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玄圭 出品:婚姻與家庭雜志(ID:hunyinyujiating99),轉(zhuǎn)載請告之并注明以上信息,否則追究侵權(quán)責任 你知道嗎, 所有的家庭關(guān)系, 無非都是信任、 接納與尊重。 沒有人會否認,王菲的真性情總能讓我們感受她人生的傳奇。而作為她的女兒,竇靖童的明星氣場也日漸強大。 不論是在音樂上的出眾才華,還是在情感生活里的率真、勇敢,同樣讓我們看到了,一個19歲女孩與眾不同的奇幻世界。 19歲的竇靖童最近接受采訪,被問到如何看待媽媽王菲和謝霆鋒的感情。 這孩子淡定應答:“我尊重媽媽的選擇,她開心就好?!?/span> 又被問到會不會對父親竇唯失望?因為2015年,有人在地鐵里發(fā)現(xiàn)他發(fā)了福、禿了頂,往日英俊倜儻的形象全無。 竇靖童依然笑著回應:“我覺得挺好的,只要他開心就好?!?/span> 據(jù)說看到這個訪問的人,不再只是覺得王菲是個好媽媽,而是羨慕了她生了個好女兒! 羨慕歸羨慕,如果你的父母也像王菲一樣敢愛敢恨,結(jié)婚、離婚再戀愛,你會像竇靖童一樣,選擇尊重他們的個人選擇,覺得只要父母開心就好嗎? 這是個容易聽懂,但不太可能做對的問題。 父母要尊重孩子,但是當孩子長大,有了獨立思考和行事能力時,是否也要尊重父母? 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孝順與反哺?恐怕很多人沒想過,或者想得過于簡單。 撫養(yǎng)之恩當然得反哺;我們獨立了、能賺錢了,當然要給父母好吃好喝,就像小時候我們從父母那里獲得的那樣。 但是,父母要的,可能不止這么多。他們也會“貪心”,也會明知道我們反對卻偏要一意孤行。 我爸55歲那年,我媽去世了。 各種考慮商量后,我決定把他接到北京來。 但話沒說完,他大手一揮:“不去!哪兒都不去!就在這里陪你媽!” 我勸他,家里冷冷清清,沒人給你做飯,醫(yī)療條件也一般。 但人家就是不領(lǐng)情,死活都不來我這里享清福。 然后不出一年,這老頭,竟然要給我找個后媽!我真跟他急了。 守在故土,原來不是為了陪我媽! “也不結(jié)婚,就搭伙過日子。人本分善良,跟你媽一樣……”他沒敢打電話給我,發(fā)了這樣的一條短信。 我直接打電話過去:“我!不!同!意!你現(xiàn)在馬上、必須來我這里!?!?/span> 老爸找來了托兒,讓親威替他質(zhì)問我:“你憑什么管大人的事兒?而且這樣對你和他都好啊!” 我憑自己是他閨女,憑我每個月還要給他生活費,憑我不搭理他的話,他晚年就會無依無靠! 托兒說:那是你的自以為是。 然后,老爸也自以為是了一回,讓那阿姨進了門。 氣憤難平!傷心透頂!太不聽話了! 之后半年,我一個電話都沒給老爸打,老爸打來的電話,統(tǒng)統(tǒng)拒接。春節(jié)不回家,年貨甭想!紅包沒有!電話照樣不打! 終于,這老頭兒扛不住了。 我舅轉(zhuǎn)告我的:我老爸大過年的竟然哭了。因為我不高興,有“新歡”陪伴他的這個年,他竟然過得一點都不開心。 “但是……”我舅話鋒一轉(zhuǎn)說:“你爸前幾天生了場大病,幸好那個阿姨及時送醫(yī)……” “為啥不告訴我?” 你不接電話啊,再說告訴你有什么用,隔了1200公里地! “你爸連飯都不會做,不找個人沒法兒過!”“在北京他人生地不熟的,去你那兒也沒法兒過!” 我無言以對,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我們是父女沒錯,但是他是他,我是我,我們兩個人,是各自生長的獨立個體。 想了些日子,如果我的接納與尊重,會讓老爸過得開心,那就這樣吧! 不然呢?非要等到失去(或者差點失去),才會猛然醒悟:其實當我們成年,也應該把一直以來向父母要的尊重,多少得還點回去吧。 比如他們其實更喜歡老家的幽靜與閉塞,不愿意住在你大城市的家里;比如他們更喜歡吃清淡簡單的飯菜,不愿意動不動就下館子大魚大肉;比如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真的不想再受累給你帶孩子;比如他們中的一位先行辭世,剩下的那一位想再想找個人過余生,不是老不正經(jīng),而是真的生活所需…… 一位家境優(yōu)渥的朋友,母親離世時,父親70歲。父親不愿意來她家,她依了,花錢給老人請了保姆;父親想帶兩個妹妹出國旅游,費用不菲,她二話不說就包了;父親被一家科研機構(gòu)返聘,要到外地工作兩年,她竟然,也答應了。 然后父親說,他想再婚。 她立馬警惕:女方啥情況? 小父親15歲,來自小城市,有個上大學的兒子…… 不可能!分明是圖您錢財來的。 父親說,我馬上立遺囑,把兩套房子都給你,存折也給你。 “丟不丟人?!”她第一次對父親發(fā)飆。 “當年你愛上有婦之夫,我讓你三思,但你說只是通知我,讓我尊重你的選擇;那時家里人都說你丟臉,但我從來不這么認為,因為我想做個尊重孩子的父親!” 父親的話,讓這位朋友震驚又傷心。 但她還是丟下一句話:“要她還是要我?” 父親就是父親,他當然要女兒。選擇放棄自尊,成全女兒的尊嚴的,這也是父親。 不久之后,老頭兒突然走了。一個人走的,第三天才被鄰居發(fā)現(xiàn)。 幾乎與此同時,這位朋友接納了她20歲的兒子愛上一個31歲的離異女人。 她想時光倒回,當父親告訴她想再婚時,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太好了!您開心就好!” 因為,她終于知道:存款、房子和所謂的尊嚴,都遠沒有父母開心(健在)來得珍貴。 可是,一切都太遲了。 所以,別等到失去后才幡然悔悟,別思前想后了才覺得孝順父母要把“尊重”二字放首位。 其實,父母之于子女,夫妻雙方之間,子女之于父母,所有的家庭關(guān)系,無非都是信任、接納與尊重。 《論語·為政》中的兩則孔子語錄: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之?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大意是:沒有仁愛只有物質(zhì)的孝順是虛假的,與牲畜沒有差別。 孔老先生有點言重了。只有那些連父母都不供養(yǎng)的子女,才和牲畜沒有區(qū)別。但是老夫子這句話,卻直指孝順的終極目的:懷有一顆仁愛之心,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