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脩一詞雖然古老卻并不冷僻,今人常有提起并訓解為學費。古人也討論束脩。但話題重點不在學費,而是考辨其詞義多解以及緣由。僅本人所閱古籍文獻,束脩一詞存有四解。一為贄禮,即學費。二為年齡,即十五歲男子。三為修飾,即束帶裝飾。四為檢束修德,自我約束。 “束脩”一解 束脩一詞早見于經(jīng)書,以《論語·述而篇》與《禮記·少儀》中兩句話較為流行。《論語》云:“子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宋儒朱熹注云:“脩,脯也。十脡為束。古者相見,必執(zhí)贄以為禮,束脩其至薄者?!保ā端臅戮浼ⅰ罚└褪歉扇?,脡是干肉量詞。十脡兒干肉為一束,故曰束脩。朱子認為此束脩是古人見面禮中較輕者,以小禮聊表敬意而已?!抖Y記》云:“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睗h儒孔安國注云:“束脩,十脡脯也。”乘壺酒之乘為數(shù)詞,即四壺酒。束為肉脯數(shù)量詞,十條肉脯為一束。此十條肉脯說最流行,可算“束脩”一解。 “束脩”二解 “束脩”不僅載于經(jīng)書,漢代以后又常見史書?!稘h書·王莽傳上》:“竊見安漢公自初束脩,值世俗隆奢麗之時?!边@句話是大司徒陳崇稱頌王莽所言,安漢公即王莽。唐儒顏師古注云:“束脩,謂初學官之時?!笔懺诖吮硎灸挲g?!逗鬂h書·伏湛傳》:“南陽太守杜詩上疏薦湛曰:……臣詩見故大司徒陽都候伏湛,自行束脩,訖無毀玷,篤信好學。”唐李賢注云:“自行束脩謂年十五以上。”李賢明確束脩意為十五歲以上。此二處“束脩”不再是十脡肉脯詞義,皆喻意年齡。此可謂“束脩”二解。 “束脩”三解 西漢桓寬《鹽鐵論·貧富》卷四云:“余結(jié)發(fā)束脩,年十三幸得宿衛(wèi)?!边@句話是桑弘羊說自己十三歲得宿衛(wèi)之官?!妒酚洝て綔蕰份d有此情節(jié):“弘羊,洛陽賈人子,以心計,年十三侍中。”此條“束脩”意為修飾,非指十五歲之年齡,桑弘羊十三歲即任侍中。《后漢書·延篤傳》:“且吾自束脩以來,為人臣不陷于不忠。”李顯注云:“束脩謂束帶修飾?!鄙:胙蚺c延篤皆自言“束脩”,此二處用法既非十脡肉脯又非十五歲之年齡,意為束帶修飾。此可謂“束脩”三解。 “束脩”四解 《后漢書·皇后紀上》:“先公既以武功書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孫,故能束脩,不觸羅網(wǎng)?!崩铒@注云:“言能自約束修整也?!边@個束脩表示自我約束修養(yǎng)?!稌x書·虞喜傳》:“內(nèi)史何充上疏曰:伏見前賢良虞喜天挺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贝颂幍氖懥⒌屡c前款意思一樣,亦為檢束修德。此為“束脩”四解。 上述四種“束脩”,其詞義顯然存有區(qū)別。由是引發(fā)古人對“束脩”諸多考辨。 古人考辨 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束脩義》卷三:“束脩其義不一?!墩撜Z》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叭硕嘁抖Y》'男贄玉帛禽鳥,女贄榛栗棗脩’以為束脩者,束,脯也。用束脯以為贄爾?!职础逗鬂h·馬援傳》注云:'男子十五以上謂之束脩?!豢梢允懼畣柌怀鼍骋桓耪撘病!短垂吩疲?古之大夫束脩之問不出境?!酥允憺槭邽榉鞘??!逗鬂h》杜詩薦伏湛曰:'自行束脩。訖無毀玷?!ⅲ鹤孕惺懼^年十五以上?!堆雍V傳》注:'束脩謂束帶修飾?!?o:p> 吳曾首先認為束脩一詞多義,不可一概而論。其后列出贄禮、男子十五歲、約束德行、束帶修飾等詞義場合。 宋王楙《野客叢書·束脩》引述吳曾《漫錄》說法。王楙云:“觀《鹽鐵論》,桑弘羊曰:'臣結(jié)發(fā)束脩得宿衛(wèi)?!苏黩灊h人之語,以束脩為束帶修飾矣。且在馬援諸人之先,無可疑者。然又觀《北史》,'劉焯不行束脩,未嘗有所教誨’,此又可以驗 明高拱《問辨錄·論語》卷五云:“束脩未詳,不可強解。若以為執(zhí)贄相見,則斷乎不然。圣人教人之心無窮無往非教,豈待執(zhí)贄以來而始教耶?”高拱此條訓解有一定代表性,認為孔子有教無類,不是非以十脡肉脯為贄禮才教誨。比如元代學者陶宗儀《說郛·述而》卷三中:“人能奉束脩于吾則皆教誨之,此意失也。吾謂以束脩為束羞則然矣,行吾而教之非也。仲尼言:小子灑掃進退,束脩末事,但能勤行此小者,則吾必教誨其大者。”陶宗儀認為把束脩當十脡肉脯可以,但不能認為孔子非此不教。小孩子勤快懂事, 這一說法姑且可解《論語》,但不適用他處“束脩”。比如前述《禮記·少儀》及《唐六典》“國子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壺,脩一案為束脩之禮”等?!短屏洹访鞔_為“束脩之禮”。所以高拱之說似亦有些強解。 清程大中《四書逸箋·束脩》卷一云:“束脩解有二,《鄧后紀》云:'故能束脩,不觸網(wǎng)羅。’注:以約束脩整釋之。他如鄭均束脩安貧,恭儉節(jié)整?!恶T衍傳》:'圭潔其行,束脩其心。’……朱子據(jù)經(jīng)釋經(jīng)不得取史傳相詆?!墩撜Z類考》主集注:脩脯義獨疑,十脡為束之說,古今不相通?!雍V云:'吾自束脩以來為臣子,忠孝不諂凟?!庹咧^,十五以上。此又一義?!背檀笾辛_列了“束帶修飾”、“修養(yǎng)德行”、“十脡肉脯”、“十五歲以上”,亦大體四說。 結(jié)語 以上幾位古代學者對“束脩”詞義作了大致考辨,而問題出在哪里皆未能詳解。本人閱得清段玉裁《說文注》中一句話,即“經(jīng)傳多假脩為修”。段玉裁馀外雖再無他言,但提供了一條考辨線索。其所言“經(jīng)傳”應泛指古代典籍。古人在著述或傳抄文獻時,把“脩”與“修”相混淆了。修、脩皆為古字。按《說文》部首分法,修在彡(shan)部,意為修飾。脩在肉部,意為肉脯。大致自漢代以后,脩、修混用。學者未刻意區(qū)分或流傳中誤抄,以致后世用法、訓解不一。若辨別詞義,惟以語境不同而各自意會。《王力古代漢語字典》:“修是修飾,脩是肉脯。漢隸以后,修飾的'修’多混作'脩’,但肉脯的'脩’決不作'修’?!?span lang="EN-US"> 明人周祈《名義考·束脩》:“漢和帝詔束脩,良吏《伏湛傳》:'自行束脩,訖無毀玷?!懡灾^檢束脩飾?!短垂?古之大夫束脩之問不出境’與《論語》'束脩’二'脩’字當從'肉’?!妒贰?束脩’之'脩’當從'彡’,今亦從'肉’?!兑住访戅o立誠,《書》慎闕身脩,皆從肉。亂已久矣,不獨史也。” 本人頗認同周祈的概括。經(jīng)書之“束脩”多作贄禮肉脯解;史書中“束脩”常作修飾約束解。而古籍文獻皆寫作“脩”。所以在訓解束脩時,經(jīng)書之脩取肉部,史書之修為彡部。如此則皆可說通。惟何時何人把修脩混淆,已無法考證。《周易·乾傳》“脩辭立其誠”、《尚書·皋陶謨》“慎闕身脩”(本人按:《四庫》本此二脩已寫作修。史書修、脩混用)之“脩”皆為“修”義,古人卻皆寫作脩,從肉。而經(jīng)書地位崇高,歷代學者輕易不改動。其始作俑者已不可知。大體判斷經(jīng)書混用在先,史書混用其后。如周祈所言“亂已久矣,不獨史也?!?o:p> 本人曾與一位做古籍文獻整理的年長朋友言及此類事。朋友系專門家,乃曰:“古籍整理最忌諱隨便改字,即便訛字亦不可亂動,可以在后面作注或??庇洝1A粼质菫橹烈??!笔懼蕖⒚懸苍S就是一例,以致后世諸多學者為此大傷腦筋,而終不得其根由何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