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大仙,常駐靈山腳下的玉真觀。金頂大仙在《西游記》中出現(xiàn)了兩次,第一次是在《西游記》第八回“我佛造經(jīng)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中,原著道:“那菩薩到山腳下,有玉真觀金頂大仙,在觀門首接住,請菩薩獻茶。菩薩不敢久停,對大仙曰:今領(lǐng)如來法旨,上東土尋取經(jīng)人去。大仙道:取經(jīng)人幾時方到?菩薩道:未定,約莫二三年間,或可至此。遂辭了大仙,半云半霧,約記程途。有詩為證。” 金頂大仙一出場,便引來了眾多讀者的不解。西天靈山腳下為何有個道觀呢?為何還有一位金頂大仙呢?這樣的安排究竟是何道理?我們帶著這一連串的疑問讀《西游記》,讀到最后也無法弄清楚金頂大仙為什么出現(xiàn)在這里。他下一次出場是在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 原著道:“大仙笑道: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觀音菩薩哄了。他十年前領(lǐng)佛金旨,向東土尋取經(jīng)人,原說二三年就到我處。我年年等候,渺無消息……大仙道:且住,等我送你。行者道:不必你送,老孫認得路。大仙道:你認得的是云路。圣僧還未登云路,當從本路而行……那大仙笑吟吟,攜著唐僧手,接引旃壇上法門。原來這條路不出山門,就自觀宇中堂穿出后門便是。大仙指著靈山道:圣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藹千重的,就是靈鷲高峰,佛祖之圣境也……仙道:圣僧,你與大圣、天蓬、卷簾四位,已此到于福地,望見靈山,我回去也……”。 按照原著的描寫,這金頂大仙只有一個任務(wù),迎接唐僧師徒的到來,指引他們上山。的確,與他有聯(lián)系的只是這一個任務(wù)。但他出現(xiàn)在靈山,并且有自己的道觀,這點就不那么簡單了。通過原著的兩次描寫,我們可以弄清楚金頂大仙在靈山腳下做什么,以及他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請菩薩獻茶: 金頂大仙“觀門首接住,請菩薩獻茶”這點很正常,觀音菩薩一直在南海,來一趟靈山,金頂大仙見到她,與她喝茶聊天敘舊,這點也正常。但有一點不正常,哪一點?金頂大仙為何知道觀音菩薩的行蹤。從這一點來看,不是常駐靈山的仙佛到達靈山,金頂大仙都是清楚的。只要有靈山非常駐仙佛來此,離開之時,金頂大仙都要迎接,并且喝茶敘舊。喝茶聊天,聊什么?聊為什么來靈山,聊離開靈山之后的去向。 為何要這樣做呢?這是金頂大仙的職責所在。也就是說,金頂大仙在靈山腳下的職責就是對進出靈山的非常駐仙佛進行備案,弄清楚他們來往的目的。 被觀音菩薩哄: 金頂大仙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因為他要對來往靈山的非常駐仙佛備案以及了解來往靈山的目的。唐僧師徒取經(jīng)是大事,他作為道教天庭的神仙,一定要對此事了解清楚。金頂大仙得知唐僧師徒二、三年便可到達后,便一直在等。一年又一年,等了十幾年才等到。唐僧師徒進入靈山必須經(jīng)過他,一旦唐僧師徒進入靈山,金頂大仙又不清楚,那就是天大的失職。到那時,他也只能被貶。 等我送你: 金頂大仙告訴唐僧,他要送唐僧上山。孫悟空說清楚路,大仙說孫悟空不清楚。此處,不是清楚不清楚路的問題,而是一個交接的問題。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已經(jīng)是佛門弟子,有了自己的佛門法號,可他金頂大仙還是稱呼他們“大圣、天蓬、卷簾”。在整個道教體系里,他們依然是道教天庭的官員,而唐僧也只是個凡人。將道教天庭的官員、人間的凡人送入佛教的事,必須由他金頂大仙來做。因此,我們也看到了佛教弟子不來接唐僧師徒,而是由金頂大仙送到指定位置,再由佛教弟子來接,這就是交接。有了這樣的交接,唐僧師徒才能名正言順的成為佛家弟子,真正的修成正果。 看完上述三點,大家想必也能猜到金頂大仙是怎樣的角色了。他的玉真觀是道教天庭駐靈山總辦事處,而他金頂大仙就是總辦事處的負責人。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對靈山的一舉一動進行備案,了解靈山發(fā)生的一切,然后向天庭匯報。除此之外,他還要傳達玉皇大帝對佛教下達的命令。 在道教天庭也有靈山佛教的人,只是靈山佛教也受玉皇大帝的管轄,地位相對低一檔,他們在天庭沒有辦事處,只有辦事員。 當然,大家不要認為這是一種間諜行為,這只是派出機構(gòu)。更不要認為這屬于大使館,大使館是國與國之間的事情,佛教屬于玉皇大帝管轄,算不上不同的國家。金頂大仙和他的玉真觀,更像是古代皇帝安排在諸侯國、藩屬國的一個機構(gòu),總理一切事務(wù)。玉皇大帝在自己所轄的佛教安排一個辦事處,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金頂大仙在靈山腳下的辦事處也是天庭管理三界的需要,是必須要有的。 想從第一篇看起?請關(guān)注我,“心空局變《西游記》”等你來辯。 歡迎關(guān)注我們唯一指定微信公眾號:第九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