取守勢比較有利;但蒙恬這次不是,他沒有采用之前漢族將領對付匈奴的方法,而是直接殺到了匈奴人長期盤踞的地盤,準備把他們趕出去。 這是個非常艱難的選擇,要知道,當時中原部隊跟匈奴騎兵打仗是很艱苦的。游牧民族,機動性強,駐扎起來也很靈活,非常適應這種馬背上的生活;但對于漢族士兵,平時習慣于定居的農耕生活,要讓他們追著匈奴人的馬屁股后面跑,風餐露宿,可就是吃大苦頭了。 由于之前那片土地都在匈奴人手里,根本沒有什么建筑物,蒙恬的軍隊除了要驅趕匈奴人之外,還要負責修建固定的防御工事,以及供自己人居住的城鎮(zhèn)。 也就是說,蒙恬不僅僅是將軍,還是包工頭;而他底下的軍隊則是過著白天掐架、晚上造樓的生活。 幸好,蒙恬雖然是官二代,但是比趙括厲害多了。在他的領導下,秦軍將盤踞在河南(不是我們現(xiàn)在的河南省,而是現(xiàn)內蒙古境內的黃河南部地區(qū))多年的匈奴趕到了黃河以北,隨后又進一步趕到更北邊的地方。 但這還遠遠不夠,蒙恬知道匈奴都是騎兵部隊,機動性能特別強大,中原地區(qū)一馬平川的,即便將他們趕出去一時,也仍然無法應對游牧民族的機動騷擾。因此,他參考戰(zhàn)國時期北方國家防御游牧民族的經(jīng)驗,開始在趙國、燕國和秦國之前長城的基礎上,修建一條完整的北方長城。 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依山就險、因坡取勢,連綿不絕達萬余里。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東至遼東”。秦長城不同于我們現(xiàn)在留存的長城(明代長城),止于山海關。秦長城的東邊盡頭,一直穿過現(xiàn)在的撫順、本溪再向東南,終止于現(xiàn)在的朝鮮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處。 小伙伴們不要奇怪,從很早很早以前,朝鮮半島的北部就在天朝的統(tǒng)治之下;處于類似情況的,還有越南北部。當然,也不是只有我們“中華帝國”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事情,當年羅馬帝國也一度將抵抗蠻族的長城修到了不列顛島上。 在這樣的組合拳之下,秦朝的北部邊界史無前例的安穩(wěn)。終秦一朝,都沒有在匈奴問題上吃過大虧(而漢高祖接手之后沒幾年就發(fā)生了白登之圍這樣的慘事),而且給之后中原政權防御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騷擾提供了極好的范例。 除了北逐匈奴和修建長城這兩件大事之外,蒙恬先生還利用課余時間搞了不少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中包括一件深刻影響中國歷史的東西:毛筆。 據(jù)說蒙恬因在打獵的時候看到兔子尾巴在地上拖出血跡而受到啟發(fā),就拿兔子毛來作為筆頭的原料,經(jīng)過幾次嘗試之后,成功制出了后來廣為使用的“毛筆”(兔毫筆)。 蒙恬發(fā)明毛筆這件事有爭議,當代有一些考古證據(jù)表明,蒙恬之前就已經(jīng)有毛筆存在了。但即便如此,蒙恬也被公認為毛筆的改良者。 說了那么多,中心思想就是,蒙恬很牛逼。 而他的弟弟蒙毅呢,雖然不如哥哥那么厲害,但在當時也是響當當?shù)娜宋?。成龍電影里的蒙毅是個武將,而歷史上的蒙毅是個文官,是秦始皇朝堂上的上卿,并一直追隨秦始皇左右。 兄弟倆,一個在內廷中樞做智囊,一個在邊防要害帶大軍,這樣的安排,照理來說,對皇帝來說是非常忌諱的,違反基本的人事任命原則。因為,這樣的權力分配,特別適合造反——兄弟倆若有心,里應外合,是頂頂方便的。所以,像秦始皇這樣喜歡猜忌、對屬下不放心的皇帝,居然能容忍這樣一對兄弟,并對他們推心置腹,真的很不容易;而擁有如此權位的兩兄弟,居然也沒有造反作亂的心思,同樣很難得。 所以,忠信蒙家的稱號,名至實歸。 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恬兄弟,乃至后來專門派扶蘇去蒙恬那里做監(jiān)軍。 《史記》上記載,秦始皇在坑殺術士的時候,自己的大兒子扶蘇出來勸誡老爹不要殺那么多人,但秦始皇大怒,隨后就把自己的親兒子也“發(fā)配”去北邊的前線上吃苦,以示小懲大誡。 我以為,這不是秦始皇大大的真實意圖,是后世會錯意了。秦始皇是故意派扶蘇去北部集團軍的。他這么做有幾個目的: 1、獲得軍事鍛煉和資歷。 扶蘇是皇儲第一人選。秦始皇雖然沒有立太子(因為他諱言“死”,所以群臣也莫敢進諫立儲的事情),但他死前的言行和遺詔都說明扶蘇是他心目中當仁不讓的太子。 作為太子,扶蘇在秦朝中樞跟著秦始皇很多年,在處理政事方面,已經(jīng)很熟稔了;但另一方面,扶蘇沒有帶兵的經(jīng)歷,軍事上的經(jīng)驗很缺乏,這對于帝國皇帝來說,會是個很致命的短板。所謂“兵者國之大事”,讓扶蘇去前線的大兵團實地感受一下打仗的氣氛,是很有必要的。 同時,那個年代,軍事力量的支持對于皇權的穩(wěn)定至關重要,通過這種方式獲得軍事負責人(蒙恬)的認可,并跟他搞好關系,也是很關鍵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之前樂毅的事情。 2、監(jiān)視蒙恬。 蒙恬率領的是秦國的主力部隊,隊伍規(guī)模達到三十萬;若加上后來征發(fā)的修長城的民工隊伍,估計上百萬。當時的北方邊境離咸陽并不遠,如果蒙恬真有心思要造反,幾天工夫就能帶領幾十萬大軍圍攻咸陽。 同樣威脅很大的因素是蒙恬帶這支軍隊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蒙恬領著這上百萬人在北方一呆就是好多年。那時候也沒有什么輪換制(估計當時也沒別人吃得消輪換這個崗位),這百萬人對蒙恬的領導已經(jīng)非常習慣了,這種兵將之間的默契對中央來說也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這種情勢下,即便再信任蒙恬,秦始皇也不得不防著點,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派個心腹去做監(jiān)軍。既然蒙家已經(jīng)是他最親近的臣子了,那還有誰能更心腹呢?恐怕也就只有自己的兒子了。 3、讓蒙恬保護扶蘇。 這個原因最重要。 從為術士進言這件事來看,秦始皇發(fā)現(xiàn),扶蘇這個人有個極大的弱點:太善良,太耿直。這樣的人搞政治,秦始皇是有點擔心的。 當時的情形是,秦始皇經(jīng)常一個人出巡在外,而扶蘇這些皇子一般都留守在咸陽。秦始皇那時候的身體已經(jīng)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跟經(jīng)常嗑藥有很緊密的關系),他自己也知道。如果哪天他死在路上了,扶蘇這個善良的儲君一個人恐怕很難應對隨后的政治斗爭。 何況咸陽那批高級官僚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恐怕都打著各自的小算盤,等著秦始皇駕崩的那天,來攫取自己的利益呢。 所以,秦始皇有意在自己仍然健在的時候,把扶蘇托付給蒙恬。在秦始皇的眼里,蒙恬是給扶蘇做顧命大臣的第一人選:他很有能力、位高權重,是地位僅次于丞相李斯的大臣;他有軍隊,囊括秦國所有軍事精銳,能幫助扶蘇對付所有叛亂活動;更重要的是,他的弟弟一直在秦始皇身邊,這保障了一有變故,他都能第一時間得到可靠的消息。 秦始皇是一個非常實際的人。他覺得給不給扶蘇一個“太子”的名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確保扶蘇在自己死后能平穩(wěn)接手秦朝政權。秦始皇是老謀深算的,把扶蘇送到蒙恬那里絕對是非常高水平的一招棋。 可惜,最后還是算漏了一步。 這個變數(shù)叫趙高。 趙高其人 趙高,秦朝著名宦官。 停。 誰說趙高是宦官了? 好像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 《史記·蒙恬列傳》這么記載趙高的身世,“趙高昆弟數(shù)人,皆生隱宮……”。《史記索隱》認為,隱宮的意思,就是趙高和他的兄弟們從小時候就被集體施行了宮刑。 而與此同時,《史記·秦始皇本紀》上卻記載,趙高有個叫閻樂的女婿。 若是趙高小時候就被閹了,如何會有女婿呢? 難道秦朝就流行找干女兒了? 應該不是,那個時代如果宦官要認的話,肯定認干兒子,女兒實在沒什么用。 且除了《蒙恬列傳》那處之外,太史公沒有再在別的地方說趙高是宦官了。 所以,“趙高是宦官”應該是個誤解,《索隱》很可能弄錯了。 趙高這個人很有才華。當時秦始皇拔擢他的時候,認為他有強力,并且通獄法,就封他為中車府令(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南海車隊長,官不大但位居要害,時常親近皇帝),同時讓他擔任小兒子胡亥的老師,教他“決獄”之術。趙高在教育胡亥這件事上,很是費了些心思,師生關系搞得特別好。 因為趙高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他希望攛唆胡亥奪得皇帝的寶座。 趙高的計劃進展得還是比較順利的,在他的安排和幫助下,胡亥成為了秦始皇最寵愛的兒子。但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情,意外打亂了趙高的部署。秦朝律法嚴苛,趙高卻不小心觸犯了法令,且被秦始皇發(fā)現(xiàn)了。秦始皇讓蒙毅來治他的罪。蒙毅不敢枉法,上奏說趙高此罪當判死刑。 其實,秦始皇早就發(fā)現(xiàn)了趙高有野心,他是想趁這個機會壓壓他的勢頭;但他也挺愛惜趙高這個人才,因此計劃這件事上嚇唬他一下也就罷了。他裝作非常開恩的赦免了趙高,并讓他官復原職——實際上是給趙高一個教訓,讓他不要太放肆。 對于趙高這樣的人來說,教訓是沒有用的。這件事造成了兩個后果:第一,趙高對蒙家抱有深刻的敵意(本來蒙家就是他的敵人,因為蒙家是扶蘇的主要擁立者);第二,趙高感覺到了緊迫感,他意識到,自己的陰謀必須加速了。 但趙高面前的障礙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擁立胡亥的官員太弱小了,趙高已經(jīng)是其中最大的官了。但中車府令是個多大的官?跟蒙氏兄弟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走一步看一步吧。 沙丘之變 秦始皇三十七年,皇帝又要出行。而皇帝身邊的很多人都已經(jīng)知道老板身體近況堪憂了。趙高沒有放過這個機會,讓胡亥主動提出要追隨父皇出游,并最終如愿。 那個時候秦始皇五十歲了,而且由于長期堅持嗑藥(仙丹),身體已經(jīng)很虛弱了;加之旅途奔波勞累,而且一走就是好幾個月,這使得他的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 秦始皇最后幾天病得很重,但是意識還是比較清楚的,他知道自己長生不老的夢想破滅了,便吩咐讓人寫詔書給長子扶蘇,命他回來主持自己的喪事,并把靈柩送到咸陽驪山安葬——這是讓扶蘇來繼承大秦帝國的明確表示。 可是,這封詔書卻沒能送到扶蘇手里。因為—— 被趙高截下了。 中車府令官不大,但送信這事卻恰好在其職責范圍。作為皇帝的車隊長,趙高深切的知道秦始皇的大限不遠了;他也知道,皇帝在出巡過程中駕崩,對他來說,是實行篡位計劃的最佳時機。所以,他抱著被五馬分尸的風險,私自截留了這封遺詔。 秦始皇終于沒有熬住,沒多久,便在沙丘這個地方駕崩了(趙武靈王也是死在沙丘)。 趙高第一次冒險成功了。 但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這件事并非只有趙高一個人知道,作為帝國的丞相,李斯也非常清楚秦始皇的遺詔內容。 李斯也是老謀深算的人。他知道自己陪皇帝在外,如果這個時候向天下通報皇帝駕崩的消息,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變故。因此,他下令密不發(fā)喪,將棺材放在涼車中,安排始皇身前最寵幸的幾個宦官在車上裝樣子。每天仍然照常送飯、送奏折,對所有人隱匿秦始皇已死的事實,唯有胡亥、趙高和那幾個宦官才知道實情。 這樣的安排再一次幫助了趙高,為他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趙高沒有再浪費時間,他迅速的找到了胡亥,表達了要扶他坐上皇帝寶座的意向。胡亥當時還是個小孩子,沒有太大的主意,而且這件事聽上去他好處挺大的,想了想就同意了。 隨后,趙高去面見了李斯,他要把李斯爭取過來,加入擁立胡亥的陣營。 李斯此時已經(jīng)是位極人臣了,再沒有什么可以爭取的東西了,他所需要的只是想法子盡量保住他和他家族的榮華富貴即可。因此,他追求的是安穩(wěn),密不發(fā)喪的命令也是基于這個目的而下的。 這時候,他見到趙高鬼鬼祟祟的跑來找他,心里不禁有點犯嘀咕。說起來,趙高只不過是個司機,跟皇帝再親近,也是個中低級官僚,一般跟他是不能直接說上話的。 但趙高開口的第一句就讓他吃了一驚。 趙高開門見山,告訴了李斯那封遺詔的下落,并說,現(xiàn)在的局勢下,皇位的歸屬就看我倆的決定了。 李斯立刻駁斥他,這種話如何是臣子說得出口的! 趙高沒有退卻,他知道李斯的痛點。他問了李斯一個問題。 君侯,您在才能、謀略、功勛、人緣以及與扶蘇的關系這五個方面,哪一點比得上蒙恬? 李斯聽了,愣了一下,然后陷入了沉思。 不過,很快,他就得出了答案:哪一點都比不上。 趙高說,如果是這樣的話,等扶蘇一登上帝位,丞相您告老還鄉(xiāng)的結局就已經(jīng)定下了。 這句話刺痛了李斯。權力這個東西是有魔力的,跟“魔戒”一樣,一旦到了手里,再要還回去,是很困難的。李斯回顧了一下自己從布衣之身做到帝國丞相這一路上的艱辛,實在不甘心把帝國大權交到蒙恬手里。 于是,他同意了趙高的建議,正式加入擁立胡亥的隊伍中。 有了丞相這樣實權派人物的支持,胡亥的登基之路霎那間光明起來了。 胡亥黨一刻也沒有停留,隨即做出行動,向外界宣稱皇帝發(fā)布了詔書,正式立胡亥為太子;同時,譴責扶蘇和蒙恬這幾年在前線沒有任何功績,空耗國力,同時賜死此二人。 這個詔書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三十萬的軍隊,加上幾十萬的民工,把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同時撤換并賜死,這得冒多大的風險?而李斯和趙高手里所倚仗的,無非就是始皇的威風——只要扶蘇和蒙恬相信始皇還健在,就不敢忤逆皇詔。 在趙高的安排下,這封假詔書被順利的送到了扶蘇手里。扶蘇一看,痛哭失聲,但由于他的善良本性,他居然一點也沒有懷疑這封詔書的真實性,立刻走到內舍,準備自殺。蒙恬是經(jīng)歷過政治斗爭的,看了詔書,覺得吊詭,立刻攔下了扶蘇,勸他說,皇帝陛下還在出巡的途中,并且一直沒有立太子,這突然立太子的舉動是非常奇怪的;再加上公子和我負責這三十萬的邊防軍,這是關系到天下的重任,怎么可能以那么簡單的方式派個使者過來說賜死就賜死呢!不如我們上書問一問情況再說吧。 蒙恬這個顧命大臣,關鍵時刻還是體現(xiàn)出了價值。 可惜的是,扶蘇這個時候已經(jīng)完全喪失思考能力了,他說,父親要兒子死,兒子哪里還能再上書去詢問父親的意思!隨后,立刻自殺了。 ——扶蘇這個人太善良,太孝順了。如果他能登基,或許可以改變秦朝的暴政,讓秦朝的統(tǒng)治持續(xù)得更久遠一些。 蒙恬不肯自殺。使者還是很有頭腦的,預先做了準備;況且他看到扶蘇公子都已經(jīng)用行動認可了詔書的真實性,這個情況下,蒙恬不聽話,那就是赤裸裸的抗旨了。在這個邏輯下,他命令下屬把蒙恬扣起來,并送到陽周這個地方關押起來;蒙恬和他的下屬一點反抗的機會也沒有。同時,李斯的舍人接管了軍隊,控制住了帝國的軍事力量。 很多盆友不禁要問,這時候蒙毅干嘛去了?他不是應該作為蒙恬的宮廷眼線隨時向蒙恬通報信息的么? 蒙毅確實在秦始皇的出巡隊伍中,但這個時候,因為始皇病重,他出去為皇帝的病情祝禱山川了。所以,他也一直被蒙在鼓里。封建迷信真是害死人??!這也鬼使神差的讓趙高再一次走了一回狗屎運。 胡亥是個孩子,聽說他哥哥死了,他可以登上皇位了,又高興又害怕。他對蒙恬沒有什么意見,而且也知道蒙家歷代都是忠臣,就讓李斯和趙高放了蒙恬。 李斯和趙高本來就是沖著蒙家來的,怎么可能會允許縱虎歸山呢? 剛好,這時候,蒙毅搞封建迷信活動結束回來了。趙高就向胡亥進讒言,說,你老爸很早以前就想立你為太子,但是就是因為蒙毅一直阻撓,把這事攪黃了。我們一不做二不休,不如趁這個時候把蒙家的人全部殺了,免得日后生出禍患。 胡亥很相信他老師的話,于是下令逮捕了蒙毅,把他和蒙恬一起誅殺了。唉,怪就怪蒙家這個姓不好,蒙恬兄弟直到死的時候都被“蒙在鼓里”。 最可憐的是秦始皇大大本人。由于當時是暑熱天氣,他的尸身一直被放在車子里,雖然趙高他們很注意調節(jié)車廂的溫度,但畢竟當時科技不昌明,始皇大大的尸體在半路上就腐化了,從車子里頭傳出陣陣惡臭。于是,趙高他們無奈,想了個辦法,往秦始皇的坐車上放了大量的海鮮,用魚腥味來掩蓋臭味……可憐秦始皇英明一世,到頭來自己的尸體卻和各種臭魚爛蝦的尸體放在一起! 一回到咸陽,胡亥黨立刻發(fā)布了秦始皇的死訊,并正式擁立胡亥做了秦國的二世皇帝。 而秦始皇呢,也終于得以從一堆臭魚爛蝦中被扒拉出來,放到他之前苦心經(jīng)營的驪山陵墓中去了。 秦始皇陵,那才堪稱是真正的神話。一方面是里面極盡奢華,按照史料記載和各種傳說,里頭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并且運用了各種“傳說中”的材料和技術,例如用“人魚膏”作蠟燭,確保里面長年有光亮;另一方面則是里面機關重重,自動機弩、水銀防護,設計之精巧、機械之高超,甚至超過當代的水平。 直到現(xiàn)在,我們也沒有足夠能力和勇氣去發(fā)掘秦始皇陵。只能在他的陵墓旁邊,挖一些兵馬俑坑,通過研究那聲勢浩大的陰兵陰將,來揣摩始皇生前死后的盛況。 秦二世也挺“孝順”的,下了個詔令,凡是秦始皇的后宮女子,只要沒有為始皇產下孩子的,均賜死陪葬。這比我們現(xiàn)在上墳流行燒個手繪“二奶”厲害多了…… 同時,為了保證自己親爹的陵墓不被盜挖,二世下令把當時尚在修陵墓的工匠都關在了陵墓里面,全體在墓中陪葬,從而確保無人知曉陵墓內部的各種機關暗道。同時,還在陵墓外面種上草木,塑造成自然山脈的樣子,讓人無從辨認。 就這樣,趙高憑借(1)膽子大以及(2)運氣好的原因,成功的把胡亥扶上了皇帝的寶座。 ====== 本系列文章版權專有,未經(jīng)允許不得用于商業(yè)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