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盡方法的讓孩子符合我的期望 我想讓孩子“好”,所以總想給孩子我“認為”好的東西。 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很羨慕別人能學習鋼琴,特別羨慕能隨意能表演的人。當自己有的孩子,內(nèi)心其實特別期望她能這樣。所以不論是什么樂器,但凡她不是特別反感,總想讓她試試。 第一次學習是鋼琴,當時女兒三年級,頭一兩個月是新鮮期,還能正常規(guī)律的練習,第三個月開始,她開始慢慢懈怠。 女兒總是這樣,做什么事情都是新鮮勁的時候特別認真,試試以后就變得沒有太大興趣。我也特別不喜歡她這樣的性格。為了這類事情,沒少和孩子爭吵。 后來才突然明白,想學習鋼琴的是我自己,不是女兒自己的愿望。雖然她是我的女兒,但她的人生是她的,我不能把自己人生的遺憾強加到她的身上,強制讓她幫我完成。 那一瞬間我才明白,在這件事上,我并不僅僅單純的為她好,更多的是想彌補自己,“如果我的孩子擁有,就像我已經(jīng)擁有一樣”。
二、生氣時用消極態(tài)度和情緒對待孩子 我與侄子關(guān)系比較好,小時候他特別乖,屬于老師親戚都夸贊的“好”“乖”孩子,特別聽話。 初中后他逐漸叛逆起來,高中以后更是與父母關(guān)系特別差。變得特別“不聽話”。他告訴我一件事情。 在他小學時,班里的男同學下課后都會聚在一起聊昨天看的一個日本動畫片。他也很想融入,因為侄子平時就要幫著老師監(jiān)督?jīng)]有寫作業(yè)的人,有些同學已經(jīng)很“討厭”他了。 那天他在吃飯的時候看了電視,正巧被回家的爸爸看到了其中“打架”的場景,還知道這是“日本動畫”(侄子爸爸討厭日本),并且還在吃飯的時候違規(guī)看了電視,十分生氣的訓斥了他。 當時他才4年級,印象卻十分深?,F(xiàn)在他喜歡的東西,如果知道父母不喜歡的,絕對不和他們提。 在我們看來,可能只是很小一件事,但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小事就是這么多,變成了現(xiàn)在孩子能更自由的時候,不再愿意和父母溝通,因為小時候孩子很需要我們理解和溝通的時,我們因為自己的不理解無法體諒,而用消極與情緒粗暴的對待了他們。
三、誤讀挫折教育 我們總?cè)菀渍`解挫折教育,在孩子最需要關(guān)愛和理解的時候,沒有給他更多的支持。 “現(xiàn)在的生活壓力大,競爭激烈,我們想孩子從小就能培養(yǎng)對抗挫折的能力,不能太脆弱敏感,現(xiàn)在這么脆弱,以后真的碰到大事該怎么辦?眼見新聞媒體里考不好就輕易自殺的輕生學生,真是讓父母擔心?!?/p> 因為這樣的想法,有時無意識鍛煉孩子,讓她多經(jīng)歷,想著小時候挫折多點,長大以后承受力就會更強。沒想到這樣的結(jié)果,不僅沒有讓孩子真的面對挫折,反而在碰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完全不想我在旁邊。 比如有段時間,孩子學業(yè)跟不上去,記憶力總是不好,背古文總是忘,她一個人的時候還能好好的學習,但凡我去看看她的學習情況時,就很容易發(fā)火大喊大叫。
四、總以為嚴厲就是對孩子好 “嚴師出高徒”,“慈母多敗兒”,“棍棒出孝子”。 我們從來不打孩子,不管多生氣這點都會盡量控制,但還是深受“嚴厲”,“嚴格”的影響,在很多事情上,有的時候是裝著硬著心腸,有的時候是真的硬著心腸逼孩子去做。 雖然孩子確實去做了,但當他真的擁有更多自主的機會時候,就會反叛。 侄子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以往過年春聯(lián)都會由他寫,備受鄰里稱贊,今年春節(jié)由于剛和他爸爸吵了一架,看到毛筆的時候憤然離去。 我硬拉著他陪我去買了一幅春聯(lián),趁機說起他以前很喜歡書法,為什么今天生這么大氣?他冷漠的跟我說:小時候確實喜歡過,但自從家里規(guī)定每天一定要練習1個小時,風雨不改,還要參加各種比賽等等后,他就一點兒喜歡都沒有了。 他問我:“寫得好又怎樣?” 我們的簡單的嚴厲,有時能讓孩子收獲技能,但或許也缺少了對孩子的理解?
五、完全保護孩子免于悲傷,急于樂觀快樂 孩子體會傷心和痛苦對他們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們需要去學會如何處理悲痛。 當我還是學生時,曾經(jīng)關(guān)系很好的一位鄰居哥哥離世了,在外讀書的我一點兒都不知情,還是到了假期,我才從其他人的聊天中知道這個事情。 我曾經(jīng)問過父母為什么要瞞著我,他們解釋說“人已經(jīng)死了,告訴我的話只能是影響我的學習,而且每個人都會有這一天的,很正常”。因為這個回答,我甚至有些痛恨讀書,因為這件事情,在面對“悲傷”、“逝去”的時候,我總顯得手足無措,無法排解,內(nèi)心十分痛苦。 面對悲傷:孩子們需要父母的幫助,傾聽他的悲痛,接納他的恐懼、憤怒及不解等等。這也需要父母自己能做到正面恐懼。相信我,當你真的正面了悲傷、恐懼以后,你也能很自然的回歸陽光與平靜。 總結(jié)一下: 1.不要用情緒對待孩子,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先處理自己的情緒,然后與孩子進行溝通。 2.嚴厲教育是彈簧,壓得越緊以后反彈越高,徹底脫離你的掌握。 3.挫折教育不是讓孩子去經(jīng)歷挫折、試圖讓他們麻木和習慣,沒有父母的關(guān)愛。孩子不可能對挫折“習慣”。 4.孩子有孩子的人生,父母有父母的人生,擦掉我們腦海里“孩子應(yīng)該是這樣的”,認真的看看孩子。 5.學會讓孩子接受悲傷,不要害怕他們暫時沉浸在悲痛之中,當你們一起正面悲傷、恐懼后,就能很自然的回歸陽光與平靜。 6.我們都是好媽媽好爸爸,只是也總是會犯錯,會成長。 |
|
來自: 5veryhappy > 《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