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足跡是恐龍在溫度、粘度、顆粒度非常適中的地表行走時留下的足跡。它是化石的一種,也可以看成是留在巖層中的一種沉積構造。 動物在一生中要走許許多多的路,如果每一步的腳印都能保存下來,的確相當多。有人推算過:一匹馱貨物的馬一天之內至少要走六千步,如果每走一步四個腳都留下腳印的話,這匹馬一天至少要有兩萬四千個腳印。按這種方法推算,一條恐龍一生要留下多少腳印啊!但事實上已發(fā)現的恐龍腳印化石并不是很多,甚至是稀少的。這是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動物的腳恐龍足跡印是不能保存下來的。在干硬的地面上,動物走過以后只能留下淺淺的印痕,隨之便消失了。假若地面過軟,含水量較高,流動性較大,腳印會很快被周圍流動的泥沙埋沒。 只有當泥沙的溫度適當時,腳印才能被保留下來。更重要的是,印有腳印的層面要適時地被外來的沉積物所覆蓋,過早或過晚都不能形成足跡化石。所以腳印化石是大自然用天然的錄像機為動物活動錄下的“特寫鏡頭”,是自然歷史的腳印。 ![]() ![]() ![]() ![]() ![]() ![]() ![]() ![]() ![]() ![]() ![]() ![]() ![]() ![]() ![]() ![]() |
|
來自: 玉稻筱麥坊米 > 《地球 地理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