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唐刀的刀法 唐刀的起源 環(huán)首刀,即漢刀,是唐刀的起源。環(huán)首刀的刀柄短,刀身狹長,為典型的單手刀,刀柄外側(cè)一律采用扁圓的環(huán)狀特征,因此被稱為環(huán)首刀。 有了良好的基礎(chǔ),唐刀的質(zhì)量與環(huán)首刀相比,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鍛造工藝上,唐刀采用了環(huán)首刀的百煉鋼工藝,并改善了鋼材中雜質(zhì)的處理方法,并首創(chuàng)了包鋼技術(shù),加強了刀的韌性。此外,與環(huán)首刀相比,在外觀上,放棄了刀柄外側(cè)扁圓的環(huán)狀特征,加寬了刀身,延長了刀柄,使得唐刀可以作為雙手刀使用。通過改進之后,唐刀不僅提高了外觀上的可觀賞性,還提高了刀的實戰(zhàn)性能。 但是,由于唐刀的制造工藝使得唐刀的成本過于高昂,因此,也只有強盛的唐朝才用得起如此精良的兵器。 唐刀通用刀法分為刺、揮、劈、帶、斬五種。 1、刺又分直刺和斜刺。 2、揮又分為左揮和右揮,左揮是由左邊由下向上揮刀,右揮是由右邊向左由下向上揮刀,均以45度角為主。 3、劈又有直劈和斜劈,直劈就是由頭到腳垂直下劈,斜劈是以45度角由左向右劈或者由右向左劈。 4、帶實在就是隔擋,但不是硬碰硬的隔擋。 5、斬是以前手為軸心,用大臂帶動小臂,后手帶刀把往下往左往右,以直線砍進,幅度不大。 唐刀在漢刀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采用漢刀的“百煉鋼”的鍛造工藝,并且改善了在鍛造時對鋼材里雜質(zhì)的處理方法,并創(chuàng)造了“包鋼”的技術(shù),使唐刀外硬內(nèi)軟,擁有極強的韌性。 在改善鍛造工藝的同時,唐刀的外觀上也有很大的改進。唐刀去掉了漢刀刀首的扁環(huán),讓刀身加寬,并且延長刀柄,使唐刀可以雙手持握。 基本刀法基本刀法一、腕花 預(yù)備姿勢:兩腿左右開立,左手插腰,右手右側(cè)持刀,刀尖向上,目視右方。 右手持刀以腕為軸,向前、向下經(jīng)右臂內(nèi)側(cè),向上、向前為內(nèi)側(cè)腕 花。向前、向下經(jīng)右臂外側(cè)、向上、向前為外側(cè)腕花 動作要求:刀花要立圓,身體、右臂不要隨刀轉(zhuǎn)動。 二、扎刀 預(yù)備姿勢:兩腿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右手持刀藏于右側(cè),刀尖向前,左手體前推掌,目視前方。 右手持刀由腰間向體前扎刀,高與肩平,左掌收于右臂內(nèi)側(cè),目視前方 動作要求:扎刀要直,臂與刀平,力點達于刀尖。三、纏頭裹腦 預(yù)備姿勢:兩腿分立,右手持刀于右后方,左掌推于體前。 (一)右手持刀向左,左掌收于右胸前。 (二)右臂上抬,刀經(jīng)左臂外側(cè),刀尖向下。 (三)上動刀不停,刀背貼身體背部繞行于右方,左掌向前、向左側(cè)分掌。 (四)右手持刀向右、向前、向左平掃至左肘側(cè),刀刃向左、刀尖向后,左掌向上至左上方亮掌。 (五)右手持刀向右平掃,左掌直臂向左平分。 (六)右手持刀,臂外旋上舉,刀背后落貼背部向左肩繞行,左臂向下、向里收于右胸前。 (七)右手持刀向前、向身體右后收回,左掌向體前推出,目視前方。還原成預(yù)備姿勢 動作要求:刀背貼身,纏裹要嚴(yán),刀手配合協(xié)調(diào)。 四、左右臂刀 預(yù)備姿勢:右腿支撐,左腿腳尖后點地,右手持刀于身體右側(cè),上臂上舉,翹腕、仰刀,刀把向前、刀刃向上,左臂左側(cè)平舉,目視右方。 (一)右手持刀,向下、經(jīng)體前向左立圓掄臂,左臂屈肘收于右胸前,目視右方。 (二)右臂上抬,身體稍右轉(zhuǎn),頭上持刀,刀刃向上,刀尖向后。 (三)身體右轉(zhuǎn),右手持刀向前、向下經(jīng)身體右側(cè)向后立圓掄臂;同時,左掌向前推出。 (四)身體左轉(zhuǎn),右手持刀向上、向前停于身體右側(cè),左臂向下、向左平擺還原成預(yù)備姿勢 動作要求:立掄成圓,劈刀立點在頭部前上方. 武術(shù)刀法基本功一. 刀的形成與演變 1. 原始時期的石刀 2. 夏商時期的青銅刀 3. 西周、戰(zhàn)國時期的銅、錫合金的青銅刀 4. 漢代時期的鐵刀 5. 唐代時期的儀刀、鄣刀、橫刀和陌刀 6. 宋元時期的長柄刀和短柄刀 7. 明清時期的刀和刀法著作 8. 近現(xiàn)代時期的刀和刀術(shù)運動規(guī)律 二. 刀術(shù)基本技法 1. 力勁勢猛 2. 刀快法詐 3. 儇跳超距 4. 刀手配合 刀術(shù)源流、技法 刀是古代武藝中專用于劈砍的一種武器,近、現(xiàn)代武術(shù)中常見的器械之一。 刀 的歷史可追溯到很遠很遠。據(jù)考古學(xué)者對出土的石器測定,確認在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知道制作和使用石刀了。從出土的各類石刀看,它們的 大小不同,長短不一,形狀各異。原始人在制作石刀的同時又制作了陶刀等。他們利用這些刀防御猛獸的襲擊,與獸搏斗和鄰族爭生存??梢?,刀在原始社會既是勞 動工具又是自衛(wèi)防身的武器。 夏代鑄銅工藝已有一定的水平,那時制造的青銅刀大都是仿照石刀、骨刀、等制成。當(dāng)時雖未脫離石刀等形狀,但無疑這已經(jīng)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商代的青銅冶煉技術(shù)已到了相當(dāng)純熟的程度,當(dāng)時人們已基本掌握了青銅合金的特點和性質(zhì),能按一定的比例來制造銅錫合金的青銅刀,樣式也較多。 西 周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刀的樣式比以前更多,在繪畫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以刀為題材的藝術(shù)作品。此間,人們對冶煉刀的銅、錫比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鑄造技術(shù)更趨精 湛。相傳當(dāng)時能制造出切玉如泥的“昆吾割玉刀”,以及削鐵如泥的青銅刀。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冶鐵業(yè)的發(fā)展,還出現(xiàn)了鐵刀,無疑這是鑄刀技術(shù)史上的又一次大 的飛躍。 到了漢代,刀逐漸代替成為戰(zhàn)場上拼殺的重要武器。原因是漢代騎兵勃興,戰(zhàn)場上要想殺傷敵人,不是用劍向前推刺,而主要靠揮臂劈砍。同時,由于擊打技術(shù)提高,需要有格架防守性能強的武器,對于這些,只有刀才適合。 三國時期,刀仍是作戰(zhàn)的主要武器。制作技術(shù)也更精湛。 到了唐代,刀逐漸改為無環(huán)的裝柄刀,在軍事上的應(yīng)用更為廣泛。唐代的刀,分為儀刀、鄣刀、橫刀、陌刀。儀刀是皇朝禁衛(wèi)軍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帶的武器;橫刀為兵士所佩,當(dāng)時又叫佩刀;陌刀屬于長刀類,步兵所持。 宋 元時期的刀,形狀有了改進,從狹直的長條形方頭刀改成前銳后斜的形狀,有護手,并且去掉了那些扁圓形的大環(huán)和鳥獸飾物等。這些長柄刀適宜實戰(zhàn),軍中善使者 很多。元代以后,長柄刀在軍中逐漸少用,用于作戰(zhàn)的只有鉤鐮刀一種。名代多見為短柄刀,尤其是短柄長刀。在戚繼光的軍隊中還流行著一種刃長,柄較一般短刀 長,便于雙手握持的腰刀,這種刀和日本的倭刀相似,是明軍在抗倭戰(zhàn)斗中吸收了倭刀的優(yōu)點而制成的。 明代是中國武術(shù)發(fā)展的盛期,這一時期人們對刀術(shù)的探索、研究進一步加深了,出現(xiàn)了一些介紹刀法的著作。如程宗猷的《耕余剩技、單刀法選》,戚繼光的《辛酉刀法》等。 清代軍隊中流行著長柄刀和短柄刀兩種。清代刀制,比以前各代繁雜而豐富。除軍隊中流行的一些刀以外,在民間和反帝反清的起義隊伍中也流行著各種刀,涌現(xiàn)出不少使刀的人。 近、 現(xiàn)代國內(nèi)流行的武術(shù)用刀,種類很多有大刀、單刀、雙刀、九環(huán)刀、砍刀、苗刀、撲刀等等。這些刀盡管名稱不一,但在構(gòu)造上,大體都包括刃、背、尖、盤、柄五 個部分。刀的形狀和種類不同,在用法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各有個的規(guī)律。例如,屬于長器械的大刀,在動作上要求背、刃分明:首先“大刀看刃”是劈,是抹, 是斬?都要清楚;其次,“手不離盤”。屬短器械的單刀和雙刀其運動規(guī)律是“單刀看手,雙刀看走”。拳語說:“刀如猛虎”,所以練刀是要勇猛、快速、有力。 并有“四要”之說:一要剛毅勇猛;二要快似流星;三要干凈利落;四要楊柳臨風(fēng)?!半p刀看走”,是說練雙刀時,刀法要與步法、身法協(xié)調(diào),特別是步法要清楚、 利落。 刀術(shù)中的主要方法有劈、扎、斬、撩、纏頭、裹腦、云、砍、崩、挑、點、抹等。其運動特點是勇猛、快速、激烈奔騰、緊密纏身、雄健剽悍。 刀術(shù),在這里指的是單刀使用為主的的單刀刀術(shù)。武術(shù)的各種圈種與流派,一般都有各自的刀術(shù),風(fēng)格特點也不盡相同,但一般的基本技法是比較一致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 力勁勢猛:“短兵利在速進”,只有迅速靠近對方,才能發(fā)揮刀的作用。同時“刀之利利在砍”,劈砍是刀的主要方法,這需剛猛有力才能奏效。戰(zhàn)斗的需要,器械的特點,為單刀規(guī)定了“刀術(shù)尚猛”的技法要求。 (二) 刀 快法詐:古代決生死的技擊搏殺,使人們總結(jié)出:“短見長,不可緩”的經(jīng)驗,因此練刀強調(diào)眼快手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靠近對手,由此達到“技短入長”的 目的。另外,“刀走黑”的說法,不僅是指刀法快疾、狠辣、刀下無情,還有刀法具有“秘密性”、“非法性”之解。“其用法,左右跳躍,奇詐詭秘,人莫能測, 故長技每每常敗于刀?!保ā秵蔚斗ㄟx》) (三) 儇跳超距:刀術(shù)在技擊中為了達到“技短入長,倏忽縱橫”,必須采用左右跳躍的方法。因此素有“短見長腳下忙”的要求,只有足利、善躍,在運動中掩飾進攻的意圖,才能出其不意的發(fā)揮刀的特長,“儇跳超距”就是要求刀術(shù)運動,跳躍輕靈,步法快疾。 (四) 刀 手配合:拳語說:“單刀看手,雙刀看走?!薄皢蔚犊撮e手”,刀術(shù)練習(xí),特別講究刀的運動須與不握刀的閑手密切配合。刀手配合,一是有助于身軀四肢在運動中 的和諧;二是有助于維持運動中的平衡;三是有助于刀法力量在運動中的發(fā)揮。這就是刀手配合的三點原則。纏頭裹腦是刀術(shù)中十分重要的方法,運動時要求刀、 手、身協(xié)調(diào)配合緊密,刀背貼身,閑手的開合與刀的纏裹做到裹合纏開,這一動作才能顯得緊湊無隙,具有攻防價值。刀術(shù)中的動作變化是很多的,如何做到刀、 手、配合緊密,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動作結(jié)構(gòu),運用這三點原則,使刀術(shù)動作做的和諧、衡穩(wěn)、有力。《單刀法選》 《單刀法選》 第一式:帶刀勢 足并立,右膝稍彎,名曰『雌雄腳』。左手按刀鞘,右手按刀把;左肩向前顛步,進左腳於右,再左轉(zhuǎn);進右步,拔刀。 第二式:出刀勢 右手陽掌,出刀於右,斜橫刀尖在左,示胃腹大空向敵,彼槍札入,略偷左腳移於后,用刀把枒下槍,隨加左手共持刀把,則刀尖斜橫右邊,以右肩向敵。彼槍又札入,即起拏砍一刀,以成外看勢,彼槍又札入,斜進右腳,刀背勾開槍,即進右腳砍殺。又一著如前出刀之勢,彼槍札入,亦如前移步,刀把枒下槍大份左腳,右轉(zhuǎn)身,進右步,背砍一刀。 第三式:壓刀勢 右手陰持刀,蹲身壓下低勢。左手直伸於后,刀尖斜向上,以便下式丟刀高起。 第四式:丟刀接刀勢 壓一刀,刀口向下,丟起刀,俟刀落下,右手陽仰接刀,刀丟起落下之時刀身毋需轉(zhuǎn)動,則接手持把,刀口向前,則便運用,如刀丟起落下時轉(zhuǎn)動不定、接持刀口不能向前、或左或右者,則刀難於運用矣。\r 第五式:按虎刀勢 接刀在右,再好進步,聽變埋蛇入洞二,劫從便砍殺。 第六式:背砍刀勢 如先立外看勢,彼槍從右札入,刀往右推,進左腳,偷右步,左轉(zhuǎn)身,橫靠一刀。 第七式:低插刀勢 先立低看勢,彼槍札左腳,低插一提,彼槍起札面,刀背開槍,斜進右腳砍殺。 第八式:單提刀勢 右持刀,左身并手側(cè)於右,突露左手外腹誘敵刮入,斜進左步於右,左挽槍,進右步,單刀直刺。 第九式:單刺刀勢 單手刺刀,回挽五花,曲左肘,墊刀背,往上過,擔(dān)右肩。 第十式:擔(dān)肩刀勢 刀橫放右肩,前手垂於左。突露右手腹協(xié),誘敵槍入札,左肘往右橫墊開敵槍,左右二腳斜踏而入,隨加左手,共持刀把砍殺。單提擔(dān)肩二勢,乃倭奴譎誘之法也,但人見此大空門而欺之,多用槍著實刮之,常墮計中矣,故云欺敵者亡。 第十一式:斜削刀勢 如抱刀懷中,右肩向敵,彼刮右腳,用刀斜削開槍,然則刀偏於右,彼起槍札面,偷左步刀繞開槍,順砍一刀。 第十二式:收刀勢 完刀法,刀往頭上左繞一刀。曲彎右手,以刀背擱於肘上,再用手,反拏刀杷入鞘。 苗刀的風(fēng)格及基本要求第一節(jié) 苗刀的部位名稱、規(guī)格和基本握法 (一)苗刀的部位名稱 (二)苗刀的規(guī)格標(biāo)準(zhǔn) 苗刀全長五尺,刀身長三尺八寸,刀柄長一尺二寸,刀寬一寸二分,護手呈圓形或橢圓形。 (三)苗刀的基本握法 1、抱刀 左手拇指和虎口壓住刀盤,食指和中指挾住刀柄,無名指和小指托住刀盤,刀背貼靠前臂。 2、握刀 單刀握刀:五指握刀柄,虎口靠護手,刀脊必須與虎口相對。 雙手握刀:一手五指握刀柄的前部,虎口靠護手,另一手五指握柄后部。 第二節(jié) 苗刀的風(fēng)格特點 苗刀不同與一般花刀,它是以雙手握刀為主,勢法樸實結(jié)嚴(yán)密運動起來身催刀往,刀隨腰轉(zhuǎn),逢進必跟,逢跟必進,進退連環(huán),動作驃悍雄健,勢如破竹。在攻防上,善于連續(xù)進攻,攻中有防,技法變化如明代武藝有程沖斗在《單刀法選》一書中所說:“其用法,左右跳躍,奇詐詭秘,人莫能測,故長技每每敗于刀?!笨芍绲兜募挤ㄗ兓喽?。 兩路苗刀除有共同的風(fēng)格特點外,還具有各自獨特的風(fēng)格:一路苗刀也叫原路,此路多系基本刀勢,是苗刀的基礎(chǔ)套路,勢法渾厚矯健,大劈大砍。二路苗刀也叫新路,是先父郭長生在一路的基礎(chǔ)上,將苗刀攻防用法揉進通臂二十四式中的疾絞連環(huán)步法,因此,動作大劈大砍,左右輾轉(zhuǎn),疾速多變,攻防的連擊性強,運用自如。 第三節(jié) 苗刀的基本刀法、步型和步法 一、刀法 苗刀的基本刀法有:劈、砍、撩、挑、截、推、刺、剁、點、崩、掛、格、削、戳、舞花等。 1、 劈刀:刀身由上猛然向下為劈,力達刀刃。劈刀有刀刃、刀背劈之分。 2、 砍刀:刀身由側(cè)面斜向前或左右砍下為砍。 3、 撩刀:刀身由下向上、向前方為撩,力達刀身前部。 4、 挑刀:刀背由下向上挑,邊達刀尖。 5、 截刀:刀刃斜向上或斜向下為截,力達刀刃前部。 6、 推刀:刀刃朝前,刀尖朝上或下或左、右,左手輔于刀背前部向前推進為推。 7、 刺刀:刀刃朝下、朝上或朝左,刀尖向前直扎,力達刀尖,臂與刀成一直線。平刺刀,刀尖高與肩平;上刺刀,刀尖高與頭平;下刺刀,刀尖高與膝平。 8、 剁刀:刀身與地面平行、由上垂直向下為剁,力達全刀刃。 9、 點刀:提腕,刀尖猛向下點,力達刀尖。 10、崩刀:沉腕,刀尖猛向前上崩,力達刀尖。 11、掛刀:刀尖朝下,由前向左或右、向后掛為掛,力達刀背前部。 12、格刀:刀尖朝下或朝上,刀刃朝外,向左、右擺動格擋為格。 13、削刀:刀刃由前向下或向左或右斜削為削,刀刃斜朝下。 14、戳柄:刀柄直線向前或向左或右戳擊,力達柄端。 15、舞花:以腕為軸,刀在臂兩側(cè)向前下貼峰立圓繞環(huán)。 二、步型 1、歇步:兩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腳全掌著地,腳尖外擺,后腳前掌著地;兩腿靠攏貼緊,臂部坐于后小腿接近腳跟處。 2、虛步:兩腳前后開立,身體重心落于后腳,后腳尖外擺約45o,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腳著地;前腿微屈,腳背蹦緊,腳尖稍內(nèi)扣,腳前掌虛點地面;上體挺胸收腹;目視前方。 3、弓步:兩腿前后開立,前腿屈膝,膝與腳尖垂直;后退挺膝伸直,腳尖稍外展,斜朝前方,全腳著地正對前方。 4、馬步:兩腳平行開立,距離比肩稍寬,身體重心落于兩腳之間,腳尖梢內(nèi)扣,兩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不過腳尖,腳尖稍內(nèi)扣;上體挺胸收腹,頂平項直;目視前方。 5、插步:兩腿交叉,前腳腳尖外擺45o,全腳著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另一腿挺膝伸直,前腳掌著地。 6、并步:兩腿伸直并攏,全腳步著地。 7、前點步:兩腿伸直,一腳前出半步,腳前掌虛點地面;上體挺直。 8、點步:兩腿伸直, 一腳后撤半步,腳步尖虛點地面;上體稍前傾。 9、立步: 一腿屈膝支撐站立;另一腿屈膝提于體前。 10、擠步: 前腳步向前邁出一大步,隨即后腳跟進一步。當(dāng)后腳跟進一步落地時,前腳馬上起腳又向前邁出一步(逢進必跟,逢跟必進)。 11、拗步:上體與下體相拗,如左腳在前,右臂向前,左腳向前進,右臂即向前揮。 三、步法 1、跳步:一腿蹬地,另一腿向前上擺動落地,隨即蹬地腿向前落地。 2、疾絞連環(huán)(拖拉步):一腳向前跨步,一腳蹬地追隨,兩腳間保持固定距離 3、上步:后腳向前上一步。 4、退步: 前腳向后退一步。 5、跟步:前腳向前上一步或半步,后腳隨即跟進。 6、并步:兩腿伸直并攏,全腳步著地。 7、前點步:兩腿伸直,一腳前出半步,腳前掌虛點地面;上體挺直。 8、點步:兩腿伸直, 一腳后撤半步,腳步尖虛點地面;上體稍前傾。 9、立步:一腿屈膝支撐站立;另一腿屈膝提于體前。 10、擠步:前腳步向前邁出一大步,隨即后腳跟進一步。當(dāng)后腳跟進一步落地時,前腳馬上起腳又向前邁出一步(逢進必跟,逢跟必進)。 11、拗步:上體與下體相拗,如左腳在前,右臂向前,左腳向前進,右臂即向前揮。 第四節(jié) 苗刀的技法要求 苗刀在演練和技擊埋,要使刀法、步法、身法、眼法協(xié)調(diào)自然,緊密結(jié)合,渾然一體,需做到身催刀往,刀隨腰轉(zhuǎn),眼隨刀勢。具體要求如下: 一、刀法要求 1、 用刀的部位要分清。力點在刀尖,刀刃前端、中部,還是用刀背,要分清楚,切忌背、刃不分扇大拍。 2、 擊著點要準(zhǔn)確。出刀要迅速、勁脆,準(zhǔn)確。 3、 舞花要圓,速度要勻或由慢加快,忌忽慢忽快,充分發(fā)揮腰、胯、腿、足的力量?!?/p> 4、 換柄要順靈、快速、自然。 5、 纏繞動作中頭要正,刀背要緊貼身體。 二、步法要求 苗刀的刀法是以疾絞連環(huán)步為主,運動中進步要求后腳發(fā)揮最大的蹬力,使前腳邁出越遠越好,后腳貼地向前滑行。落腳時,腳跟先著地,既輕靈又穩(wěn)健,輕而不浮,沉而不重。動步時,兩腳要敏捷。逢進必跟。逢跟必進,進退連環(huán),疾速連貫。 三、身法要求 身體的松活輕靈是通過身軀來體現(xiàn)的,身軀是聯(lián)系上下肢的紐帶。拳諺說:“運動在梢,主宰在腰”。要使身軀靈活自如,貫在氣下沉,若氣沉不下去,必然上浮,充塞于胸,故上體不靈,兩腳也不易穩(wěn)固。因此,練習(xí)時,要求氣下沉,含胸拔背,收腹劍臀,以腰帶刀,身催刀往,蜿蜓蛇行。 眼法是體現(xiàn)精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攻防格斗中取勝的先決因素。拳諺中有“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磨盤,步賽粘”和“拳法之神,眼為先”的說法。然而在苗刀的演練時,卻要求觀前瞭后,左盼右顧,望遠視近,隨形隨勢。在技擊對抗時,不論是迎其擊而進擊,還是乘其隙而側(cè)入,卻以眼為先鋒,以觀其體,察其意,識其機,測其變。 天罡刀譜 白猿通臂拳以刀劍槍棒四種器械為主要兵器,而器械是手臂的延長,故習(xí)練此通背天罡刀需有習(xí)練通背拳和掌握其勁力的基礎(chǔ)。 天罡刀比普通刀略長,刀背前端開四寸刃口,劈刀后不必翻刀即可直接撩崩,因無纏頭裹腦的刀式而縮短了運刀線路,提高了刀速。通背天罡刀因其扇、劈、崩、抹、削、點、刺、撩、砍、滾、剁,圈、截等十三刀點和閃、錯、盤,圈、蹬、擦、背,跳八種主要步法,亦被稱為“猿門八步十三刀”。此刀法以沉、長、冷、脆的勁力,配合靈動快捷的身法,式式相連,勁力不斷,將白猿通背拳的形神與刀法結(jié)合得絲絲入扣,相得益彰。 三十六式天罡刀集練功、養(yǎng)生和實用于一體,如依所需勤于練習(xí),假以時日,當(dāng)能在刀法中體悟出武學(xué)三昧。 鼠如風(fēng)快,坐步撩刀賽虎形。怪蟒出洞人難擋,黃龍轉(zhuǎn)身旋如風(fēng)。吸步里截難撤手,上步外剪向天橫。翻江絞海敵難側(cè),猿猴跳枝迎腿崩。撤步提刀雕展翅,轉(zhuǎn)身刺刀賽猿形。打馬歸山反提撩,合刀滾步上下行。掃刀上步封門戶,反刺提柳左右攻。翻身撩刀虎坐式,壓刀合步撩當(dāng)胸。反劈前壓分左右,金雞食豆把門封。進步截刀如浪涌,枯樹盤根轉(zhuǎn)腰龍。閃步斜肩去摘星,翻身跳步點鋼鋒。跳步掄刀飛白雪,臥步攔刀掩身形。蹈膀斜肩提膝式,霸王舉鞭劍訣擎。夜戰(zhàn)八方藏刀式,末刀收式釣魚翁。 天罡刀譜 上步提刀去聽風(fēng),白蛇吐信刺前胸。掛刀劈頭人難躲,上步刺撩不留情。金雞獨立反劈式,轉(zhuǎn)向磨求鬼神驚。退步縮身藏刀式,掃腿反劈似大鵬。 出式:雙腳并立目視前方,左手握刀護手盤,刀背貼于左臂彎,如圖1。左手握刀,順時針在胸前劃弧,同時右掌由體右側(cè)向上穿出,至頂時掌心由內(nèi)向外翻轉(zhuǎn)成托天掌,同時向左擺頭,右步同時后撤半步震腳成左虛步如圖2。 一、上步提刀去聽風(fēng):左腳向左上步同時,左手握刀盤由內(nèi)向外向左撩出,此式不停上右步打出右掌后,撤右步、提左膝同時左手握刀盤由左下向右上盤肘,刀貼左臂,右手接刀把。刀刃向前, 目視左前,如圖3。 二、白蛇吐信刺前胸:接上式右手接刀,落左步上右步同時,右手刀在體右側(cè)由上到下畫弧向前撩出后不停由上到下在體左側(cè)畫圓后由上向前撩出(十字撩刀),刀刃向上,刀尖朝前。此式不停,刀由下向上在體左側(cè)畫圓劈出不停,在體左側(cè)畫圓劈出,同時右虛步震腳落步成左虛步,右手刀回撤同時,打出左掌(十字臂刀)。 上式不停,身體左旋同時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刀隨體左旋拉至左臂,刀向內(nèi)翻轉(zhuǎn)刀刃向上,刀尖朝前,成左虛步,左手成掌貼于左腕如圖4。上右步同時體略右旋,左手刀向前下方旋轉(zhuǎn)刺出,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刀尖向前,刀刃朝下,如圖5。體右旋同時重心移至右腿,右刀回拉,右臂同時向內(nèi)翻轉(zhuǎn)刀刃朝上,刀尖向前,右掌回撐與左手撕勁。 三、掛刀劈頭人難躲:承上式,重心前移,上右步,同時左手刀在體右側(cè)向上畫弧,同時右手接刀撩出不停,刀隨體左旋,在體左側(cè)向下繼續(xù)成圓弧向前撩出時背左步成反弓步撩刀。左掌反撐,目視刀尖,此式不停,右手刀順時針迎頭劈出如圖6。體左旋翻身,右手刀成立輪下劈右后拉,重心下落成右仆步,左掌推出如圖7。 四、上步刺撩不留情:重心前移至左腿,曲腿跟右步,并步震腳,同時右手刀向前平刺,左掌合右腕,目視刀尖如圖8。 接上式,右手刀在體側(cè)先右后左十字撩刀,上右步,同時右手刀向前上方撩起,刀刃朝前,成右樁步,如圖9。 五、金雞獨立反劈式:接上式,重心前移至右腿,提左膝足尖下垂,頭肩右轉(zhuǎn),同時右手刀成立輪向后劈出,左掌反撐,如圖10。 六、轉(zhuǎn)向磨求鬼神驚:接上式,體左旋,同時落左步右手刀橫抹,體繼續(xù)左轉(zhuǎn),上右步同時重心下沉成矮樁步,刀由右至左刀刃向左,翻刀橫抹再由左至右,后翻刀再由右至左成金龍三折身如圖11。 七、退步縮身藏身式:接上式,略長身同時以身帶臂刀:刀背向上,提撩刀后,由右上向左下劈刀后刀在右側(cè)成立輪掄劈,同時向后跳右步蓋左步成臥步蹲身,右手刀后拉,同時左掌押刀撐掌,如圖12。 八、掃腿反劈似大鵬:接上式上左步,右腿橫掃成仆步,同時右手刀背朝左橫掃,左掌貼于肘目視刀尖如圖13。此式不停,右手刀向左上方斜劈,同時重心前移,接著右手刀刀刃由外向內(nèi)滾截抱于胸前,左手掌與右手腕交叉后,向兩側(cè)橫撐,刀尖向上,刀刃朝右,左膝上提如圖14。 九:貍貓捕鼠如風(fēng)快:側(cè)掄劈外剪后跳左步左手接刀如圖15,體左旋同時左手刀在左側(cè)掄劈外剪后橫貼于右臂,刀尖向前,刀刃向外如圖16。 十:坐步撩,1賽虎形:接上式,左手刀由下向上十字撩刀,同時,右手接刀,重心前移,背左腿成虎坐步成刀尖向上,刀刃朝前。目光平視如圖17。 十一:怪蟒出洞人難擋:接上式右手刀左右十字劈刀后,跳左步同時成探海式。左腿向后平蹬,右手刀向前平刺。目視刀尖如圖18. 十二:黃龍轉(zhuǎn)身旋如風(fēng):接上式,落左步同時體左旋,背左步上右步,旋轉(zhuǎn)360度。同時左掌貼刀,刀尖朝上隨身旋轉(zhuǎn)后,右手刀上提崩刀后下落劈刀如圖19。 十三:吸步里截難撒手:接上式,刀順時針由上向下由外向內(nèi)畫圓,以刀背截刀。同時后跳左步成右虛步如圖20。 十四:上步外剪向天橫:接上式,向左上左步后上右步(錯步), 以身帶手右手刀由下向上由內(nèi)向外順時針畫圓,外剪如圖21,畫圓后向上劈出。 十五:翻江攪海敵難測:接上式,刀尖左轉(zhuǎn)向下向上成圓弧勾起后,右手反旋刀尖向下向右掛出如圖22。上式不停體右旋蓋左步轉(zhuǎn)180度,同時右手刀由上向下逆時針向內(nèi)劈下不停,右步跳步體右旋l踟度,左手刀成立輪由上向下劈出。 十六:猿猴跳枝迎腿崩:接上式右手刀向前點刀,同時左腿向前趟出如圖23,左步未落,右步彈出,同時右手刀向上崩出,刀背朝上,刀刃朝前如圖24。 十七:撤步提刀雕展翅:接上式右手刀在體兩側(cè)做十字劈刀,同時右步后跳成左虛步右手刀回拉。左掌踏出如圖25。接上式落左步同時右手刀以身帶手做十字撩刀。在身前畫一橫醇后,右刀拉起,重心移至右腿,左腿上提,如圖26。 十八:轉(zhuǎn)身刺刀賽猿形:接上式,體右轉(zhuǎn)180度,落步成右丁落步,右手刀回拉并翻轉(zhuǎn),左掌貼右腕,刀刃朝前刺出,如圖27。 十九:打馬歸山反提撩:接上式,上左步同時頭向右轉(zhuǎn),右手刀由上向后反劈,左掌上撐,目視刀頭,如圖28。接上式體右轉(zhuǎn)同時右手刀隨轉(zhuǎn)體由下向上十字撩刀,同時上右步,如圖29。 二十:合刀滾步上下行:接上式,右手提刀,刀尖朝下刀刃向前。左掌貼刀背。以左腳掌為軸,,刀隨體轉(zhuǎn)左旋一周,如圖30。接上式踢左腳彈右腳,同時右手刀上撩,落步時下劈,成五五樁步。如圖31。 二十一:掃刀上刀封門戶:接上式,轉(zhuǎn)身同時左手刀從右向左橫掃。上左步同時刀向前右橫掃后向上崩刀,左掌攔刀背。刀尖向上,刀刃朝前,如圖32。 二十二:反刺提柳左右攻:接上式,上右步,曲肘圈刀后,用刀把反點,背步矮身向后反刺如圖33。接上式撤右步翻身,右手刀順時針反撩,刀刃向上圖 二十三:翻身撩刀虎坐式:接上式,撤左步,起身撩刀十字撩刀如圖35,左腳放在右腿后。 二十四:壓刀合步撩襠胸:接上式,上左步背右步同時橫刀下壓,刀尖向左,起身上左步,右手刀向上崩撩,如圖36。 二十五:反劈前壓分左右:接上式,上左步背右步,左掌橫壓撲刀,如圖37。起身右腳向右墊半步,背左步左手接刀,矮身劈壓。右掌壓刀背。 二十六:金雞食豆把門封:接上式,跳左步,跟右步,落左步,同時雙手握刀向下點刺,如圖38。落左步同時矮身右手刀從右向左橫掃,上左步同時右手刀向上崩起,左掌攔在刀背成封門式,如圖39。 二十七:進步截刀如浪涌:接上式,上右步,前步帶后步擦拉步,右手刀由右向左用刀背崩截,如圖40。此式不停順時旋轉(zhuǎn)向左上劈出。 二十八:枯樹盤根轉(zhuǎn)腰龍:接上式,右手刀劈出后,抬手旋刀,以刀背崩刀同時背左步以身帶手左旋360度成左臥步,右手刀隨身法轉(zhuǎn)一周后平削而出如圖41。 二十九:閃步斜肩去摘星:接上式,起身右步帶左步,向右閃步,右手刀刀背由左向右崩截后向左削出,如圖42。 三十:翻身跳步點鋼鋒:接上式,后撤右步同時體右旋180度,右手刀后劈后不停十字劈刀,接著跳左步提右膝向下劈刺,如圖43。 三十一:跳步掄刀飛白雪:接上式,左步點地跳步同時,右手刀回拉后在體右側(cè)做立輪劈刀,左掌相撐,如圖44。 三十二: 臥身攔刀掩身形:接上式,撤右步成左弓步,右手刀以刀背崩截在胸前順時針畫圓后,身體后仰,右手刀隨身后刺,如圖45。 三十三:蹈膀斜肩提膝式:接上式,起身由右向左圈刀,右腿彈出同時撩刀,如圖46。踢左腿,換左手撩刀。 三十四:霸王舉鞭劍決擎:接上式,落左步同時打右掌,成左弓步,左手接刀回拉上撩左指點出,如圖47。 三十五:夜伐八方藏刀式:接上式,左右劈刀,上左步弓步背后插刀,左掌前撐,目視右后如圖48。接上式起右腿勾刀如圖49。落右步掛刀如圖50。右轉(zhuǎn)體背步劈刀如圖51。 三十六:末刀收式釣魚翁:接上式,重心后移成左虛步,同時十字劈刀如圖52。壓刀后,跳右步跟左步成丁虛步雙手點刀如圖53。撤左步向上崩刀,如圖54。刀接左手,撤左步壓刀同時穿掌,收式,如圖55。(房寶林據(jù)程杰演示照片制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