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歷來是人們出外旅游的好時候。唐宋時期,出外旅游的湖南人肯定有,因為史籍鮮有記載,很難找到他們的身影。但這一時期來瀟湘一游的文人墨客卻比比皆是,他們當年一游的地方也成為今天人們一游的景點。 長沙晚報記者 范亞湘 李白兩次泛舟洞庭,第二次被遠在甘肅的杜甫深深牽掛 那一年,李白25歲。一直在四川江油縣青蓮鄉(xiāng)隱居的他,意欲像道家始祖老子當年騎青牛走出函谷關(guān)一樣,順著涪江漂過劍門關(guān),再經(jīng)嘉陵江至長江,乘風破浪、跋履山川,去踐行一個大丈夫“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的凌云壯志。 25歲的李白出蜀,他乘舟沿江出三峽,漸行漸遠,家鄉(xiāng)的山峰慢慢隱沒,只有滔滔江水仍跟隨著他。不久,他就經(jīng)荊門山到達江陵,隨后順著江水到了煙波浩渺的洞庭。這時,在蜀中經(jīng)常一起出游的好友吳指南也到了楚地,李、吳二人計劃一起沿湘江溯流而上,到九嶷山去拜祭舜帝。然而,出門在外,似乎總有些難測之事驟然降臨,孰料健壯威猛、膂力過人的吳指南竟在洞庭湖上暴疾而亡?李白雖“泣盡而繼之以血”,卻終究無法喚回其好友,只好在湖邊的一處樹林中找到一處稍高的坡地,砍來一些帶葉的樹枝,將吳指南的尸體嚴嚴實實捆扎起來,挖一個深坑將吳給葬了。 有了這樣驚心動魄的經(jīng)歷,李白似乎已無再游瀟湘的興趣,只得郁郁寡歡獨自順長江而下了?!耙粸檫w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山川如郯縣,風日似長沙”,即使李白沒能如愿游瀟湘,但在他的心中從來沒有忘記瀟湘,在他的詩作中,曾經(jīng)屢屢提到長沙,對瀟湘無不有一種傾慕之情。 33年后,李白終于等來了再游瀟湘的機會。唐至德三年(758年),李白因“永王璘事件”由潯陽“長流夜郎”,據(jù)說是當船行到西陵峽時,恰逢夏末秋初,因關(guān)中遭遇大旱,朝廷宣布大赦,規(guī)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從赦。重新獲得自由的李白當即掉轉(zhuǎn)船頭順流而下,不日就到了洞庭。李白這次并沒有游洞庭的心情,他找到已是一堆白骨的吳指南,用包袱包裹好背到了江夏(武漢),且在友人資助下重新安葬了吳指南。這時,李白的族叔、刑部侍郎李曄貶官嶺南,南下行經(jīng)岳州,正寓居在謫貶岳州的賈至府上,當?shù)弥畎诇艚暮?,當即去信邀他來湘同游洞庭?br> 經(jīng)歷了“永王璘事件”后,李白也不再奢望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無論是在詩風還是在行為上也放得更開了。再次泛舟賞月于洞庭之上,發(fā)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叭章溟L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边@次,李白玩得很瘋,寫了五首詩。但身在秦州(甘肅天水)的杜甫卻無時無刻不在為他所敬仰的好友李白擔憂,聞之立刻寫了一首《天末懷李白》的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涼風乍起,景物蕭疏,悵望云天,此意如何?人海滄茫,江湖多險,無限悲涼在與李白相惜的杜甫心中不覺憑空而起。 杜甫在湖湘亦游亦居了近兩年,他人生最后的兩年在湖湘度過 10年后冬末那個“舟雪灑寒燈”的時刻,因投靠在湖南衡州(衡陽)任刺史的好友韋之晉而“轉(zhuǎn)作瀟湘游”的57歲的杜甫入洞庭湖到達岳州,在此游歷會友兩月有余。第二年早春,杜甫溯湘江而上,經(jīng)喬口、銅官和新康到了長沙。杜甫在湖湘亦游亦居了近兩年,并客死湖湘。 那時,湘江流經(jīng)長沙一段又叫青楓江,兩岸有很多古老的楓樹。早前,唐開元尚書丞相張九齡乘船經(jīng)湘江回老家韶州(廣東韶關(guān))省親,賦有詩云:“兩邊楓作岸,數(shù)處橘為洲。”春風拂面,楓樹長出了嫩黃的新葉,透出陣陣馨香。“輟棹青楓浦,雙楓舊已摧……浪足浮紗帽,皮須截錦苔。江邊地有主,暫借上天回?!倍鸥⑿〈翟谇鄺髌帜莾煽每煺蹟嗔说墓艞鳂湎?,其時的長沙,繁華地帶主要集中在城南,州府、驛站、商埠、酒肆沿湘江東岸一字排開。而生性內(nèi)斂的杜甫選擇青楓浦???,是為了與南邊的權(quán)力、熱鬧保持一定距離,以便使自己進退自如。 不過,杜甫此次只是路過長沙而已,不幾日,他便繼續(xù)南下衡陽。說來也真是不湊巧。杜甫到衡陽后,才知韋之晉因前幾天改任潭州刺史已啟程北上赴任,一上一下,兩人在湘江上失之交臂。無奈,杜甫只好順水返棹長沙,并在回途中受人邀請,盛情難卻,淺游衡山。折返回到長沙后,杜甫還是將船停在了青楓浦的江邊,寄居舟中。那次,杜甫游覽岳麓山,在晉代古寺麓山寺前,他發(fā)現(xiàn)《麓山寺碑》是闊別20多年的故友、北海(山東益都一帶)太守李邕撰文并書寫的。進入古寺殿堂,杜甫又讀到50多年前著名詩人宋之問題壁的詩,翠綠的青苔中,字跡依稀可辨,憂憤清晰可感……這些引起了杜甫意外的驚喜與感慨,于是,他欣然寫下了《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吾友于。宋公放逐曾題壁,物色分留待老夫……” 雖然杜甫在長沙時生活談不上幸福,但不忙也不閑的他因被長沙人文地貌吸引,以及所遇見的朋友,而頗有些愜意?!岸帕昀衔糖锵荡霾∠嘧R長沙驛。”往來酬唱,也還不少。唐大歷五年(770年)暮春,杜甫還有一次意外的奇遇,碰到故友李龜年。李是唐開元、天寶年間宮廷音樂機構(gòu)“梨園”的大樂師,“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詩人少年時寄寓洛陽姑母家中,多次在歧王李范和殿中監(jiān)崔滌的府第看過李的表演。他鄉(xiāng)遇故知,歡喜感慨中,詩人寫下了《江南逢李龜年》:“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br> 臧玠兵亂之后,南逃的杜甫再次回到長沙。人們發(fā)現(xiàn)杜甫還是租佃了先前那間簡陋的茅屋小樓。此刻,詩人的身體非常之差,老病復發(fā),還伴有劇烈咳嗽,已很不適合吃住在船上了,茅齋成了他唯一可以安身歇息的地方。更多的時候,他就呆在茅齋里吟詩看書。因茅齋面臨湘江,富有情趣的詩人便將其取了一個頗有些雅致的名字,曰:“江閣”。這就是現(xiàn)在屹立于湘江之畔杜甫江閣的來歷。 唐大歷五年(770年),冷秋悄至,金風乍凜,青楓浦那兩棵快折斷的楓樹上,葉子紅彤彤的。病入膏肓的杜甫強撐著身子,顫顫巍巍地寫了一首《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的詩,決意北歸。秋風蕭瑟,殘陽如血。巍巍岳麓靜穆莊重,江心洲上橘子紅了,江閣婷婷裊裊似顧盼,湘江兩岸寂然肅殺一片。小船駛離了長沙驛下的青楓浦,一葉孤帆飄飄晃晃,漸漸消失在北方…… “不到瀟湘豈有詩”,唐宋時期大量文人墨客曾因各種原因游瀟湘 古代文人墨客大都喜愛尋探幽秘,縱情山水,不過,像酈道元、徐霞客那樣專司山水之游的“旅游專家”并不多,他們的出游要么是像李白早期那樣的宦游,為謀取一官半職,離開家鄉(xiāng)拜謁權(quán)貴、廣交朋友的旅游;要么就是因為赴任、遭貶或者省親、訪友而順便一游。 唐宋時期,國家的統(tǒng)一,政治的包容,為眾多文人騷客來到湖湘大地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李白、杜甫的“瀟湘游”前后,就有大量的文人墨客因貶而順游瀟湘。當年,賈誼由京都長安赴長沙,當他南行途經(jīng)湘江時,面對江水寫了一首《吊屈原賦》,去往貶途的心境是悲涼的,他將屈原,也是自己,比作“橫江湖之鱣鯨”。 流寓湖南的貶官多是唐宋時人,被貶的多是京官,或者要到京城聽命后出發(fā),他們從京城長安(西安)、東京(開封)、臨安(杭州)是如何到達湖南的?根據(jù)當時的官道交通推測,唐代從長安去湖南最便捷的路線,是經(jīng)陜南、沿漢水至今天的武漢,再過洞庭由湘江各支流轉(zhuǎn)湖南各地。 柳宗元本是被貶為邵州(邵陽)刺史,在行至洞庭湖時接到了再次貶為永州司馬(比刺史更低)的命令,于是經(jīng)湘江趕往永州,前后歷時三個多月。唐代貶至永州的還有王翰,和柳宗元有點類似。劉禹錫則是出長安后,繞道洛陽探望了他的老母親,再南下經(jīng)湖北江陵去的常德。不過,同是貶到瀟湘,劉禹錫卻還放得開,他幾乎游遍了沅湘及洞庭湖一帶。柳宗元在永州“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他“詠《離騷》”是真,“放情”卻是假。柳宗元筆下的山水,無不飽含著孤寂憂憤、愁悶悲思??此瓢淹嫔剿?,放浪琴酒,即使有時還刻意寫得清麗明朗、庸淺奇險,那也不是真正的雅致清空、飄然超逸、而是苦中作樂、笑里含悲、藉山水整飭情思、慨嘆際遇。 宋人愛山水、愛旅游,一如唐人。黃庭堅、陸游、楊萬里等著名作家,創(chuàng)作了大量杰出的山水旅游詩文,陸游甚至發(fā)出“揮毫當?shù)媒街?,不到瀟湘豈有詩”的感嘆。宋代是詞流行的時代。秦觀、張孝祥、姜夔、辛棄疾等以詞寫湖南之景,較之于宋詩,別具一種雋永的韻味。同時,到了北宋,長江以南水道未變,但因京城在開封,陸路多沿今天的河南境內(nèi)至湖北,再轉(zhuǎn)湘江入湖南。蘇轍貶永州、秦觀貶郴州、寇準貶衡陽,湘水及其支流耒水等或許是首選。 秦觀快到郴州時,寄居在蘇仙嶺下的一個旅舍。那是一個春天的傍晚,他從客舍向外望去,看到的只是“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漫天的霧氣遮掩住周圍的樓閣,暗淡的月光,使河邊的渡口也變得模糊難認。那渡口,正在郴江之上。這一渡口就像長沙的杜甫江閣一樣,早成為了后人游覽的一處景點,至今人流不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