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特別需要強(qiáng)調(diào)的是,海灘釣必須在漲潮時進(jìn)行。海水的漲落形成了流動,帶來氧氣,使魚活躍興奮,食欲增強(qiáng)。潮水沖刷岸邊的食物,帶動水中的海藻、漂浮魚卵、仔魚、小蝦,以及大量浮游生物的移動,給魚兒帶來大量豐美的食物,久而久之,魚兒形成一種習(xí)慣:每當(dāng)潮水漲落時,便是覓食的時候,這時魚咬鉤頻繁,上鉤率高。除少數(shù)深海、遠(yuǎn)海船鉤外,絕大多數(shù)岸釣、近海船釣、江河口釣均在潮動時進(jìn)行,漁諺云:“漲潮、退潮把魚釣,平潮干潮睡大覺?!?br>海灘釣主要是在漲潮時進(jìn)行的,落潮也可釣,但遠(yuǎn)不如漲潮時魚吃鉤率高、魚體大。漲潮漲到何種程度釣魚效果好呢?漁謗云:“抓潮頭,搶潮尾”、“高潮釣近,低潮釣遠(yuǎn)”。潮頭潮尾說的是6分潮,其意思是,一開始漲潮,就要緊緊抓住,由于潮水剛起,水勢低,就要拋遠(yuǎn)釣。隨著潮水的上漲,邊退邊釣,所拋距離也由遠(yuǎn)及近。潮漲到6分,即潮水漲勢過半時,魚跟著潮水跑,已到身邊的淺水里。潮水越漲越高,這時要釣近,不必再拋遠(yuǎn)了。再說退潮,一開始退潮時,潮位仍高,要釣近,潮水繼續(xù)退,跟著潮頭步步拋遠(yuǎn),魚兒隨著潮流退去,要趕在它們退路的前面釣。在這一夜兩次的半日潮中,每天的拂曉和黃昏是最佳垂釣時間,這兩個時間段,多處于剛漲潮至漲半潮或剛落潮、落半潮的時間,魚兒吃鉤率高,故釣者應(yīng)在每天的早晨或傍晚垂釣。 以上說的是日日皆有的半日潮,還有個頗為重要的大小潮問題。月亮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與地球、太陽在一直線上,海面升降幅度最大,潮水漲勢最高,退勢最低,稱大潮,又名朔望潮。由于海底摩擦、海水慣性等因素制約,大潮退常滯后幾天,即發(fā)生在朔望后的1~3天,故浙江錢塘江觀潮口不是在陰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而是在八月十八日最大潮才出現(xiàn),年年如此。大潮期間及其以后數(shù)日,高潮潮位高,低潮潮位低,潮間間距大,海水流動快,魚活躍,吃鉤率高。漁民及其釣魚愛好者將每月陰歷的初一至初七、十六至二十二定為大魚汛期,魚兒吃鉤率高,最好釣取。 與大潮相應(yīng)的是小潮,又稱方照潮。這時漲潮潮位低,海水流動 緩慢,海中溶氧量相對少,食物也少,魚兒不活躍,大魚不肯隨潮而進(jìn),只有小型魚吃食,且吃鉤率差。小潮通常發(fā)生在上弦和下弦后的1~3天,漁民們將陰歷每月的初八至十五、二十三至二十九稱為“小潮汛期”,又稱“小漁汛期”。有些海域水淺流緩,幾乎無魚可|釣,故又稱“死魚訊期”。 還有出現(xiàn)幾種潮流現(xiàn)象時不可釣。一是長潮,它是在潮后常遇|到的現(xiàn)象。小潮時潮的長勢小,退潮后,水位差小,幾乎感覺不到退(:潮,水流緩慢,甚至不流動,魚兒食欲不佳,不宜垂釣。二是干潮,潮水退到最低處,一時不漲,停滯在低水位,此時魚群游往海中,海岸!邊淺水無魚可釣。三是滿潮,即潮漲到頂點(diǎn),一時不動,尚未到退潮時,此時魚兒已經(jīng)吃飽,食欲差,難以釣到。四是回潮,潮流回旋急的旨:地方,漩渦很大,下邊是沙灘,沙石滾滾,魚蝦游來會被撞擊受傷,餌料留不住,魚游不近,不宜垂釣。五是赤潮,亦名紅潮,海水呈青紫色,能引起赤潮的藻類微生物有60多種,多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農(nóng)業(yè)用水的大量無節(jié)制排放人海,使沿海水域富營養(yǎng)化而造成的。這種水域嚴(yán)重缺氧,魚蝦大都逃離或死亡。 有幾種潮對釣魚很有利,一是潮界面,二是反撥潮,三是表潮。|潮界面是兩種不同的潮流碰接的地方,釣魚人稱為流隔。這種潮界面在海上往往形成一條線狀的水帶,如同淡水中的風(fēng)線一樣,裹著垃圾、藻類、泡沬、蜿蜒曲折伸向天際。這里餌料豐富,溶氧量高,魚喜到此覓食,是不可多得的好釣點(diǎn)。這種情況在沙灘漲潮時可;纟:以尋覓到。大海海域不一,其底部和陸地一樣,也有高山、丘陵、平原、洼地、溝壑,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海水間流向縱橫交錯,忽東忽:西,忽急忽緩,形成海流,釣魚人叫傲涌。從宏觀流源看,有外洋水和;^沿岸水的交匯帶;從溫度看,有暖流和寒流交匯形成的流隔。世界上‘著名漁場絕大多數(shù)都處于流隔帶,如大西洋的紐芬蘭、挪威,太平洋的千島群島、勘察加半島、阿留申群島,都處在寒、暖兩種水流交界的流隔帶。在沿海,水色成了各種水流的標(biāo)志,外洋水和沿岸水的顏色是不同的,沿岸海水大都呈黃或淺綠色,這是由于江河沖刷下來的大量泥沙和有機(jī)物質(zhì)混入海水的結(jié)果;外洋水大多深藍(lán)色。這兩種水流交匯,形成間隔帶,也是好的釣場。如長江口和錢塘江口杭州灣外的那段海面,正是黃色水和藍(lán)色水交匯的間隔帶,那里是我國最大的舟山群島漁場和嵊泗列島漁場,也是海釣的好地方。從微觀方面看,在海灣、海島四周、磯頭、岬角都可,看到一條條夾帶著垃圾、泡沬由近及遠(yuǎn)緩緩起伏的間隔帶。這種潮介面是好釣點(diǎn),不可舍 反撥潮,即潮流碰擊岸邊巖石后返回的潮流。這種潮流含氧多,將陸上餌料卷人水中供魚食用。這里雖然波濤洶涌,但魚兒多而活躍,吃鉤率高。 表潮是巖礁下方海浪激起的潮流,和反撥潮一樣,潮流涌向巖礁,遇到障礙擊起浪濤,向反方向和另外兩個水平方向流去,浪花飛濺,海流涌動,氧氣充足,食物多。這里往往有魚群聚集,垂釣效果好。 海灘釣最好在漲潮時鉤,釣點(diǎn)最好選擇灘底不平、有潮介面、反撥潮、表潮的水域。山東的威海、煙臺、青島、日照等地區(qū)沙灘釣十分盛行,釣魚人在漲潮時使用2.7米~3.6米長的拋竿,有的用自己制作的竹制輪竿,輕墜(20克~50克)、串鉤(2~5只),以沙蠶、小奸、貝肉、雞腸等為釣餌,拋鉤50米~70米遠(yuǎn)。為了使中層魚也能吃鉤,有的釣者在鉛墜上方的鉤與墜之間安放1~2枚沉水浮標(biāo)。這種浮標(biāo)與水的比重差不多,入水后可將鉤餌托離水底,在水底上方擺動,但托不起墜。魚隨潮而來時,見到晃動的惲料就搶,吃鉤率高。因?yàn)槌辈粩嘣跐q,釣者一會兒就要后退,所以都是一人一竿,搶時間,憑感覺拎竿,只要找到沙灘中的溝坎、沙丘旁的洼處,潮界面的線上,又正值潮漲至6~8分時,吃鉤率高,裙魚、蝦虎魚、黃姑魚、黑鯛、黃鯽、鯔魚、六線魚等踴躍搶鉤,雖然個體不大,多為旨100克~300克,但上鉤快,有時也可釣到500克~1000克的,白天少,凌晨和晚上多。在南方,除可釣到上述魚外,還可釣到暖水性魚,其吃鉤更快、更猛。這其中,尤以沙灘漲潮時釣取沙丁魚最有趣。我國南方稱沙丁魚為鰛,是暖水性鯡形目的小魚,一般僅長15厘米~26厘米,重50克~200克,體肥、肉鮮美,生活在我國臺灣、福建南部、廣東、廣西、海南沿海以及以南地區(qū)。漲潮時,它們一群群向沙灘前進(jìn)覓食。釣者手持一竿,身背一竹簍,赤腳在沙灘水里邊釣邊退,一拎竿1條,速度快捷,一個潮頭至6~9分時,可釣百余條,緊張有趣。 沙灘漲潮釣的大多是小魚,故無論用手竿還是拋竿,竿皆細(xì)而輕,線較細(xì),鉤子也不大,一般用1~2個,有的人用3~4個,墜小而輕,目的是搶潮頭,多釣魚。在白天沙灘漲潮時很難碰到大魚,深水坎洼處偶爾能碰到,最大個體約1000克左右。然而,夜釣和晨釣就不同,不僅小魚多,大魚光顧的機(jī)會也多。富有經(jīng)驗(yàn)的釣魚人喜歡在夜里或凌晨漲潮時在沙灘投釣,常可釣到1000克~2000克的大魚。一次,筆者與一位釣友在澳大利亞的伍迪波恩特海濱沙灘垂釣,我們晚8時到,潮水已漲至6分,沙灘上、棧橋上釣魚人很多,我們在海灘找橋最遠(yuǎn)處下鉤,魚吃鉤率高,釣到的多是小魚。9時許,臨近的澳大利亞釣魚人連釣兩條1千克以上的海鱸魚、鋪魚,釣友也釣到一條2千多克的鋪魚,筆者釣了一條400克左右的比目魚,一條500多克的黃鰭鯛。9時半,筆者感覺手上的拋竿很沉,趕快向后退四五步,開始收線,卻搖不動,這樣僵持約5秒鐘,魚突然發(fā)威,向遠(yuǎn)處竄去,一股拉扯力將筆者向前拉了三步,接著是放線器自動“嗒嗒嗒”地放線,一直放到底,筆者已經(jīng)拉不住,連忙喊釣友前來幫忙,一位熱心的澳大利亞釣魚人接過筆者的拋竿,先將放線器的拽力鈕扭緊,然后又退兩步,將竿上抬、收線。這樣僵持了一會兒,收線約20米,釣友趕來,接過魚竿,繼續(xù)收線,10多分鐘收線80米,聽見水中魚擊水的聲音,那位澳大利亞人拿來電筒向下一照,亮光照處,只見到1條黑呼呼的尾巴。這尾巴猛地一晃,水花四濺,可承受139千克拉力的子線斷了,魚跑了。有人說這是鯊魚,至少有5千克;有人說是海鯰,起碼有4千克。是什么魚種,未知。由此可見,夜間漲潮海灘釣是可以釣到大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