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哥窯”的燒造地點,一直是困擾已久的重要問題。杭州鳳凰山老虎洞窯自1996年首次報道之后,就有學(xué)者認(rèn)為其中老虎洞窯元代層,就是元人孔齊在“靜齋至正直記”所記載的“哥哥洞”窯址1,2、3、4、5。而清宮所藏的“傳世哥窯”, 即為元代老虎洞窯所燒的“仿南宋官窯”的作品3、4、5。2016年8月,我有幸研究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藏歷年發(fā)掘的老虎洞元代層標(biāo)本,結(jié)合我研究的傳世哥窯材料,將此次研究作一簡報。本文也是“傳世哥窯-傳世品與田野考古綜合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器物描述
葵花口碟 T24(2B)3 器物,六分葵花瓣口,折腰,圓底,墊燒。胎骨為黑色(據(jù)修復(fù)部技師告知), 釉色米黃, 底足為滾圓式削切。施釉二至三層,釉為乳濁釉,釉水肥厚, 釉內(nèi)充滿汽泡。器物口沿處形成文獻(xiàn)所謂“紫口”。紋片有三層,呈不同角度開裂(“貫入”)。紋片由內(nèi)至外:分別為深層透明冰裂,中層黃色冰裂(俗稱“金絲”),外層鐵褐色裂紋(俗稱“鐵線”)。三層紋片,開裂的角度, 張幅均不一樣,外層“鐵線”稀疏(俗稱“大開片”), 中、內(nèi)層金絲與冰裂紋致密(俗稱“小開片”,古稱“魚子”、“梅花”、“百圾破”)。整個紋片,呈現(xiàn)文獻(xiàn)所謂的“金絲鐵線”類 似的效果6、7。 口徑:13.5公分, 底足6 公分,高4公分
與米黃釉“傳世哥窯”的比較 米黃色釉,“金絲鐵線”,這件器物,從器型、釉色、紋片、胎骨諸特征上,與“傳世哥窯”類似,應(yīng)該是迄今所見,老虎洞窯址所發(fā)現(xiàn)材料中,最接近“傳世哥窯”的?!皞魇栏绺G”中,有類似器型(但尺寸略大)的葵花口碟、有類似釉色,紋片的葵花口碗。但與清宮舊藏的米黃釉“傳世哥窯”仔細(xì)對比,還是有稍許區(qū)別。米黃釉“傳世哥窯”更側(cè)重表現(xiàn)“鐵線”,一眼看去,黑紋鐵線十分顯著,而“金絲”則若隱若現(xiàn),不十分突出,同一件器物,經(jīng)常有“金絲”與“冰裂”混在一起的現(xiàn)象,實際金絲即為污垢進入“冰裂”而產(chǎn)生的。而老虎洞窯元代層的這件米黃釉葵花口碟,紋片更為自然,沒有突出表現(xiàn)“鐵線”。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人為著色“鐵線”的痕跡。“傳世哥窯”的釉面質(zhì)感,更顯酥潤,有油膩的感覺,當(dāng)然,這與傳世和窯址釉面的氧化物理現(xiàn)象有關(guān),非最首要的區(qū)別。
與南宋官窯米黃釉作品(“米色青磁”)的比較 將此碟與老虎洞南宋層米黃釉(俗稱“米色青瓷“)簋式爐材料對比,發(fā)現(xiàn)兩者在釉色與紋片上也有相似之處,特別是多層上釉與不同角度的開片。修足風(fēng)格上,亦有共同。兩者所不同的是,南宋米黃釉官窯者,釉面的玻化程度更高,釉層更透明,表明所燒的溫度更高。總體上,元代層米黃釉“金絲鐵線”特征的葵花口碟,還是更接近米黃釉“傳世哥窯”。
與南宋龍泉大窯米黃釉青瓷(“黃龍泉”)的比較 與大量“黃龍泉”標(biāo)本對比,明顯可見,龍泉窯作品,裂紋僅開一層,很少有多層和多角度的“貫入”,因此它的開片十分淺,僅體現(xiàn)在釉表。而老虎洞窯元代層米黃釉“金絲鐵線”葵花口碟,基本可以排除仿龍泉或它受到龍泉窯特征的影響。
小結(jié) 可以推測,老虎洞這件元代米黃釉“金絲鐵線”特征的葵花口碟,應(yīng)該是延續(xù)南宋米黃色官窯風(fēng)格的作品,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么兩者就有直接的傳承關(guān)系。簡化的說,元代層米黃釉葵花口碟,就是模仿南宋米黃色官窯的作品。米黃釉“傳世哥窯”是否是優(yōu)化的“仿南宋米黃釉官窯”或直接從灰青釉、月白釉的南宋官窯淵源,現(xiàn)在下結(jié)論尚為時過早,但基本可以確定,杭州鳳凰山一帶,至少是一部分“傳世哥窯”的燒造地。這件材料的重要意義,表明了“傳世哥窯”有一部分器物,起源自元代老虎洞窯,而所仿燒的原型,為南宋米黃色官窯。 其他材料
所見其他材料者,器型計有高足杯、高足碗、碗、盤、洗、爐、大瓶、花盆。就數(shù)量而言,以碗、盤、高足杯、爐、洗一類器物居多。瓶、花盆少。其中爐一類器物,保存多為爐腳。盤、碗一類器物,以碗、盤底、口沿部位為多。洗一類器物則多為器底部帶支釘部位。 高足杯 99LYT2,、99LYT42(2) 兩件高足杯杯柄部,胎骨為杏黃色,厚胎薄釉,釉色一件為淺灰、一件為米黃色。乳濁釉,?;潭嚷愿?,釉中充滿汽泡。有紋片,紋片自然,紋色為黃色。修足考究。
高足碗 98MYT35(2) 高足碗碗底帶柄部兩件,胎骨為淺黃色,胎骨厚,乳濁釉,玻化程度高,釉中充滿汽泡。滿布黃色紋片。
碗 98LYT55(1)、T42(1)、99LYT8(1)、99LYT24(2B)、99LYT92 所見碗者,胎骨為杏黃色和赭黃色,厚胎薄釉,米黃色釉,施釉兩層,具兩層紋片,深層為冰裂,淺層為“金線”。碗口具“紫口”特征,底足均修切考究。 98LYT55(1)、T42(1)
盤 T78(2) 盤的尺寸大小不一、有淺壁、有折腰。釉色各異,以粉青、灰青色為主。其中一件釉色灰青泛黃,胎骨一部分為杏黃色,一部分為黑色。乳濁釉,紋色為黃色。
洗 98LTY82(2)、98LYT82(2)、99LYT2(2B) 、99LY5(1) 、T3-(23) 所見洗者,型制有大、小兩式,胎骨色澤既有杏黃、赭黃,也有黑色。均為厚胎薄釉,支燒。乳濁釉,釉色既有米黃色,亦有灰青色。釉面以自然形成的黃紋為多,鮮見“金絲鐵線”者。
爐 T7(1)、99YT24(26) 爐一類器物,以三足爐居多。黑胎,乳濁釉,釉色既有米黃色,亦有粉青色。釉面以自然形成的黃紋為多。
大瓶 99LTY33(1) 瓶一類立件很少,厚胎薄釉,胎骨為典型二元配方,呈黑黃兩色。釉色灰青泛黃,釉表具較淺的黃紋。
花盆 99LYT15(2B) 花器亦少,所見標(biāo)本,黑胎,厚胎薄釉,乳濁釉,釉色粉青色,釉表滿布黃紋 。
老虎洞窯元代所燒青瓷的性質(zhì) 就老虎洞元代層所觀察的材料,總體上,不論在燒造工藝上,器物型制、釉色、紋片特征上,均延續(xù)了南宋官窯的風(fēng)格,因此,基本可以確定,老虎洞元代所燒作品,還是南宋官窯的延續(xù)。其中米黃色,具單一紋色的“類哥窯”數(shù)量,所占比例大致在三分之一左右。這類風(fēng)格的作品,與“傳世哥窯”相比,仍然有差別。最接近米黃釉“傳世哥窯”的,僅有一件葵花口碟。如前所述,我還是傾向它是延續(xù)了米黃釉南宋官窯的作品。簡言之,老虎洞窯元代所燒青瓷,就是南宋官窯的延續(xù),不存在仿南宋官窯的關(guān)系。
傳世哥窯與老虎洞窯的關(guān)系 目前為止,可以確定傳世哥窯與南宋官窯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傳世哥窯從性質(zhì)上說,基本是從南宋官窯衍生出來的。這從器物的胎骨、器型、燒造工藝可以支持?!皞魇栏绺G”究竟是一個窯口,一段時間,延續(xù)南宋官窯風(fēng)格的作品,或多個窯口,時間跨度從南宋末一直到元末,仿南宋官窯的作品?目前我們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就目前積累的資料,我個人更傾向后者?!皞魇栏绺G”的一部分米黃色釉,釉面具“金絲鐵線”的作品,應(yīng)該是在老虎洞窯燒造,它的原型是南宋官窯米黃釉作品(“米色青磁”),但不能將“傳世哥窯”完全與老虎洞元代所燒青瓷簡單等同在一起。兩者之間,還有以下問題有待解決,這也是今后研究“傳世哥窯”的方向: 1)“傳世哥窯”有一類黑胎、釉色淺青泛黃,釉面具“金絲鐵線”,工藝極為精制的作品,尚未在老虎洞南宋或元代層找到對應(yīng)標(biāo)本。它們明顯不是模仿南宋官窯風(fēng)格的作品(例如“臨宇山人”的葵花口碟),這類傳世品的性質(zhì)如何?
2)“傳世哥窯”中的一部分黑胎,釉色灰青、月白,紋片呈單一“鐵線”的作品,時代上可以劃入南宋,這類傳統(tǒng)上所謂“官哥不分”的作品,究竟與南宋官窯的關(guān)系如何?它們是南宋官窯特殊衍生的品種碼?
3)典型“傳世哥窯”米黃色釉作品,藝術(shù)風(fēng)格上強調(diào)者重表現(xiàn)“鐵線”。而老虎洞元代所燒米色青瓷,紋片自然,沒有刻意突出“鐵線”,更多的為釉面自然形成的“金絲”與冰裂。那么典型“傳世哥窯”是否是14世紀(jì)直接將老虎洞元代米黃色青瓷進行二次人為著色的作品? 致謝: 感謝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唐所長、保管部李主任為我開放珍貴標(biāo)本。感謝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孫主任在前期工作聯(lián)絡(luò)中多予幫助。在此致以誠摯謝意!
黃驥 倫敦東方陶瓷學(xué)會會員
Reference: 1)(元) 孔齊《靜齋至正直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冊1166。 2)杜正賢 2002 主編《杭州老虎洞窯址瓷器精選》北京:文物出版社 3)李剛1997「“修內(nèi)司官窯”質(zhì)疑」,《南方文物》,第四期 4)王光堯 2004 「從考古新材料看章氏與哥窯」,《故宮博物院院刊》,第5期,頁62-77。 5)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2004 編《南宋官窯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6)(明)高濂 《遵生八箋》,臺北:商務(wù)出版,景印文淵四庫全書,冊871。 7)WangQingzheng 1990 Some Questions concerning Ge ware. 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Ceramic Society 1989-19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