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戲臺,是用于戲曲表演的舞臺,是我國古建筑中的一個重要類型,他們歷史悠久,見證著我國戲曲產生、發(fā)展和走向輝煌的全過程。同時,也用這一實物載體,推動和延續(xù)著中國千百年來的戲曲文化、精神文化。 中國古代真正的戲臺出現在金朝(宋),而后至元發(fā)展成熟,至清代,頤和園內的德和園、故宮博物院的暢音閣、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三大戲樓馳名中外,其他各地的戲臺也在這時發(fā)展起來。 ▼北京-德和園大戲樓 位于頤和園內,始建于1891年,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大戲樓。它高21米,分上中下三層,三層舞臺之間均有天井通連,其間設有絞車,并巧設機關,變化無窮,可表現升仙、下凡、入地諸情節(jié)。 慈禧太后嗜好京劇,德和園就是為慈禧而建。清末時,京劇藝術勃興,著名演員譚鑫培、楊小樓等都在此為慈禧演過戲。 德和園大戲樓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雖然德和園一度是慈禧的個人看戲場所,但也在無意中促進了京劇流派的發(fā)展。京劇經多年演變,最后成為完美的劇種,也是在德和園大戲樓完成的。 ▼江西樂平古戲臺 樂平位處贛東北山地與鄱陽湖平原的過渡地帶,其居民多是唐末動蕩后由四方遷移而來的“客家人”。他們在這繁衍生息,也帶來四方文明。在不斷交往與交融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戲曲文化——贛劇。 有了戲曲演出,戲臺自然應運而生,這里先后建有上千座戲臺(現存412座),贛劇的演出活動在樂平城鄉(xiāng)盛況空前,樂平鎮(zhèn)橋還被譽為“贛劇之鄉(xiāng)”,在此孕育的樂平腔(又稱高腔),是歷史上贛劇的主要支派。樂平古戲臺和贛劇逐漸成為血肉相連的獨特建筑藝術,推動著贛劇的發(fā)展,一座座精妙絕倫的戲臺,演盡了千古風流。
▼浙江溫州古戲臺 溫州古戲臺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僅永嘉縣就有236處,加上寧海、平陽、蒼南等地的古戲臺建筑,現存共有541處,也因此,溫州被譽為是“戲曲故里”、“南戲發(fā)祥地”。 流行于溫州地區(qū)的戲曲劇種繁多,溫州的古戲臺上曾上演過高腔、昆曲、亂彈、和調,后來又增加了京劇與越劇。這些戲曲文化融入到溫州人民的血液中,散發(fā)著獨特的光芒。 古戲臺承載著傳承與發(fā)展戲曲文化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和濃郁的人文氣息,可以說是溫州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讓溫州南戲得以經久不衰、生生不息。 ▼貴州古戲臺 貴州高原的民間戲劇種類繁多,黔劇、花燈劇、地戲、儺戲、侗戲、布依戲以及彝族的“撮泰吉”,出于戲劇活動的需要,許多地方搭有戲臺、建有戲樓,尤以會館、祠堂、神廟戲樓最為壯觀?;ㄏ鄮r萬壽宮戲樓、開陽龍崗川主廟戲樓等還被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并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貴州甕安草塘大戲樓更是被譽為“世界第一戲樓”。 戲臺之上,上演著貴州人的悲歡離合,也將貴州的戲曲文化推上更高的層次,侗族大歌等更是走向了國際,成為貴州最亮眼的文化名片。 戲臺、戲樓,就像當地人民的生活縮影,臺上臺下的面孔在不斷變化、更新,劇目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但融入老百姓骨髓、融入血液的戲劇情結是不變的,經千年風雨、歷百年滄桑仍巍然屹立的古戲臺是不變的。
為承接人類文明成果,延續(xù)優(yōu)秀精神文化,中天·未來方舟提出“修人文以潤繁華”,傾力打造文化地標:方舟戲臺。以文化潤澤城市,實現人文與繁華并茂、精神與物質共榮的目標,構建一個真正的藝術之城、文化之城。 方舟戲臺,敬請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