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雙慧眼 同樣是在1960年代發(fā)現(xiàn)的類星體,也是一種新型的天體,它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紅移(遠離速度)極大,比如類星體3C48的速度達到了1/3的光速(10萬公里/秒)遠離我們,這意味著它的距離遠遠大于一般的星系。但它在射電天空上的亮度又亮如恒星,因此獲得了“類星體”之名。這意味著,類星體就具有極高的光度,比我們銀河系要大100到10000倍。 今天大多數(shù)的證據(jù)和大多數(shù)的天文學家都支持類星體是非常遙遠的天體,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類星體的光是它們剛發(fā)出光時的情況。也就是說,我們在觀測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因而距離宇宙誕生的時間非常近的一類天體。 類星體可能是早期的活動星系,后來它們演化為射電星系和普通星系。因此類星體的存在和隨時間、空間的分布也是宇宙演化的證據(jù)之一,天文學家把類星體看作是研究宇宙早期狀況的“探測器”,對它的研究也正在進展之中,還有大量的未解之謎等待FAST望遠鏡和中國與全世界科學家一起來揭開。 一百多年之前,天文學家們就發(fā)現(xiàn)星際空間不是一片真空。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特朗普勒通過對銀河星團的研究,證實了星際之間的確存在星際物質。射電天文學家羅伯特·迪克等人發(fā)現(xiàn),星際物質中90%以上是氣體,其余是塵埃微粒。因為它們溫度通常在零下200攝氏度以下,因此用光學望遠鏡根本觀測不到,只能通過射電望遠鏡觀測到它們發(fā)出的輻射。1960年代,射電天文學家們在對星際空間中的短厘米波和毫米波射電輻射進行了大量觀測后,出人意料地發(fā)現(xiàn)了有許多中分子形式的氣體和塵埃物質。1963年在恒星際空間發(fā)現(xiàn)了羥基(OH),1968年在銀河系中心區(qū)探測到了氨和水,1969年發(fā)現(xiàn)了甲醛。到1996年時,通過光譜證論出的星際分子種類已經達到110種。 被發(fā)現(xiàn)的星際分子中,大部分是有機分子。還有一些是地球上沒有的天然樣品,甚至在實驗室中也很難穩(wěn)定存在的分子。星際分子的研究對于天體演化學(如巨大的星云坍縮成為恒星或星團的過程,和正在“死亡”的星向星際空間拋射物質的過程)、銀河系結構、宇宙化學等學科都有重要意義。星際有機分子的研究是三大基礎理論(天體演化,生命起源與物質結構)研究的一個重要交叉點。地球到底是不是宇宙中唯一存在高級生命的天體,這個問題是不能輕易地下結論的。因而需要深入研究各種類型的星際有機分子,去獲取更多與更可靠的宇宙信息。 在目前非常熱門的太陽系外行星的尋找中,找到行星的下一步就是要探明它們的結構尤其是大氣成分,這對于確定類地行星的大氣是否適合生命存在,甚至是否已經有生命存在的跡象是至關重要的。這些領域都是FAST射電望遠鏡可以大顯身手的地方。 FAST是探測系外行星尤其是類地行星的利器。由于靈敏度提高,它能看到更遠、更暗弱的天體,通過探測星際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際通信信號,找到地外文明的幾率比現(xiàn)有設備要高得多。 “宇宙廣播”已經來了,外星人還會遠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