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的啟蒙教育尤為重視識字。在封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主要的幼學(xué)啟蒙讀物有《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幼學(xué)瓊林》、《古文觀止》等。其中南朝梁武帝時期在南京刊行問世的《千字文》被公認為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千字文》成書于公元6世紀初,是當時的著名御用文人、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奉梁武帝之命編寫的。周興嗣,字思纂,祖籍陳郡項縣(今河南項城縣東北),漢太子太傅周堪后代。 公元502年,梁武帝蕭衍代齊。周興嗣奏《休平賦》頌揚武帝偉業(yè)。其文辭藻華美,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瑯瑯上口。梁武帝讀后倍加贊賞,即刻把他招到身邊作為文學(xué)侍從,授予員外散騎侍郎一職。自此,周興嗣出入宮廷內(nèi)外。 梁武帝一生戎馬倥惚,無暇讀書,他很希望自己的子侄一個個能夠成為飽學(xué)之士,經(jīng)綸滿腹,為此他甚至親自授課。但是,當時尚沒有一本合適的啟蒙讀物,而流行于世的一些典籍,如《尚書》、《春秋》、《左轉(zhuǎn)》、《詩經(jīng)》、《史記》、《漢書》等程度較深,對于初學(xué)者太難。梁武帝少時即有深刻體會,為此,他決心有所作為。 開始,他令一個名叫殷鐵石的文學(xué)侍從,從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跡中拓下一千個各不相同的字,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墒?,雞零狗碎,味同嚼蠟,不便記憶,收效甚微。梁武帝就想:若是將這一千個各不相同的字編成一篇文章,豈不善哉!他隨即召來自己最信賴的侍臣周興嗣,陳述了自己的想法,命令周興嗣在數(shù)天之內(nèi)將這1000個不重復(fù)的字編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啟蒙讀物。 周興嗣回到家中,閉上房門,將王羲之的這1000字攤在桌上、床上、地上,逐字揣摩,反復(fù)吟讀,苦思冥想,三天三夜未曾合眼。直到第四天晨曦微露時,方才恍然大悟。他根據(jù)自己的淵博學(xué)識,一氣呵成,將這1000字連綴成一篇內(nèi)涵豐富的四言韻書,這就是后來長期流傳于世的《千字文》。 周興嗣因出色的編寫出《千字文》一書,梁武帝除了賞賜大量金銀玉帛外,還將他升為事中,佐撰國史。周興嗣不負所望,在職期間,先后編寫出《皇帝實錄》、《皇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余卷書,直至普通二年(512年)謝世。 |
|
來自: 鳳棲山人 > 《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