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詩詞天地(shicitiandi) 人之將死,其言也真。那些歷史名人的遺言,其中的愛與恨、喜與悲、慷慨與悲涼、遺憾與悔悟,讓人唏噓不已。當(dāng)我們被他們面對死亡時的言語與心境所深深震撼的時候,更應(yīng)抱有一份深深的思考,和體悟。思考和體悟的對象,是人生,是生命,是所有的迷與悟。 項(xiàng)羽(前232年-前202年)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xiàng)羽絕命詩《垓下歌》)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xiàng)羽敗亡前吟唱的一首詩,是足以驚神泣鬼的一首壯歌,抒發(fā)了項(xiàng)羽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那種充滿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其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yùn)含著滿腔深情。 韓信(約前231年-前196年)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jì),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ā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span>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與彭越、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后被呂后所殺,臨斬時說:“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jì)謀(三分天下而王之),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韓信被夷三族。
荊軻(?—前227年) 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ā妒酚洝でG軻列傳》)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帮L(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劉備(161年-223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國志·諸葛亮傳》) 劉備病重時,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把身后之事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先生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國家,最后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如果嗣子可以輔佐,就拜托你輔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話,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span> 諸葛亮流著眼淚說:“臣一定會竭盡全力,以忠貞之節(jié)輔佐,到死為止!”劉備又下詔教訓(xùn)劉后主說:“你和丞相一起共事,待他要像待老父一樣!” 蘇軾(1037—1101年) 西方不無,著力即差。(《東坡紀(jì)年錄》)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他在彌留之際,好友維琳方丈在其耳邊大聲說:“端明宜勿忘西方。”(端明學(xué)士應(yīng)該不要忘記西方?。┨K軾喃喃回應(yīng)說:“西方不無,但個里著力不得?!保ㄎ鞣绞澜绮皇菦]有,但卻是不能使力的)。 好友錢濟(jì)明也湊近他的耳朵說:“固先生平時履踐至此,更須著力?!保ㄏ壬簧荚谯`行于此,此時更應(yīng)該使力)蘇軾說了人生最后一句話:“著力即差?!保ㄊ沽腿e了) 佛家講不執(zhí)、隨緣。大半生向佛的東坡居士,用生命中最后一句話,表達(dá)了他對佛法的終極領(lǐng)悟。 陸游(1125—1210年)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巍秳δ显姼濉罚?/span>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彌遠(yuǎn)發(fā)動政變,誅殺韓侂胄,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游聽到消息,悲痛萬分。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臥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陸游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文天祥(1236—1283年)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ā端问贰の奶煜閭鳌罚?/span> 文天祥臨上刑場時特別從容不迫,對獄中吏卒說:“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處死,終年四十七歲。 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尸體,在衣服中找到贊文:“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忠義至盡,仁才能夠做到。讀圣賢的書,所學(xué)習(xí)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問心無愧了!” 王陽明(1472—1529年) 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陽明年譜》) 《陽明年譜》記載了王陽明臨終時的情形。當(dāng)時他召弟子周積進(jìn)來,過了很久,才睜開眼睛看著他說:“我走了!”周積眼淚落了下來,問:“有什么話留下來嗎?”王陽明微微笑道:“此心光明,還用說什么?”片刻后,溘然長逝。 譚嗣同(1865—1898年)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898年9月22日,譚嗣同被捕入獄,在獄中,譚嗣同泰然自若,題詩于壁曰:“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p> 28日,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害于北京菜市口,行刑時,他仰天大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被害時年僅33歲,聞?wù)吣煌聪錅I。 魯迅(1881—1936年) 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魯迅雜文《死》)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病逝。第二天,天津《大公報(bào)》發(fā)表《魯迅的七條遺囑》。全文如下: 【上海十九日下午十一時發(fā)專電】魯迅在《中流》雜志第二期發(fā)表《死》一文中有七條遺囑: (一)不得因?yàn)閱适拢帐苋魏稳艘晃腻X。——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guān)于紀(jì)念的事情。 (四)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diǎn)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xué)家或美術(shù)家。 (六)別人應(yīng)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dāng)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bào)復(fù),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弘一法師(1880—1942年) 悲欣交集。(《弘一大師年表》) 大空法師說:“大師之所謂‘悲’者,悲眾生之沉溺生死,悲娑婆之八苦交煎,悲世界之大劫未已,悲法門之戒乘俱衰,悲有情之愚慢而難化,悲佛恩之深重而廣大,總之為慈愍眾生而起之‘稱性大悲’也。大師之所謂‘欣’者何,欲求極樂,欣得往生,欣見彌陀而圓成佛道,欣生凈土而化度十方”。 此說甚妙,和盤托出弘一大師當(dāng)時之心境,而此境是無法用語言文字所能表達(dá)的,只有過來人才能知曉,有同等感受之人才能道出。 王國維(1877—1927年)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jīng)此事變,義無再辱。(王國維遺書) 1927年6月2日,王國維出辦公室,雇了一輛人力車,前往頤和園。吸完一根煙,躍身頭朝下扎入水中,于園中昆明湖魚藻軒自沉。事后人們在其內(nèi)衣口袋內(nèi)發(fā)現(xiàn)遺書,遺書中寫道:“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jīng)此世變,義無再辱……” 陳寅恪說:“為文化所化之愈深,愈感文化衰落之苦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dú)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p>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用 請分.享、傳發(fā)給你的朋友看 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