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譯31-35譯者:長弓中國 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 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 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譯文 兵戈者,不祥之器,人們都厭惡它,所以有道者不用。君子起坐以左為貴,用兵時則以右邊為貴。兵戈是不祥之器,不應(yīng)該成為君子的工具,只是迫不得已才使用,恬淡為上,取勝了也不歌頌贊美,歌頌贊美戰(zhàn)爭的勝利,是樂于殺人。若以殺人為樂,則不能讓這樣的人得志于天下。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發(fā)布文告以喪葬之禮對待,殺人很多,要真切哀悼他們,打了勝仗要以喪葬之禮處理。 32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 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譯文 (內(nèi)里之)道也是永恒的,無法用概念指稱,是真實質(zhì)樸的,雖然小,但是沒有人能降服它(因為它本是萬物之主)。侯王若能保守內(nèi)里的、來自道的、質(zhì)樸的、微小的本我,萬物將自動處于賓位。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民不用下令也能自然和諧。一開始已經(jīng)制定了名位,名位既然有了,也就應(yīng)該知道名位所規(guī)定的界線,知道界線就可以避免危險(此處是厘清名、實、責的意思)。(持守本我,厘清名、實、責,就)如同大道運行于天下,好像河流順暢地歸于大海。 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 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 能夠準確地判斷別人是有智慧的人,但是只有能認識自己本我生命的才算明白生命的意義。能夠戰(zhàn)勝別人可謂有力,但是能戰(zhàn)勝外在對自己的誘惑才是強大。在物質(zhì)方面能夠知足就是富有,能堅強不懈的可謂有志,但是不喪失本我使命的作為才能長久,身體死亡而生命不亡的,才是真的長壽。 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 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 其大。 譯文 大道無所不在,沒有空間(或時空)限制(可以在左也可以在右)。萬物依靠其存在卻講不出來,因其成功卻沒有其名號(不名有,“不有名”倒裝)。養(yǎng)育萬物卻好像沒有做萬物的主人,稱得上微小了;但是,萬物都向其回歸卻不知道不認識這個主人,稱得上至大。因為其從不自大,所以能成其大。 35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出口,淡無味。視 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譯文 秉持大道,可以與天下人往來,往來不會有任何災(zāi)害,平和安泰。音樂和美食,能讓過往的客人止步,道出口,淡無味:(因為它以至小內(nèi)在于萬物),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到,用起來卻用不完。 |
|
來自: 昵稱30339968 >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