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中藥配伍原則“四氣五味”

 永遠回歸大自然 2016-08-31

中藥的配伍原則很簡單,根據(jù)中藥的藥性“四氣五味”結合病癥配合使用,“四氣”指藥物的“寒涼溫熱”;“五味”指:“辛、甘、酸、苦、寒”一般藥物只有一味一性,各種藥物配合使用的時候根據(jù)君臣佐使組成方劑。

1、運用原則

(一)四氣是指寒涼溫熱四性。運用原則是:“治寒以熱藥,治熱以寒藥。”溫性,熱性藥如附子,肉桂,干姜,吳茱萸等,多具有溫中散寒,助陽等作用,常用于治療寒性癥;寒涼性藥如石膏,黃芩,黃連,黃柏等,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作用,常用于治療陽熱癥。溫熱與寒涼藥同用,則多用于寒熱錯雜癥。

(二)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寒、咸五味,“辛散能行,“甘能補能和”“酸能”,澀能收,“苦能泄能燥“,”“咸能軟能下?!边\用原則是:辛味藥如麻黃,川芎,半夏等多用于外邪襲表,氣滯血瘀,痰濕等癥;甘味藥如生地,鹿茸,黃芪,阿膠等多用于陰陽氣血諸虛癥;酸味藥如山茱萸,五味子,烏梅,金英子,白芍等,多用于久病滑脫虛癥;苦味藥如大黃,葶藶子,檳榔,莪術等多用于瘀結,痰飲,積滯,氣逆,濕阻等癥;咸味藥如芒硝,牡蠣,鱉甲,海藻,等多用于瘰瘍,癭瘤,血分瘀結,大便燥結等癥。

大部份藥物只具有一性一味,即使多味藥也是其中一味為主,絕無二重性。誠然單行是不能滿足臨床需要的,因此必須相互配伍運用。

2、配伍方法:

(一)辛甘溫熱法:辛甘發(fā)散以治寒癥。主要用于兩種情況,一為發(fā)散風寒,如桂枝湯,用辛、甘、溫配桂枝,配甘草、大棗用于外感風寒癥;二為發(fā)散風,寒,濕如桂枝附子湯,用甘大熱附子,辛、甘、溫桂枝配甘草,大棗用于風寒濕邪留著肌肉,痹阻筋脈癥。

(二)辛甘化陽以治陰虛里寒癥。主要用于三種情況:一為心陽虛,如桂枝甘草湯,用辛甘溫桂枝入心助陽,配甘草益氣。二藥辛甘合化,陽氣乃生,用于心陽虛心悸癥;二為脾陽虛,如附子理中湯,甘辛大熱附子,干姜配人參,白術,甘草合化,溫中助陽,益氣健脾,用于脾虛寒吐利腹痛癥;三為腎陽虛,如四逆湯,用甘辛大熱附子,干姜溫腎回陽,配甘草益氣補虛,合為辛甘化陽,回陽救逆要方,主治腎陽虛衰,陰寒內盛所至四肢厥冷,腹痛吐利癥。

在表里俱寒的情況下,可用麻黃,附子,細辛相伍,集上述辛甘發(fā)散與辛甘化溫二法于一方,主治少陰陽虛兼太陽外感癥。


(三)辛甘寒涼法

1、辛涼宜透以治風熱表癥。如桑菊飲用辛甘(苦)微寒菊花,甘(苦)寒桑葉,辛涼薄荷相伍,甘涼清輕,辛宜疏散,用于風溫初起。

2、辛甘清泄以治陽明經(jīng)癥,如白虎湯用辛甘大寒石膏配甘草,梗末,用以陽明里熱亢盛熏蒸于外的“五大一黃”癥。辛甘潤養(yǎng)以治瘥后虛弱。如竹葉石膏湯用辛甘大寒之石膏和竹葉,清熱除煩,配人參,甘草,麥冬,粳米溢氣生津,滋養(yǎng)胃液,為熱病愈后滋養(yǎng)肺胃陰液要方。本法意在育陰,不在瀉火。

3、辛苦溫熱法:辛散麥寒,苦降肺氣,以治風寒表實癥。如麻黃湯用麻黃,桂枝辛溫開表以散風寒,麻黃,杏仁苦溫降瀉肺氣以平喘咳。用于風寒閉肺咳喘癥。

4、辛苦寒溫并用法:辛開苦降祛寒清熱,錯雜痞癥。如附子瀉心湯,用細辛(甘)大熱附子配苦寒大黃,黃連,黃岑瀉火開結。用于熱痞兼表陽虛,實際屬于虛實互見寒熱錯雜之痞癥。

5、辛苦寒涼法:辛寒解表熱,苦寒清里熱。如葛根岑連湯,用辛甘涼葛根發(fā)表解熱,配苦寒黃芩,黃連清熱瀉火,用于表里俱熱下利癥。

6、苦咸寒法:泄熱攻下。如調胃承氣湯,用苦寒大黃蕩滌實熱,配咸寒芒硝潤燥軟堅,用于燥熱實邪初結陽明府癥。泄熱破瘀。如桃核承氣湯,用苦寒大黃,咸寒芒硝,除潤下攻燥外,還有泄熱破瘀功效,再加桃仁,桂枝活血化瘀,用于下焦瘀熱蓄血癥?;瞪⒔Y。如大陷胸湯用苦寒大黃,甘遂配伍寒涼,芒硝共奏瀉熱散結,軟堅化痰,開胸逐飲之功,用于實熱結胸癥。

7、酸甘寒法:如芍藥甘草湯用酸苦寒芍藥配甘草,酸甘藥配甘味藥,以滋陰液,謂之酸甘化陰。陰有所補,筋有所養(yǎng),則四肢攣結得舒。芍藥、甘草作為酸甘陰對藥,在臨床上運用十分廣泛,如桂枝湯,小建中湯,黃芩湯,均屬其例。

8、辛酸溫熱法:如小青龍湯,用辛溫之麻黃,桂枝,半夏,干姜,細辛散風寒,溫化水飲,一辛一散,一酸一收,既能溫脾逐飲,又能止咳平喘;既無肺氣耗散太過之弊,又無斂肺遏邪之虞。這是前人治療風寒束肺,兼有理喘咳的一大用藥特點。

上述八法,往往數(shù)法合用,一方多味,多性,多法,多功能之作用。由于中藥“一物之內氣味兼有,”藥與藥之間,“或是氣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氣異。”因此組合成方之后,由于性和味的不同,其功用主治也都有千差萬別,性味運用之妙是無窮的。

【【【第一節(jié) 四氣】】】

1、含義

   四氣又稱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它反映藥物在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作用傾向,用以說明藥物作用性質。寒涼和溫熱是對立的兩種藥性;寒和涼之間、熱和溫之間,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說藥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別,溫次于熱、涼次于寒。

   此外,在寒熱溫涼之外,還有“平性”,“平性”的含義是指藥性平和,寒熱之性不甚明顯,但實際上仍有偏溫、偏涼之不同。

2、確定依據(jù)

   藥性的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發(fā)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應的,即藥性的確定是以用藥反應為依據(jù),病證寒熱為基礎。

   凡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屬于寒性或涼性,也稱寒涼藥,多具清熱降火、涼血解毒、滋陰退熱、泄熱通便、利尿、清化熱痰、清心開竅、涼肝止痙、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凡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屬于溫性或熱性,也稱溫熱藥,多具溫中散寒、溫肺化飲、暖肝散寒、補火助陽、溫陽利水、溫通經(jīng)絡、引火歸原、回陽救逆等作用。

3、所示效用

   四氣,從本質上而言,只有寒熱二性。

   寒涼藥如黃芩、黃連、黃柏、大黃等;常用來治療熱性病癥(高熱煩渴、面紅目赤、咽喉腫痛、溫毒發(fā)斑、血熱吐衄、火毒瘡瘍、熱結便秘、熱淋澀痛、黃疸水腫、痰火咳嗽、高熱神昏、熱極生風、脈洪而數(shù)等陽熱證)

   溫熱藥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常用來治療寒性病癥(四肢厥冷、脘腹冷痛、面色蒼白、中寒腹痛、肺寒喘咳、寒疝作痛、陽痿早泄、宮冷不孕、陰寒水腫、風寒痹痛、血寒經(jīng)閉、虛陽上越、亡陽厥脫等陰寒證)。

注意:應用藥物必須對證,如不對證,藥物的偏性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4、具體表述

   寒、熱、溫、涼、平是對藥物四氣的概括性表述,通常標以大熱、大寒、微溫、微寒等予以區(qū)別,這是對中藥四氣程度的進一步區(qū)分。

5、陰陽屬性

   四氣中溫熱與寒涼屬于兩類不同的性質,溫熱屬陽,寒涼屬陰。

6、臨床應用

   據(jù)病證的寒熱選擇相應的藥物:寒證—熱藥;熱證—寒藥

   據(jù)病證的寒熱程度的差別選擇相應的藥物。如:大寒證(亡陽證),須選大熱藥(附子、肉桂)等;微寒證(脾胃虛寒證),選溫性藥(煨姜)

   寒熱溫涼還有程度上的差別,如當用熱藥而用溫藥,當用寒藥而用涼藥,則病重藥輕,達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當用溫藥而用熱藥反傷其陰,當用涼藥而用寒藥易傷其陽。如治療寒熱錯綜的復雜病證,則又當寒熱藥并用。如治療真寒假熱證,則當用熱藥,真熱假寒證,又當用寒藥。

    感受風寒、怕冷發(fā)熱、流清涕、小便清長、舌苔白,這是寒的癥狀,這時用紫蘇、生姜煎了湯飲服后,可以使病員發(fā)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癥狀,說明紫蘇、生姜的藥性是溫熱的。如果生了療瘡、熱療、局部紅腫疼痛,甚至小便黃色、舌苔發(fā)黃,或有發(fā)熱,這就是熱的癥狀,這時用金銀花、菊花來治療,可以得到治愈,說明金銀花、菊花的藥性是寒涼的。

【【【第二節(jié) 五味】】】

1、含義

   五味是指藥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種藥味,它既是藥物作用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藥物真實滋味的具體表示。此外還有淡味和澀味,但長期以來將澀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屬關系,故習稱五味。

2、確定依據(jù)

① 五味的確定最初是依據(jù)藥物的真實滋味。 如黃連、黃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烏梅、木

   瓜之酸,芒硝、食鹽之咸等。

② 后來由于將藥物的滋味與作用相聯(lián)系,并以味解釋和歸納藥物的作用。 如葛根、石膏均能透熱解肌,即云其

   味辛,但實際口嘗卻并無辛味。    

③ 隨著用藥實踐的發(fā)展,一些藥物的作用很難用其滋味來解釋,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無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療表證;后者有消癰散結作用,常用于

   癰疽瘡毒初起或膿成不潰之證。二者的作用皆與“辛能散、能行”有關,故皆標以辛味。磁石并無咸味,因

   其能入腎潛鎮(zhèn)浮陽,而腎在五行屬水與咸相應,磁石因之而標以咸味。

      由此可知,確定味的主要依據(jù),一是藥物的滋味,二是藥物的作用。

      由于藥物滋味和作用并無本質聯(lián)系,兩者之間并無嚴密的對應關系,因而從古至今,五味學說在理論上和

   實際運用中出現(xiàn)不少分歧和混亂也就在所難免了。 

3、所示效用及臨床應用

   五味的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過食、偏嗜五味對五臟系統(tǒng)都有損害。

*** 辛:

    能散、能行,有發(fā)散、行氣、活血等作用。一般治療表證的藥物如麻黃、薄荷;治療氣血阻滯的藥物如木香、紅花,都有辛味。一些具有芳香氣味的藥物,往往也標上“辛”,亦稱辛香之氣,除有能散、能行的特點外,還包含了芳香辟穢,芳香化濕,芳香開竅等作用。辛味藥多辛散燥烈,易耗傷氣陰(津),故氣虛、陰(津)虧,表虛多汗等不宜用。

*** 甘:

    能補、能緩、能和,即有補虛、和中、緩急、調和藥性的作用。如人參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飴糖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諸藥等。某些甘味還具有解藥食中毒的作用,故又有甘能解毒之說,如甘草、綠豆等。換言之,一般滋補性的藥物及調和藥性的藥物,大多數(shù)有甘味。

   “淡味”附于甘,能滲、能利,有滲濕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如豬苓、茯苓、薏苡仁等。甘味多膩滯,易助濕礙脾,脾虛濕滯勿用甘味滋補,古人有“中滿忌甘”之說。

*** 酸:

    能收、能澀,有收斂固澀作用,多用于體虛多汗,久瀉久痢,肺虛久咳,遺精滑精,尿頻遺尿等正虛無邪之滑脫不禁所致諸證。如五味子澀精、斂汗,烏梅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等。換言之,一般帶有酸味的藥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

  “澀味”附屬于酸,亦具有收斂固澀作用,如龍骨、牡蠣澀精,赤石脂澀腸止瀉,烏賊骨收斂止血、固精止帶等,但酸味與澀味相似而不盡相同,如酸能生津開胃、酸甘化陰等,皆是澀味所不具備的。酸能斂邪,故有實邪者勿用。

*** 苦:

    能泄、能燥、能堅。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如大黃通下瀉火為通泄,杏仁降氣平喘為降泄,梔子清熱瀉火為清泄;燥即燥濕,用于濕證,濕證有寒濕、濕熱的不同,故苦味藥相應地分為苦寒燥濕和苦溫燥濕二類,如黃連苦寒用于濕熱證,蒼術苦溫用于寒濕證。堅陰含義有二,一是通過瀉火而達到存陰的目的,如黃柏、知母用于腎陰虧而相火亢盛之證。二上指堅厚腸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黃邊有厚腸止泄作用。換言之,一般具有清熱、燥濕、瀉下和降逆作用的藥物,大多數(shù)有苦味。

    此外,藥理研究表明,少量苦藥有開胃進食的作用,但服用過量,反能傷胃,臨床上對蘆薈、穿心蓮等極苦的藥物,多采取入丸、裝膠囊吞服等用法,以減少對胃的刺激,避免惡心、嘔吐等副作用。因苦能燥,易傷陰津,陰津不足者不宜用。

*** 咸:

    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和瀉下通腸作用,多用于瘰疬、癭瘤、痰核等病證。如海藻、昆布消散瘰疬,鱉甲軟堅散結,芒硝瀉下通便等。此外,咸味還能入腎補腎,如紫河車、鹿茸、蛤蚧等能補腎壯陽益精。咸又入血,如犀角、玄參味咸入血分而有涼血的作用。但咸味藥不宜多食,尤其是高血壓動脈硬化者更是如此,另有的咸味藥有傷脾胃,如芒硝,脾虛便溏者慎用。總之,一般能消散結塊的藥物和一部分瀉下通便的藥物,帶有咸味。

4、陰陽屬性

   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

5、氣味配合

   四氣和五味分別從不同角度說明藥物的作用,氣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二者合參才能較全面地認識藥物的作用和性能。

   氣味配合原則有二:一為任何氣與任何味均可組配,二為一藥中氣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個,也可以有二個或更多。味越多,說明其作用越廣泛。

   氣味配合規(guī)律有二:一為氣味均一,二為一氣二味或多味。

   氣味配合與療效的關系:氣味相同,作用相近,如麻黃、紫蘇均味辛性溫而發(fā)散風寒;氣同味異,功能不同,如浮萍辛寒能發(fā)汗清熱,蘆根甘寒能清熱生津,黃連苦寒能清熱瀉火,牡蠣咸寒能育陰潛陽;味同氣異,功效有別,如石膏甘寒能清火生津,石斛甘涼清熱生津,黃芪甘溫能補氣升陽,山藥甘平能平補脾肺腎;一氣多味,作用廣泛,如白術苦甘,苦能燥濕,甘能補脾。

 6、關于四氣五味

    四氣指藥物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五味指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藥味。每味中藥的四氣五味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療作用。四氣五味理論最早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其序錄云:“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書中以四氣配合五味,共同標明每味藥的藥性特征,開創(chuàng)了先標明藥性,后論述藥物功效及主治病證的本草編寫體例,奠定了以四氣五味理論指導臨床用藥的基礎。

 ① 性和味分別從不同角度說明藥物的作用,二者合參才能較全面地認識藥物的作用和性能。一般說,性味相同

    的藥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藥物,功效也就有所區(qū)別

 ② 味同氣異者,作用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例如,紫蘇、薄荷皆有辛味,能發(fā)散表邪,但紫蘇辛溫,能發(fā)散風寒;薄荷辛涼,能發(fā)散風熱。麥冬、

    黃芪皆有甘味,前者甘涼,有養(yǎng)陰生津作用;后者甘溫,有溫養(yǎng)中焦,補中益氣作用。

 ③ 氣同味異者,作用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例如,黃連、生地黃均性寒,皆能清熱,用治熱證。但黃連苦寒,清熱燥濕,主治濕熱證。生地黃甘

    寒,能清熱養(yǎng)陰,用治虛熱證。

       氣和味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種藥物既有一定的氣,又具有一定的味。某些藥物還具有兩種或兩種

    以上的味。氣和味構成藥物的性味,而從藥物的性味又可反映出藥物的一定的功能。例如,紫蘇性味辛溫,

    辛能發(fā)散,溫能散寒,所以可知紫蘇的主要作用是發(fā)散風寒;蘆根性味甘寒,甘能生津,寒能清熱,所以可

    知蘆根的主要作用是清熱生津等。

       在治療表癥的時候,都選用辛味發(fā)散的藥物,再根據(jù)表寒癥及表熱癥之分來選用辛溫藥和辛涼藥。在遇

    到熱性病引起津液缺少,口渴喜飲等癥狀時,就從甘寒清熱生津的藥物中來選用,如鮮蘆根、天花粉等,而

    不宜用苦溫燥濕類的蒼術、厚樸等,性味相同的藥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

    藥物在功用上也都有相同和相異之處。如,黃連苦寒,可以清熱燥濕;浮萍辛寒,可以疏散風熱。黨參甘

    溫,可以補中益氣,而蘆根甘寒,能夠清熱生津。我們不能把藥物的氣和味孤立看待,應該有機地聯(lián)系應用

【【【第三節(jié) 升降浮沉】】】

1、含義

   升降浮沉即指藥品物在人體的作用趨向,這種趨向與所療疾患的病勢趨向相反,與所療疾患的病位相同,用于說明藥物的作用性,以指導臨床用藥。升指升提舉陷,降指下降平逆,浮指上行發(fā)散,沉指下行泄利?!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诽岢鰵馕蛾庩枤w屬及其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根據(jù)機體升降出入障礙的不同病位病勢應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為中藥升降浮沉理論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

2、確定依據(jù)

*** 藥物的質地 

    藥物所具有的升降浮沉特性與藥物的質地有關,花、葉、皮、枝等質輕的藥物大多是升浮的,如蘇葉、菊

    花、桂枝、蟬衣等,分別有解表散邪、透發(fā)麻疹等升浮作用;而種子、果實、礦物、貝殼等質重者大多是沉

    降的,如葶藶子、枳實、牡蠣、代赭石等,分別有降氣平喘、消積導滯、潛陽熄風等沉降作用。 

    亦有少數(shù)例外:如“諸花皆升,旋覆獨降”,“諸子皆降,蔓荊獨升”等。  

*** 藥物的氣味厚薄 

    凡氣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蘇葉、銀花,氣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黃等。

*** 藥物的性味 

    藥物的性味,凡性溫熱、味辛甘的藥品為陽性,多主升浮,如桂枝,而性寒涼,味酸、苦、澀、咸的藥為陰

    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 

*** 藥物的效用 

    藥物的臨床療效是確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據(jù)。

    凡味屬辛甘,氣屬溫熱,具有升陽舉陷、祛風散寒、涌吐、開竅等功效的藥物,都能上行向外,藥性是升浮

    的;如麻黃、桂枝、黃芪等,

    凡味屬苦酸咸,氣屬寒涼,而具有瀉下通便、清熱、利尿滲濕、重鎮(zhèn)安神、潛陽熄風、消積導滯、降逆、收

    斂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藥物,則下行向內,藥性都是沉降的。如大黃、芒硝、山楂等。

    但有少數(shù)藥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不明顯,或存在著既升浮又沉降的“雙向性”,如川芎能“上行頭目”(升?。┮造铒L止痛,又可“下行血?!保ǔ两担┮曰钛{經(jīng)。掌握藥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導臨床用藥,以糾正機體功能的失調,使之恢復正常。

4、陰陽屬性

   升浮屬陽,沉降屬陰

5、影響因素

   藥物的升降浮沉作用可受四氣五味、質地輕重、炮制方法、配伍應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每一味藥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影響其轉化的條件主要有兩個方面:即1)炮制和2)配伍,如酒炒則升,姜汁炒則散,醋炒則收斂,鹽水炒則下行;如大黃瀉熱通便主治下焦熱結便秘,若用酒炒,可治療目赤腫痛上焦熱證;知母主清肺胃之火,鹽炒知母則主瀉下焦腎火。

   在復方配伍中,性屬升浮的藥物在同較多沉降藥物配伍時,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約,反之,性屬沉降的藥物同較多的升浮藥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減弱。故李時珍說:“升降在物,亦在人也?!?/p>

   配伍的不同也可改變藥物的升降浮沉作用,如升浮藥在一批沉降藥中也能隨之下降,反之沉降藥在一批升浮藥中也能隨之上升。此外,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與春夏秋冬四時之氣也有關,即春夏宜加辛溫升浮藥,秋冬宜加酸苦沉降藥,以順應春升、夏浮、秋降、冬沉的時氣特點,說明藥物的升降浮沉特性還會在各種條件下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6、臨床應用

   各種疾病常表現(xiàn)出不同的病勢:向上如嘔吐、呃逆、喘息,向下如瀉痢、崩漏、脫肛,向外如盜汗、自汗,向內如病邪內傳等。在病位上則有:在表如外感表證,在里如里實便秘,在上如目赤頭痛,在下如腹水尿閉等。消除或改善這些病證的藥物,相對來說需要分別具有升降或浮沉等作用趨向。

   升浮與沉降是兩種對立的作用趨向。一般來說,升浮藥能上行向外,有升陽舉陷、解散表邪、透發(fā)麻疹、托毒排膿、涌吐、開竅、散寒等作用,病變部位在上在表、病勢下陷的宜用升浮藥;沉降藥能下行向里,有瀉下通便、清熱降火、利水消腫、重鎮(zhèn)安神、潛陽熄風、消積導滯、降逆止嘔、止呃、平喘、收斂固澀等作用,病變部位在下在里、病勢上逆的宜用沉降藥。 

   有少數(shù)藥物的作用趨向表現(xiàn)為“雙向性”,即既能升浮,又可沉降,如麻黃既能發(fā)汗解表,亦可平喘利尿



中藥的配伍原則就是這“四氣五味”,看似簡單,但是要將所有的藥物特性都銘記于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配合使用的時候要注意一些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蔞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芫具戰(zhàn)草

諸參辛芍叛藜蘆

第一句:本草明確的指出了十八種藥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蔞(瓜蔞)貝(貝母)蘞(白蘞)芨(白芨)攻擊或與烏(烏頭)相對

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與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諸參(人參、丹參、沙參、元參等所有的參)辛(細辛)芍(赤芍白芍)與藜蘆相背叛


折疊十九畏:

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此后的《本草綱目》及《藥鑒》等書所記,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樣普遍認可和傳播習誦。

中醫(yī)藥物配伍分為: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殺、相反.所以說十八反是指兩種藥物相反

.

君臣佐使 

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種人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藥處方中的各味藥的不同作用。出處《黃帝內經(jīng)》: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yǎng)命;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yǎng)性;下藥一百二十種為佐使,主治?。挥盟庬毢暇甲羰?。” 
釋義:『清張志聰』上品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yǎng)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益氣延年輕身神仙者,本上品;中品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yǎng)性以應人,有毒,無毒,斟酌其宜,欲治病補虛羸者,主中品;以下品一百二十種為佐使,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除痼疾者,本下品. 組成方劑的藥物可按其在方劑中所起的作用分為君藥、臣藥、佐藥、使藥,稱之為君、臣、佐、使。君指方劑中針對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臣指輔助君藥治療主證,或主要治療兼證的藥物。佐指配合君臣藥治療兼證,或抑制君臣藥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藥物。使指引導諸藥直達病變部位,或調和諸藥的藥物。以治療傷寒表證的麻黃湯為例,麻黃發(fā)汗解表為君藥,桂枝助麻黃發(fā)汗解表為臣藥,杏仁助麻黃平喘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一方之中,君藥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藥則可酌情配置或刪除。

最后總結: 1.什么是四氣五味?

                     2.十八反與十九畏?

                     3.什么是君臣佐使?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日韩欧美好看的剧情片免费| 亚洲天堂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午夜老司机免费视频|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视频免费| 国产欧美性成人精品午夜| 91插插插外国一区二区| 国内九一激情白浆发布| 精品香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日产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av大片| 大香蕉网国产在线观看av| 久久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 蜜桃传媒在线正在播放| 免费在线成人激情视频| 日韩一级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高潮激情电|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精| 国内胖女人做爰视频有没有| 欧美一区二区黑人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欧美喷水黄片| 免费黄片视频美女一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三区| 午夜视频成人在线免费| 99久只有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国内欲色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视频日本一区| 精品国产9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综合日本欧美| 亚洲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四| 日韩精品日韩激情日韩综合| 日韩欧美黄色一级视频| 久久99亚洲小姐精品综合|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69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一级片二级片欧美日韩|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文字| 在线日韩欧美国产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