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死在什么地方?杜甫死后葬何地
關干杜甫最后的葬地,歷史上通常有四種說法。分別是:湖南的耒陽縣、岳陽縣、平江縣以及河南的偃師縣。 《耒陽縣志》記載說,杜甫開始時為避戰(zhàn)亂到蜀,“往依嚴武。武卒,蜀亂,復移夔州。大歷三年下峽,至荊南,游衡山,將適郴州,依舅氏聶十二郎,僑居耒陽?!碑敃r正好趕上大降大鬧,江水暴漲,杜甫很久都沒有食物。聶氏縣令乘船出迎,并贈牛肉和白酒給杜甫。有一天晚上杜甫大醉,住宿在江上的酒家,結果被水淹死,只遺落一只靴子在江上,聶氏縣令只好將靴子做墳。其它史書如新、舊《唐書》也都這樣記載。由此可以看出,杜甫死后連尸體都沒有找到,那么來陽的杜甫墓其實只是一個埋其靴子的衣冠冢。據說,這個墓在耒陽縣城北郊二里,建于南宋理宗景定年間(1260?1264),明朝嘉靖年間曾為當時的知縣馬宣重修過。 而唐朝鄭處晦《明皇雜錄》等書也認為杜甫死于衡州來陽,葬于縣城北耒江左畔。但是這個墓杜甫的權厝冢,并不如前文所說的“尸體不存”?!顿葞熆h志?陵墓志》記載,唐憲宗元和八年時,即杜甫死后的第四十三個年頭,杜南的孫子杜嗣業(yè)“啟子美之柩,襄拊事于偃師”,實現了肌父歸葬袓塋的遺愿。那么究竟在偃師的什么地方?有史料說是在偃師砝西土樓村,也有說是在首陽山,各種看法讓人感到疑惑。 唐朝詩人元稹曾經應杜甫孫杜嗣業(yè)的請求撰寫過《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這篇墓志銘對于確定杜甫的葬處有著重要的意義。銘中說:“適遇子美之孫嗣業(yè),啟子美之柩之襄,拊事于偃師。途次于荊,雅知余愛其大父之為文,拜余為志。辭不能絕,今因系其官閥日銘其卒葬云……甫字子美,……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岳陽,享年五十有九?!米釉蛔谖?,病不克葬,歿,命其子嗣業(yè)。嗣業(yè)貧無以給喪,收拾乞丐,焦勞晝夜,去子美歿后四十余年,然后卒先人之志,與足為難矣。”這一段記載可以說是確定杜甫墓究竟是在偃師還是在湖南岳陽,或是在平江此三種說法的重要依據。 后人參照元稹的墓志銘以及《湖南通志》、《巴陵縣志》、《平江縣志》等文獻,認為杜甫在耒陽死后,其子杜宗武并沒有繼續(xù)南下,而是舉家移居岳州(即今湖南岳陽),并將葬于耒陽的父親的靈柩暫時厝干此,所謂元稹所說的“旅殯岳陽”?!栋土昕h志》即記載說,“杜甫墓在岳州,今不知其處。按元微之(元稹)墓志,扁舟下湘江,竟以寓卒,旅濱岳陽,是杜墓在岳陽也。元和中,孫嗣業(yè)遷墓偃師,后人遂失其殯 處?!焙笕藢ふ医裉斓脑狸枺瑳]有找到杜甫的墓地,也沒有找到杜南的后裔。但是后來在《平江縣志》中找到了一點線索:今天汨羅江畔的湖南平江縣小田村有杜甫墓,還有杜甫的后裔。進而考察出,平江在唐代稱為昌江,隸屬于岳州,因此“旅殯岳陽”就是權葬岳州昌江。后來,杜嗣業(yè)將祖父杜甫的靈柩遷冋了河南偃師縣西土樓村的祖塋。據《藝文志》記載,清朝乾隆年間,偃師的杜公墓被村民侵成麥地,后邑令朱續(xù)志找出了杜甫墓的遺址,并造壟樹碑表示紀念。 也有人認為杜甫原本就病逝于平江,而不是耒陽,所以他的墓所就在平江小田村。杜甫死后,杜宗武貧困無力遷葬,也在平江病逝。再加上當時的戰(zhàn)亂,所以杜宗武、杜嗣業(yè)這一支就一直在平江留了下來,一方面也方便祭守墓地。清朝同治年間,張岳齡在實地考察偃師后,寫了一篇《杜工部墓辨》,指出偃師既無杜甫墓,也沒有杜氏后代。李元度的《杜工部墓考》也這樣說,認為“岳屬別無杜墓,遺跡在小田無疑”。 關于杜南究競葬于何處的爭論仍在繼續(xù),一直沒有得到一致的看法。戰(zhàn)亂中的杜甫受盡了苦難,死后他的去處依舊是一個未解的迷。這是詩人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