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向我們來稿, 談起了他讀潘新和教授主編的《新課程語文教學論》后的感想。 來自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學苑街小學的張道明老師認為: 語文教師在生活中應呈現出一種 “言語生命和詩意人生”, 這對學生有莫大的表率作用。 你是否認同他的觀點呢? 潘新和教授主編的《新課程語文教學論》是我比較喜歡的語文教學專著。該書是一部以新課標和新課程理念貫穿語文教育全程的“語文教學論”教材,視野開闊,理論起點較高,以教育思想的豐碩獨樹一幟,使人耳目一新。 閱讀此書讓我進一步把握語文課程理念、性質、目標,重新審視語文教師的角色,認識到教師素養(yǎng)對于學生學習語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讀書和寫作是一個語文教師必修的功課,借以反思和改進自己的語文教學。
課改,首先是改教師,提高教師素養(yǎng)已成為當務之急。該書編寫者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此有關“教師素養(yǎng)”的內容處于本書突出位置,放在了第一章。而這也正是本書對我影響最大,感悟最深的地方。
“語文學科的教書育人,指的是教師言語人格、言語生命意識的表率、熏陶和感染作用”“點燃學生言語創(chuàng)造激情的最好辦法是點燃教師自己的言語創(chuàng)造激情;讓學生忘情于寫作的最好辦法是教師自己忘情于寫作”,教了20年語文的我第一次讀到這些內容時,擊節(jié)贊賞之余,深感惴惴不安。捫心自問,我讀過多少書,寫過幾篇文呢?語文教師在生活中應呈現出一種“言語生命和詩意人生”,這對學生有莫大的表率作用。 誠哉斯言,一位語文教師如果缺乏對言語生命的真切體認,不熱愛言語表現,不能在自己的言語行為中張揚生命意志和激情,他(她)的學生也就不可能對言語表現有存在性的、生命化的理解,就不可能形成強烈的言語生命意識。 試想,一個語文教師不讀不寫,卻要求學生多讀、多寫是何等荒謬和蒼白無力。反觀現實,有多少語文教師由衷地喜歡閱讀和寫作呢?讀教材和教參也僅僅是為了應付上課罷了。 一個不閱讀的教師心靈難免會浮躁空虛,三日便面目可憎,語言枯燥無味,如何引領學生穿梭在漢語叢林,品味祖國語言之美,中華文字之妙?
“語文教師要用自己對閱讀的熱愛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熱愛”,筆者將此作為座右銘并努力踐行。 近年來,我不但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課程與教師》等教育教學專著,還漫步流連于《古文觀止》《唐詩宋詞鑒賞辭典》等文學世界,同時涉獵大量的兒童文學。大量高品位的閱讀,豐盈了思想,充實了精神,拓寬了視野,增加了專業(yè)素養(yǎng),課堂漸漸風生水起,學生越來越喜歡我,喜歡我的語文課。 每每讀到適合兒童的好書,我就推薦給孩子們,比如曹文軒的唯美系列小說、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為了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我會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分享讀書感受。教學《“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后,我給學生讀“劉姥姥進大觀園”,學生聽得饒有趣味?,F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閱讀,沉醉書香世界,我深感欣慰,因為熱愛閱讀的種子已然根植于他們幼小的心田。
不寫作的教師怎么知道平時用心感受生活,積累素材的重要,哪里體會得到寫作的甘苦,如何指導學生寫作呢?讀多了,思考多了,就有寫的沖動。 |
|
來自: 草根云水 > 《說教師說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