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蔡”由來及歷史: 北蔡鎮(zhèn)在600多年前曾名“北蔡市”。最早見于明嘉靖《上??h志》:“明永樂二年(1404年)八月,建金山衛(wèi)六千戶所囤倉于北蔡市?!庇纱丝梢?,600多年前,“北蔡市”已有正式建制,注入版圖。 北蔡成名,與蔡功和崇慶教寺密切相關(guān)。早在宋紹熙年間(1190年前后),有一個(gè)叫蔡功的人,遷徙來此擇地白蓮涇南北段的東岸瀕水建宅。宅院有數(shù)埭進(jìn)深,亭臺(tái)樓閣富麗堂皇,假山棧道布局巧妙,園林魚池玲瓏秀氣,家具陳設(shè)豪華氣派。若干年后,蔡功在白蓮涇東西段的北岸,購置土地40余畝,興建崇慶教寺。宋嘉定元年(1208年),崇慶教寺落成。教寺建造得雄偉壯觀,浩瀚寬廣。大小佛堂有40余間,陳設(shè)佛像200多尊。周圍大樹林立,名貴花木夾雜其間,正門廣場栽有三棵銀杏。寺前的白蓮涇上架有一座進(jìn)香橋——香花橋,一時(shí)名聞遐邇,四方香客前去進(jìn)香膜拜,香火鼎盛。寺畔是蔡姓望族聚落——北蔡家宅,日久便成市集。人們把北蔡家宅簡呼謂“北蔡”,久而久之,“北蔡”便成了市集之名。 清光緒《南匯縣志》記載:“北蔡鎮(zhèn),本有南北二蔡,如華亭之南北錢云……”南北二蔡,即人們常說的“南蔡”和“北蔡”。而且,“南蔡”一詞,在《松江府志》、乾隆《南匯縣志》等多部志書均有記載,但均未說清“南蔡”之所在地。乾隆《南匯縣志》載有“……(北蔡)鎮(zhèn)前白蓮涇”一語,則清晰可知,“南蔡”和“北蔡”是以白蓮涇為界,“北蔡”在白蓮涇以北,“南蔡”當(dāng)在白蓮涇南岸。由于南北二蔡地塊相鄰,蔡姓望族和崇慶教寺在“北蔡”一邊,“北蔡”名氣比“南蔡”大,日久人們便不分彼此,“南蔡”遂被“北蔡”所包容。 “相公殿”由來及歷史: 張相公廟,俗呼相公殿,位于今華夏西路與滬南公路交接處,舊隸屬南匯縣長人鄉(xiāng)二十一保,咸塘北盡處,有古觀三進(jìn),中間供奉者釋道儒人物俱備。張相公古蜀地人,十三歲懸壺行醫(yī)于此,傳某日出診途中,突見一斑斕大虎,橫于道中與其對視,相公見而悚懼,足不能移,然虎無攻擊狀,惟頜首流淚。相公異之近虎細(xì)看,方見一碧玉簪卡于虎喉,遂悟其意,虎向其求救也,乃為去之,虎感相公恩,依依不愿離去,遂作相公坐騎,行醫(yī)四鄉(xiāng),偕相公廣施診藥數(shù)十載,聲名大噪,鄉(xiāng)人感激于名醫(yī)義虎,遂建殿供奉祭祀。 張相公廟,建于何時(shí)無從考證,但據(jù)當(dāng)?shù)亍秴鞘霞易V》載,吳姓始祖于明正德年間(1502——1522)來浦東北蔡,定居張相公殿北,后子孫聚居處,稱為吳家大竹園,則可知至少迄今500年之久?!拔母铩敝邢喙钤夂平?,1975年當(dāng)?shù)厣菩虐l(fā)起重修相公殿,2008年值浦東建中環(huán)線,工程需占大殿山門,及東西偏殿,蒙當(dāng)?shù)厣菩爬斫怏w諒,由浦東工程建設(shè)管理有限公司出資,于大殿南另辟山門,并在殿西側(cè)新建長排廂樓一幢,歷時(shí)六個(gè)月,于2008年7月至12月完工。 交通: 北蔡鎮(zhèn): 451路、614路、624路、779路、794路、974區(qū)間、東周線、滬南線、龍大專線、龍東專線、南新專線、浦衛(wèi)線、塘南專線、塘邵專線、周康9路等到北蔡(滬南路高科西路)站。 軌道交通7號線到芳華路站,可步行前往北蔡鎮(zhèn)。 相公殿: 451路、581路、624路、639路、639路空調(diào)、779路、969路、975路、992路、東周線、滬南線、龍濱專線、龍大專線、浦衛(wèi)線、塘南專線、塘邵專線、周康9路等到御橋(滬南路御橋路)站。 看點(diǎn): 北蔡老街、相公殿。 周邊看點(diǎn): 上海歷史文化風(fēng)貌保護(hù)區(qū)——周浦古鎮(zhèn); 沈莊老街、三林老街。 北蔡地圖 北蔡大街 北蔡虹橋北街 北蔡虹橋北街 北蔡虹橋北街 北蔡虹橋北街 北蔡虹橋北街 白蓮涇 北蔡虹橋南街、虹橋北街分界點(diǎn)——虹橋 北蔡虹橋南街 北蔡虹橋南街 北蔡虹橋南街 北蔡虹橋南街 北蔡虹橋南街 北蔡虹橋南街 北蔡虹橋南街 北蔡虹橋南街 北蔡虹橋南街 北蔡虹橋南街 蓮東街 蓮東街 蓮東街 蓮東街 蓮東街 蓮東街 蓮東街 相公殿 相公殿 相公殿 相公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