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部分
素三彩海蟾紋三足洗
素三彩海蟾紋三足洗,明正德,高10.8cm,口徑23.7cm,足距17.8cm。
洗口內斂,平底,下承三如意頭式足,口沿黃彩暗刻楷書“正德年制”四字款,內施青白釉,外壁刻劃16個海中嬉游的蟾蜍,紋飾構圖簡練。以黃彩繪蟾蜍,綠彩繪海水,白彩繪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諧分明,清爽悅目。傳世的正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數(shù),這件洗可謂是稀世珍品。
洗在古代生活中用途廣泛,有盥洗用具,亦有文房用具或陳設品。其形制廣口,折沿,寬唇,深腹,平底。漢至晉代流行在器物內底刻魚紋,有陶、青瓷制品。宋代南北瓷窯普遍燒造。明清時則以江西景德鎮(zhèn)窯的青花、五彩、粉彩及斗彩等陶瓷制品為佳。
孔雀綠釉碗
孔雀綠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徑15.9cm,足徑6.4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腹外施孔雀綠釉,近足處釉下刻劃變形蓮瓣紋。碗內和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此碗造型俊秀,是典型的正德宮碗式樣。
孔雀綠釉亦稱“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種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的中溫顏色釉,其釉色明麗蔥翠,頗似孔雀羽毛上的綠色。景德鎮(zhèn)窯從元代開始燒造孔雀綠釉瓷器,這一色釉的出現(xiàn)是對我國傳統(tǒng)的低溫鉛綠釉的繼承與發(fā)展。清人佚名著《南窯筆記》曰:“法藍、法翠二色,舊惟成窯有,翡翠最佳?!闭J為孔雀綠釉在明代始燒于成化年間,但從傳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時已有燒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續(xù)燒造。若論成色之佳,則首推正德時產品。
素三彩纏枝蓮紋長方水仙盆
素三彩纏枝蓮紋長方水仙盆,明正德,高7.2cm,口徑23.8cm×15.2cm,足徑23.1cm×14.2cm。
盆呈長方體,四面略斜收,下承以六足。盆內及外底均施白釉。外壁素三彩裝飾,以黃、綠、紫設色,腹部以紫色為地以綠彩繪花草紋??谘叵率鹎嗷瑫罢履曛啤彼淖挚?,外圍青花雙方欄。紫釉掩映下的青花款呈藍黑色。
素三彩雖自明代成化時已初具形制,但直至正德時才享有盛譽。此器造型別致,構圖簡練生動,色調清新明快,色彩搭配協(xié)調,給人以古樸雅致之美感。
明代自正德朝開始,瓷器的質量已呈下降的趨勢,琢器類多帶器座,接痕日漸明顯,大器底足遠不及永樂、宣德、成化時的細膩光滑。但就正德素三彩而言,卻成就卓著,成為顯赫一時的名貴品種。
素三彩纏枝蓮紋高足碗
素三彩纏枝蓮紋高足碗,明正德,高12cm,口徑15.9cm,足徑4.6cm。
靶碗撇口,深弧腹,下承以中空高足。足與碗底系釉接而成,在碗外底與足相接處明顯可見有修整痕跡。外壁綠地素三彩纏枝蓮紋裝飾,其上結有一黃、二白、二孔雀藍共5朵蓮花,2朵孔雀藍蓮花為黃心,其余3朵均為孔雀藍色心。碗內及圈足內均施青白釉,釉面瑩亮。無款識。
此碗色彩搭配協(xié)調。給人以沉靜素雅之美感。
青花嬰戲紋碗
青花嬰戲紋碗,高13cm,口徑22.1cm,足徑7.5cm。
碗敞口,瘦底,圈足。里口沿畫青花雙線,外口沿飾青花勾云紋,碗外壁以嬰戲為主題紋飾,20個嬰兒游戲于庭園中,姿態(tài)各異,空間襯以山石、松竹、柳樹、欄廊等。足外墻繪回紋,足內無釉無款識。
據(jù)文獻記載,正德青花使用的是江西樂平所產的“陂塘青”,又稱“平等青”,在適當溫度中能燒成柔和、淡雅、透澈的藍色。
此碗之造型色調、釉色、紋飾等方面均反映出正德青花瓷獨特的風格特征。構圖層次清晰,青花色澤明快,釉質瑩潤。這一時期的人物繪畫猶有宣德、成化朝之遺風,筆意渾厚和纖細工麗兼而有之。正德官窯青花器處于明中后期的轉變階段,從此碗的造型及紋飾可見其中的轉承。
青花穿花龍紋碗
青花穿花龍紋碗,明正德,高10.3cm,口徑23cm,足徑9.3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略高。內外青花裝飾,里心與外壁均繪穿花龍圖案,圈足外墻繪如意云頭紋。外底青花雙圈內署八思巴文四字雙行款,譯文為“正德年制”。
此碗造型端莊,釉面瑩亮,釉色白中閃青,青花呈色藍中泛灰。
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與此碗造型、紋飾完全相同的正德官窯青花碗,外底署青花楷書“正德年制”雙行四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青花阿拉伯文燭臺
青花阿拉伯文燭臺,明正德,高24.6cm,口徑6.7cm,足徑13cm。
燭臺分上下兩層,上層托盤小而淺,下承以細長的支柱,下層托盤為撇口,折底,盤下承以喇叭形外撇高足。通體青花裝飾。小托盤外壁繪如意云頭紋,大托盤外壁繪勾蓮花枝紋,間以菱形紋飾。支柱及高足外壁的中部均有圓形開光,內書阿拉伯文,開光上下繪勾蓮花枝紋及菱形紋。近足底處繪如意云頭紋。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正德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初的瓷器常以梵文、阿拉伯文做裝飾。由于正德皇帝重視伊斯蘭教,所以當時阿拉伯文更為流行,出現(xiàn)在各類器物上,文字一般多含吉祥祈福之意。有時內容已不重要,相當一部分文字已無法釋出原意,而只是作為裝飾紋樣。這種瓷器上的阿拉伯文裝飾是研究明代中葉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融、影響的實物資料。
青花人物套盒
青花人物套盒,高23.9cm,口徑16.1cm,足徑10.6cm。
盒為圓筒式三層套盒,平頂蓋,圈足。蓋面中心繪3人騎馬,輔以云山松亭,外圍繪如意云紋一周,蓋邊繪龜背錦紋。盒上、中兩層各繪仕女、庭院,輔以花卉、卷云等。底層及近足處分別繪龜背錦及蓮瓣紋各一周。無款識。
人物間之云氣紋的畫法雖然尚有前朝遺風,但從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看,則體現(xiàn)了正德時期青花器物的特點。此盒造型秀麗端正,保存完整,是極為罕見的明代傳世套盒。
青花纏枝花卉紋出戟尊
青花纏枝花卉紋出戟尊,高21.7cm,口徑15.3cm,足徑10.6cm。
尊撇口,長頸,圓腹,圈足外撇,頸、腹、足兩側分別出戟。內口沿繪蕉葉紋,外頸及腹部繪纏枝牡丹,足部上飾變形蝠紋,中間飾如意云頭紋,底層為纏枝花瓣紋。
出戟尊仿銅器式樣燒制,宋代鈞、官二窯均有此類制品,明代青花承襲這一傳統(tǒng)造型,自明中期至萬歷時期燒造數(shù)量大為增多,造型變化也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