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城市的名字源自于拉丁文“Franconofurd”,意思是“法蘭克人的渡口”。它位于陶努斯山南面的大平原上,臨近美因河與萊茵河的交匯點,美因河穿城而過,市中心和老城區(qū)在美因河北岸,近郊薩克森豪森區(qū)在美因河南岸。法蘭克福有著古老與現(xiàn)代的完美結(jié)合,既有商業(yè)化的動感,又有歷史性的沉淀;既有中世紀前的古韻,又有時尚潮流的新風。這座城市我們舊地重游,故而摒棄走馬看花的方式,要逛街老市區(qū),漫步美因河。
從火車站乘上兩站路就來到羅馬貝格廣場(Romerberg),這里是法蘭克福老城的中心,最早是城市的集市中心。到中世紀時成為城市里最大的廣場,二戰(zhàn)時被摧毀,戰(zhàn)后重建。 廣場東南面,東面有一排半木結(jié)構(gòu)的老屋。 廣場西面三個連體的三角形階梯山墻頂?shù)母缣厥綐欠?,?405年以來至今一直作為法蘭克福的市政廳。門前高高飄揚著三面旗幟:歐盟旗、德國國旗和法蘭克福市旗。 廣場中央面向市政廳的正義女神噴泉,女神手持象征公正的天平。雕像是1611年豎起的,早先是沙石的,1887年換成了銅像。 廣場上這座建于1730年的巴洛克式建筑。以前是軍營和監(jiān)獄,1866年改為警察局。 廣場上這座尖塔形教堂,叫圣尼古拉舊教堂(Nicolai Kirche),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轟炸中幸免于難,這是座新教教堂于1260年作為宮廷禮拜堂建成。 廣場附近的保羅教堂是一座橢圓形的新教教堂,建于1270年,1787年開始改建,1833年建成并被升為路德新教的主教堂。1848-1849 年用作法蘭克福國民議會的所在地。1944年毀于戰(zhàn)火,戰(zhàn)后作為民主的象征被重建。如今內(nèi)部已經(jīng)不再作為教堂使用,而是各種展覽和活動的舉辦場所。 進門參觀不見教堂圣像,而改建成兩層,底層展覽,二層會場。 圣保羅教堂旁,保羅廣場上的德國革命統(tǒng)一紀念碑。 市政廳與保羅廣場上的北樓之間的嘆息橋。 由羅馬廣場東側(cè),可以看到法蘭克福大教堂,這是一座哥德式建筑,因曾是德國皇帝加冕的教堂,又稱為“皇帝大教堂”。從14世紀迄今,主樓高95米。已有600年的歷史,雖幾經(jīng)戰(zhàn)火,仍能幸免于難。教堂的寶庫內(nèi)陳列有大主教們在加冕典禮時所穿的華麗衣袍。 歐盟中央銀行,這里也是歐元的發(fā)行地。 歌德于1749年出生在法蘭克福。故居在二戰(zhàn)中被完全被壞,戰(zhàn)后修復。歌德在此渡過了他少年時代到青年時期,在此他寫下了著名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等作品的初稿。 有軌電車穿行市中心 采爾步行街是歐洲著名購物街之一,是德國極有名最繁忙購物街,號稱“步行者天堂”。與采爾大街相連的是歌德大街,那兒主要是高檔時裝,席勒大街則以家居用品為主。 采爾大街上大商場門口的雕塑 逛了法蘭克福老城,下午要去美因河畔散步,探訪世界聞名的博物館景區(qū)。 (未完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