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歷史崔講了,武德八年出生的,湖北人,張柬之,大學時期,導師相當看好,認為是輔助皇帝的良臣,畢業(yè)科舉考試后,卻在地方,當了三十年的縣令,直到第二次考試,才回到京城。 張柬之是讀歷史的,揣摩皇帝的心思,顯然不擅長,于是在洛陽,沒待上五年,就被武則天貶到了地方,出任刺史,后來宰相狄仁杰和姚崇,拍著胸脯,打包票,張柬之才回到中央,做上了宰相。 宰相的位置,做的并不輕松,因為皇帝生病,張柬之決定,發(fā)動革命,組建反武則天聯(lián)盟,在得到皇族、宰相、軍隊,三方支持后,公元705年,殺入玄武門,逼著武則天讓位。 自唐高宗開始的,武則天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武則天的皇帝,沒了,她的兒子李顯,成了帝國新的主宰,然而因為武則天實在太風光,女人們徹底瘋狂了,她的媳婦,韋后,在李顯身后,掌握了絕對的權力,之后,張柬之被貶。 今天,歷史崔要聊的,就是這位在武則天時期,兩次當選皇帝,卻一直被人,牽著鼻子走的唐中宗,李顯。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jié): 永徽六年十月,李治不再征求宰相的意見,自個兒決定,封武則天為皇后,王氏和蕭氏,被打入冷宮,為了回報唐高宗的信任,武則天和丈夫的關系更加和諧,成為皇后不到三個月,又懷孕了。 第二年,在武則天的寢宮,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子出生了,他就是李顯。 公元675年,武則天的第一個兒子,李弘去世,在洛陽暴斃,老爹李治相當傷心,哭了幾天幾夜,整整一個月后,才從寢宮出來,宣布李賢為第三任繼承人,這就是傳說中的章懷太子。 為了讓李賢盡快熟悉業(yè)務,唐高宗李治決定,讓他留守長安,監(jiān)國,處理奏章,更安排宰相,輔助編譯《后漢書》,書出版后,第二年,又寫了公開信,肯定太子,作為繼承人的潛力。 在章懷太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武則天的身邊,也聚集了一群謀士,形成小團隊,為了可以封侯拜相,他們積極建議武則天,廢除李賢,改立小兒子李旦。 宮廷爭斗很熱鬧,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李顯呢,人生好像駛離了軌道,父親李治,心思都用了二哥李賢身上,母親武則天呢,對老四李旦更喜歡,在這段時間,李顯改了名,叫李哲。 公元679年,江湖郎中明崇儼,莫名其妙被殺,武則天和太子,正面交鋒,結果,太子勢力被連根拔起,包括宰相張大安、侍讀劉訥言等人,革職流放。 李賢的罪名,是謀反,有證據(jù),有證人,皇帝李治也沒辦法救他,但是在確定下一任太子時,武則天還是尊重了唐高宗的意思,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80年,24歲的李顯,成了太子。 李顯成為繼承人時,唐高宗李治已經52歲了,長期的偏頭痛,使他沒有精力,再為兒子做點什么。 公元682年,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出生了,破天荒的,李重潤剛出生,就被立為皇太孫,或許,這是李治能為太子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吧。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李顯繼位,史書上,稱為唐中宗。 李顯是最不被看好的繼承人,事實也是如此,做了皇帝,身邊連個可以信任的人,都沒有,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媳婦,韋后。 于是,李顯提拔韋后的父親,先做刺史,再做侍中,但是在宰相的道路上,卡住了。 當時的政事堂老大,是裴炎,他不同意皇帝的提案,更向武則天打了小報告。 結果,李顯,上臺55天,就宣布辭職,帝國正式進入武則天時代。 從皇帝的位置上退下來,李顯成了廬陵王,長安不能待了,只能去湖北,先后在丹江口和房縣,住了十四年。 武則天流放了兩個兒子,一個是章懷太子李賢,另一個就是李顯。 章懷太子,流放的地點,在巴州,地方比較偏僻,位置大概在四川巴州一帶,因為和武則天鬧的相當不愉快,所以爵位沒有了,沒有工資收入,走的時候很凄涼。 據(jù)說在寒冬臘月,生活條件實在太差,還向母親,要過御寒的衣服。 李顯的待遇,和他的二哥比,已經是好的太多了,爵位還有,是廬陵王,一方諸侯,每年的供奉,足夠一家人的開銷,老婆孩子,也可以帶身邊,比如韋后,其他還有嬪妃、侍從,一樣也沒有少。 當然,有了二哥的例子,李顯的日子,過的也是提心吊膽,特別是在不久之后,爆發(fā)的徐敬業(yè)叛亂,打明了旗號,就是替李顯復辟的。 李顯該高興嗎? 如果叛亂贏了,估計又是另一個傀儡,輸了呢,很可能現(xiàn)在的生活,也沒有了,如果爵位也給剝奪了,那真的只能喝西北風了。 李顯的心理承受能力不高,每天都提心吊膽,而且還做噩夢,就是在這樣的日子里,站在身邊,始終支持他的,只有正牌媳婦韋后。 安慰,是少不了的,但是更多的,是鼓勵,韋后希望自己的男人,可以堅強起來,可以為自己努力。 常說女人是水做的,在男人絕望的時候,來自女人的支持,往往能讓一個男人,重新振作。 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李顯向韋后,承諾:如果未來,重新回到長安,將和韋后共享天下。 公元690年,武則天從李旦的手里,接過皇帝的稱號,成為則天大圣皇帝。 按照祖制,皇帝確認的同時,誰來當太子,應該提上議事日程。 在這段時間,宰相和武氏家族,發(fā)生了嚴重的分歧,后來世家大族也插手進來,最終,武則天妥協(xié)了。 公元698年的3月,在房縣,一位神秘的黑衣人,來到李顯的豪宅,同時拿出了,武則天的手諭,讓李顯收拾下東西,馬上跟著他,回洛陽,至于原因,替皇帝辦事,還需要理由嗎? 不過史書上,對這件事,有過一點記載,那位黑衣人,名叫徐彥伯,率屬于兵部,是個作家,喜歡寫情詩:君恩忽斷絕,妾思終未央。巾櫛不可見,枕席空馀香。 李顯是三月到的洛陽,到了九月,武則天就宣布,李顯為武則天時代,唯一的太子。 在外流放了十四年,期間無數(shù)次想過,回到京城后,要如何施展抱負,但是到了洛陽,成了太子,才發(fā)現(xiàn),一切還是老樣子。 武則天依舊是老大。 不過這一次,李顯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年大叔了,不再年輕氣盛,相比之前,他做了很多改變,最大的,就是學會了妥協(xié)。 他要討好武則天,第一件事,就是和武氏家族,走在一起。 李顯的選擇,是和武承嗣與武三思,成為親家,把兩女兒,分別嫁給了他們的兒子。 第二件事,他學會了閉嘴,不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母親要他怎么做,他照做就是。 就算自己的兒子,被武則天賜死,李顯也沒了以往的激動。 第二次成為太子后,六年時間,除了婚事,再也沒有關于李顯的記載,直到公元705年。 這一年,后來改年號,被定為神龍元年,武則天不能早朝,在床上,已經躺了好些日子了,李顯像往常一樣,去皇宮,向皇帝武則天問安,之后,就準備回到東宮。 在玄武門,他遇到了兩位軍人。 這兩人,都是負責守衛(wèi)玄武門的將領,能遇上李顯,本來也不奇怪,但是李顯卻對他們有點面生,因為兩個人,是剛剛進入羽林軍的系統(tǒng),由張柬之推薦的,桓彥范和敬暉。 簡單一番寒暄之后,兩人把早已準備好的,紙條,遞給了太子,隨后就退走了。 紙條上,具體的行動細節(jié),沒有說,只是讓李顯,近期不要出去旅游了,在約定的時間,做好準備就行。 李顯拿著紙條,回家,就給了韋后,兩人的感受,都有點小激動,或許,多年的愿望,就要實現(xiàn)了。 正月的一個清晨,羽林軍的兩位老大,李多祚和李湛,以及李顯的女婿王同皎,聚集在東宮門外,宣布行動開始,之后帶上太子,與張柬之在玄武門集合,五百羽林軍,闖入皇宮,斬殺張易之兄弟。 在武則天的寢宮,迎仙宮,軍事政變正式結束,武則天退位,李顯成為新的老大。 政變結束了,但是在權力分配的時候,出現(xiàn)了分歧,已經有過一次退位經歷的李顯,希望把權力,抓在手里,信任的,只有身邊的韋后,而出力最多的張柬之們,希望權力,更多的分配給宰相。 除了宰相和皇后,另一股勢力,也插了進來,它就是武氏家族,作為李顯的親家,武三思和皇后,迅速達成了戰(zhàn)略聯(lián)盟,把宰相們,趕出了京城。 張柬之等五人,被封為宰相,又被封為郡王,最后流放外地,全部慘死。 掌握權力的李顯,兌現(xiàn)了當年的承諾,和韋后共享天下。 或許是成功后的放松,或許是多年提心吊膽生活的終結,李顯,在做了五年皇帝后,去世了。 在當皇帝的日子,李顯希望恢復,唐朝的舊制,其實進入的,卻是另一個循環(huán),因為在他死后,又一個武則天,正在來的路上,這個人,就是李賢的第一夫人,韋后。 -------------完--------------- 謝謝轉載、分享 我的私人微信:289950983 關注“中國歷史名人”公眾號:lishi_cui 【中國歷史名人】系頭條號簽約作者,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