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中晚期,一支叫契丹的民族興起于中國北方蒙古高原。看過《天龍八部》的人都知道,契丹民族后來建立了一個國家叫遼,遼與北宋、西夏并立數百年,是個影響深遠的政權。 很多人或許都知道,遼朝的開國皇帝叫耶律阿保機,或許也知道繼承阿保機皇位的是耶律德光,是位遼太宗。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耶律阿保機的長子、耶律德光的大哥,這個原本應該繼承皇位的人,他的人生又是什么樣的呢? 阿保機塑像 耶律阿保機的長子名字叫耶律倍,生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在耶律阿保機的一番努力下,耶律氏漸漸成為契丹各部落中最強大的一支。所以說,耶律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也不為過。 公元916年,阿保機稱帝,建國號為大契丹國,改元神冊。同年,耶律倍被冊立為皇太子,成為契丹帝國的繼承者,年僅18歲。 阿保機和年輕的耶律倍受漢文化影響很深,很推崇盛唐文明。阿保機稱帝之后,曾問大臣:“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者,朕欲祀之,何先?” 很明顯,阿保機需要建立一種國家信仰,一種共同的價值符號。群臣的主體意見是尊佛。但是,阿保機卻說了一句:“佛非中國教?!睆倪@個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阿保機以中國自居,以漢唐帝國偉業(yè)的繼承者自居。 中國者,文化之中國也! 太子耶律倍則說:“孔子大圣,萬世所尊,宜先。” 耶律倍 在父親的帝國霸業(yè)中,耶律倍戰(zhàn)功甚多······ 在唐代,中國東北境內曾經有個叫做靺鞨的民族,他們的一支粟末靺鞨建立過一個渤海國,受到唐玄宗的冊封。渤海國是古代東北亞世界的一個文明國家,其領土范圍包括今天中國東北地區(qū)、朝鮮半島東北及俄羅斯遠東一部分,極盛時期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制度、文化基本都是拷貝了唐朝模式,被稱為“海東盛國”。 文化的繁盛并不意味著實力的強大,有時候還恰好是反比的關系,譬如渤海國。文化繁榮、制度先進的渤海國,到契丹興起的時候,已經二百多年了。 渤海國舊都遺址 契丹天贊三年,公元924年,渤海國與契丹發(fā)生武裝沖突······· 耶律阿保機乘機發(fā)動滅渤海之戰(zhàn),耶律倍運籌帷幄,策劃方略。 契丹天顯元年(926)正月,契丹軍隊攻陷渤海國重鎮(zhèn)扶余城,阿保機準備“括戶口”,也就是清點戶籍。耶律倍卻說:“今始得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币杀兜囊馑际且^續(xù)乘勝前進,拿下忽汗城,也就是渤海的國都——上京龍泉府,今天黑龍江的寧安市渤海鎮(zhèn)。 阿保機聽了兒子的話,繼續(xù)進軍,最終滅掉了這個海東盛國。 渤海國的漢化程度很高,幾乎是微型版唐朝了,如何治理渤海國,對契丹人來說是個難題!阿保機當即冊封太子耶律倍為“人皇王”,所謂“人皇王”,取天、地、人三才之意,阿保機為天皇帝,皇后述律平為地皇后。阿保機改渤海國為東丹國,國都龍泉府改名為天福城,“以倍為人皇王主之。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漢語”。 阿保機對長子耶律倍非常信任,把渤海故土交給他治理,還說“得汝治東土,吾復何憂”,父子深情,可見一斑。如果按照中原王朝嫡長子繼承制的做法,加上父親的支持,耶律倍繼承王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這一切隨著耶律阿保機的病故發(fā)生了改變。天顯元年(926)七月,阿保機在返回契丹的途中病故,契丹內部的皇位爭奪戰(zhàn)即將開始。耶律倍在得知父親死訊之后,立即動身西還。 如果按照阿保機的愿望,肯定是耶律倍繼位,況且他還是太子。但是,契丹人與中原漢人不一樣,太子的地位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繼承皇位。在當時契丹上層權力結構中,皇后述律平的權力最大,她是攝政者。 述律平皇后并不喜歡長子耶律倍,而相對比較喜歡次子德光和幼子李胡。述律氏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她關注的是傳統(tǒng)的草原經濟,對漢臣和漢人的農業(yè)經濟文化并不大感興趣。耶律倍推崇孔子思想,建議以儒家學說來治理國家。他統(tǒng)治下的東丹國,“一用漢制”,帶有濃厚的漢化色彩。這與其母的主張是水火不容的。 耶律德光 《資治通鑒》中記載:“述律后愛中子德光,欲立之,至西樓,命與突欲俱乘馬立帳前,謂諸酋長曰:二子吾皆愛之,莫知所立,汝曹擇可立者執(zhí)其髻。酋長知其意,爭執(zhí)德光髻……遂立之為天皇王?!?/strong> 耶律倍知道母親的心意,也受漢人孝道觀念的影響,非但沒有爭奪皇位,反而帶頭勸進,擁護弟弟德光繼位。 奪取皇位的耶律德光對哥哥并不放心,處處提防,時時監(jiān)控,“又置衛(wèi)士陰伺動靜”。他們的母親述律后很專橫, 在二兒子當了皇帝之后,還要求冊立老三李胡“為壽昌皇太弟,監(jiān)天下兵馬大元帥”。 耶律倍受到弟弟和母親的壓迫,心情非常難受,曾寫下一首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xiāng)人,從此投外國”。 于是,耶律倍就帶著自己的紅顏知己高美人,從東丹國渡海,投了外國。耶律倍投的外國其實是當時占據中原的后唐。耶律倍走了,但是他的正妃和長子耶律阮并沒有走。 后唐皇帝、明宗李嗣源對耶律倍的到來非常歡迎,甚至以天子規(guī)格迎接這位淪落王子。后來,李嗣源還賜其李姓,名為李贊華。 后唐明宗李嗣源 盡管后唐皇帝對耶律倍極為恩寵,但去國懷鄉(xiāng)的憂愁和政治斗爭的失敗使得耶律倍心情陰郁、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家人。在后唐客居期間,耶律倍經常以繪畫排解憂愁,但此時之作,與其在遼國時的作品相比,已全無豪邁之氣魄,內容凄慘不堪。 耶律倍后來死的很慘。李嗣源病死之后,其子后唐閔帝李從厚繼位不到半年,就被李從珂(李嗣源養(yǎng)子)奪去帝位并遭到殺害。對于這件事,耶律倍派人送密信給耶律德光,要他派大軍征討。或許有人認為,這是耶律倍暗中與契丹勾結的表現。其實不然,耶律倍的出發(fā)點是征討弒君者李從珂,忠君是耶律倍信奉的儒家理念之一。 耶律倍自畫像 耶律德光后來真的出兵了,不過不是因為哥哥的密信,而是后唐叛將石敬瑭的邀請。耶律德光后來立了石敬瑭為后晉皇帝,歷史上有名的“兒皇帝”,后唐就要滅亡了,李從珂準備自焚殉國,還要拉耶律倍一起,《遼史·宗室傳·義宗倍》上說:“及太宗立石敬塘為晉主,加兵于洛。從珂欲自焚,召倍與俱。倍不從,遣壯士李彥紳害之,時年三十八。” 耶律倍所畫《射騎圖》 前文咱們說過,耶律倍的長子耶律阮留在了契丹。耶律德光死后,耶律阮與奶奶述律后、三叔李胡打了一場仗,戰(zhàn)場上決定了大遼以后的帝系,耶律阮搶回了原本就屬于自己的皇位,追謚其父為“讓國皇帝”,后來遼興宗又增謚號文獻欽義皇帝,廟號義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