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這是齊國丞相管仲的肺腑之言。他話中的鮑子就是鮑叔牙,齊國另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管鮑二人的友誼從年輕時候就開始了。二人都是春秋時齊國人。二人一起做過生意,一同參加過軍隊。管仲有才能卻家境貧寒,一直無法施展才華。鮑叔牙深知管仲的才能,也一直在竭力幫助管仲。 做生意時,同樣出資出力,但每次管仲總是拿最大的那一份,鮑叔牙卻從未計較,因為他知道管仲家貧、生活負擔重; 一同從軍時,管仲經(jīng)常當逃兵,正直的鮑叔牙卻從未覺得管仲是個貪生怕死的懦夫,因為他了解管仲家中有老母需要奉養(yǎng),是不得已而為之。 鮑叔牙始終認為管仲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始終竭力幫助一直倒霉的管仲,二人的友誼也越來越深厚。 管仲像 齊國發(fā)生內亂,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成為公子白的老師,二人開始了各為其主,斗智斗勇的生活。但是這段生活經(jīng)歷卻并沒有損害二人的友誼。 在齊國君主死后,散落在他國的公子們面臨著誰率先歸國誰就可能繼承王位的局面。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原本穩(wěn)操勝券,讓公子糾成為君主。沒想到公子白是詐死,并因此為自己返國贏得了時間,率先回國稱王。而輔佐公子糾的管仲則成為了階下囚。 鮑叔牙像 鮑叔牙不計前嫌,在齊桓公繼位后立即迎回管仲,并力勸一心想報一箭之仇的齊桓公立管仲為相。他婉拒齊桓公立自己為相的想法,因為在他的心目中管仲才有使齊國稱霸諸國的驚天才能。 齊桓公拋棄私怨,終于立管仲為相,管仲也終于展露他的一身才華。他施行改革,使齊國從亂到治,出現(xiàn)了民富國強、社會安定的局面,他提出了“尊王攘夷”的主張,使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可以這么說:沒有鮑叔牙的極力舉薦,也就沒有管仲后來在齊國的大展宏圖。但是管仲在任齊相之后,卻并沒有提拔過鮑叔牙,甚至在臨終前還叮囑齊桓公不能立鮑叔牙接替他任齊國丞相之位,顯得他很是不厚道。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管仲太了解鮑叔牙了,“鮑叔君子也。千乘之國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雖然,不可以為政。其為人好善,而惡惡已甚,見一惡終身不忘?!闭鄙屏?、嫉惡如仇的鮑叔牙根本不適合為官,更何況齊桓公身邊那四位寵臣——易牙、豎刁、開方、雍巫,都是一些阿諛諂媚的奸佞小人,鮑叔牙怎么可能斗過他們?搞不好隨時都能送掉性命。 鮑叔牙在得知管仲的臨終之言,并沒有絲毫的不滿,反而面對來離間的易牙哈哈大笑說:“管仲公而忘私,不講私人交情,推薦隰朋是為國為民考慮啊。如今我任寇一職,有權趕走那些奸臣,已經(jīng)很滿意了。如若真讓我做了宰相,你還能在這里嗎?” 管仲是個聰明人,他很了解齊桓公在失去自己后,肯定還會重用那四個奸佞小人,所以他不想置好朋友于危險之中,不讓他為相,是最好保全好友的方法。 果然,不到一年,齊桓公竟被四個小人封住宮門,病餓而死。而他的兒子們?yōu)闋幫跷?,根本沒注意到父親已死,竟然在六十七天后才替齊桓公發(fā)喪…… 由于管仲臨死不薦鮑叔牙,鮑叔牙終得善終。 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相知的基礎上,而管鮑之交,其相知之深厚,其友誼之純粹,千載之下仍然讓人感動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