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經》注釋·疏略
《胎息經》是我國古代氣功文獻中的精品。胎息二字,胎是圣胎,乃真神所結;息是真息;乃內外呼吸氣停(真息無息)所成?!短ハ⒔洝分甘菊撸耸侵苯訌纳駳馊耸?,而不是在后天幻軀上去糾纏。故在古代氣功中,乃是比較高級的層次,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類陰陽而修外,此則是本身陰陽亦通虛空陰陽之唯一可靠而無偏倚之大道。至簡至易,至圣至神者也。
胎息經: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yǎng)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從伏氣中結臍下三寸為氣海,亦為下丹田,亦為玄牝。世人多以口鼻為玄牝,非也??诒羌葱虺鋈胫T。蓋玄者水也;牝,土母也。世人以陰陽氣相感,結於水母,三月胎結,十月形體具而生人。修道者,常伏其氣於臍下,守其神於身內,神氣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結,乃自生身,即為內丹,不死之道也。氣從有胎中息神為氣子,氣為神母,神氣相逐,如形與影。胎母既結,神子自息,即元氣不散。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西升經》云:身者神之舍,神之主也。主人安靜,神即居之;主人躁動,神即去之。神去氣散,其可得生?是以人耳目手足,皆不能自運,必假神以御之。學道養(yǎng)生之人,常拘其神以為身主,主既不去,宅豈崩壞也。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yǎng)神氣《道經》云:我命在我,不在天也。所患人不能知其道,復知而不行。知者但能虛心絕慮,保氣養(yǎng)精,不為外境愛欲所牽,恬淡以養(yǎng)神氣,即長生之道畢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所謂意是氣馬,行止相隨,欲使元氣不離玄牝,即先拘守其神,神不離身,氣亦不散,自然內實,不饑不渴也。若欲長生,神氣相注相注者,即是神氣不相離?!缎V》云:纖毫陽氣不盡不為鬼,纖毫陰氣不盡不為仙。元陽即陽氣也,食氣即陰氣也。常減食節(jié)欲,使元氣內運,元氣既壯,即陰氣自消。陽壯陰衰,則百病不作,神安體悅,可覬長生。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神之與氣,在母腹中本是一體之物,及生下為外境愛欲所牽,未嘗一息暫歸於本。人知此道,常泯絕情念,勿使神之出入去來。能行不忘,久而習之,神自住之矣。勤而行之,是真道路修真之道,備盡於斯,然圣人之言,其可忘歟。
胎息經·注釋
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氣。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動不搖,不憂不懼,不思不想,如嬰孩之處母腹。息字是指粗氣絕滅,外氣不行,氣既不行,自然百脈沖和,一片光明。氣猶水也,神猶月也,月動由於水漾,神搖由於氣牽。水澄則月明,氣定則神慧,神氣相抱,達於大定,而內丹自成,故曰「胎息」。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神猶人也,氣猶馬也,馬載人馳,猶之氣牽神動。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婦之懷胎者,舍降伏其氣,使氣能歸根蟄藏,莫由致也?!侗阕印吩唬弧傅锰ハ⒄?,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朱子《調息銘》曰:「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吸,如百蟲蟄。春魚得氣而動,其動極微,寒蟲含氣而蟄,其蟄無朕。調息者,須似綿綿密密,幽幽微微,呼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出,吸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入」。《攝生三要》曰:「初學調息,須想其氣,出從臍出,入從臍滅,調得極細。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臍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閉氣一口,以臍呼吸,數(shù)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氣出之,當令極細,以鴻毛著於口鼻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度。漸習轉增數(shù)之,久可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 舉凡生物,莫不有氣,而命即寓於氣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覺、運動者,莫非氣之運用也。無氣則不能動,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靈,靈者神也,而性即藏於神之內,無神以主,則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氣與神也。惟是此氣與神,稟之於天,而又受天之陶鑄,《陰符經》所謂天地萬物之盜,及古哲云,天與之,天復取之,失其氣,氣盡而死也,皆指此。
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yǎng)神氣。
此乃本經最要之訣。蓋虛無者,即是致虛守靜,更立玄牝之法。虛者虛其心,無者無其身,虛其心則神自清,無其身則氣自靜,能清能靜,神氣自養(yǎng)矣。然此非一賦可幾者,必朝斯夕斯,動靜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須臾相離,一刻怠忽也。
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
《素問·上古天真論》日:「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
此言神之與氣,是一非二。無氣則神無依,無神則氣無主。神既為主,故神動即有氣動,神不動,則氣亦不動,如影之隨形。經雖明言神氣并舉,陰陽兩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陰陽合一,而固守虛無,即是致虛極,守靜篤,又為合一之手段也。
若欲長生,神氣相注。
神氣合一而定,即是此節(jié)之旨。蓋神行氣行,氣行精敗,形因之衰矣。惟神凝氣定,形隨以泰,自然長生。
張三豐《道言淺說》曰:「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氣,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臟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九,旋復降下繹宮而下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矣」。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息經》自始至終不離神、氣二字,有神有氣則相守,忘神志氣則入虛,功夫由淺入深,而效驗則步步不同。學者如能恪守勿失,勤而行之,則柔氣功之道盡在是矣。 胎息經·疏略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太虛氤氳,一氣孔神,伏始結胎,胎結乃息。胎初如花,臍如蒂,蒂帶連胞,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呼吸為息。靜極純陽日長,彌月形全誕生。此原始以示人欲專氣致柔如嬰兒也。 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 形,身也。神,氣之靈覺,形之主也。氣成形,形神不離,即氣入身來,神住形固,長生也;神去則氣散形敗乃死。故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yǎng)神氣。 神氣一也,從虛無中來,渾辟而無減增,故曰:谷神不死。人能無視無聽,不識不知,即固守以養(yǎng)。若認實有而迷,自促其生也。 神行則氣行,神住則氣住。 神即志也。氣,體之充也。志,氣之帥也。氣隨神,神帥氣,氣行住由神,神氣[上“宀”、中“夕”、下“一”]交養(yǎng)也。 若欲長生,神氣相注。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乃先天祖氣,中虛也,又名氣穴。閉目返觀,凝神入之,則神氣相注,守中也,可以長生。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心,神之舍也,動念則去來出入,不能長住矣。胎中嬰兒,神住氣住,無念亦無去來出入。今能專氣抱神,如嬰兒然,則一團純陽,返老還童長生也,即固守虛無以養(yǎng)神氣。故曰: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此總結,勉常行也。老子曰“用之不勤”,不助也。此曰勤,不忘也,即綿綿若存也。曰真,非假,是正路,非旁門也。 《胎息銘》: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于喧雜,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止治病,決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此胎息銘也。調氣咽津,以補中宮元氣。每時三咽,子時咽之尤養(yǎng)生。 右胎息經一卷。原有注,注反晦于經,經旨不足以發(fā)。于是去注重疏之,亦發(fā)其略爾。并廣成《陰符》、《參同契》梓行,冀同登壽域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