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栗弗 寫在前面 閱讀是一種愛好,一種私人的與世界和睦相處的方式。作為一個讀的書還不算很多,但始終愛好閱讀的人,我想在這篇推送里分享一些我的閱讀經(jīng)驗,如何培養(yǎng)閱讀習慣以及如何完成一篇書評。 一 讀書有何意義? 也許你知道,讀書的意義大致是這幾點: 愉悅身心。讀到一本好書的那種快樂,相信你也感受過。 增加見識和提高思辨能力。文學類的書籍讓你感受語言的魅力,科學類的書籍為你提供科學知識,傳記類的書籍讓你旁觀一個人的一生,歷史類的書籍讓你借古思今……當你知識結構越完善,你就越懂得該如何獨立思考,而不陷入盲從的洪流。 用較短的時間掌握他人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的經(jīng)歷和收獲。我們無法主導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讀一本書只需要用幾小時或幾天時間,但卻可以讓你掌握作者幾十年甚至一生的經(jīng)歷和心血,性價比真的很高。 提高語言感受力和寫作能力。以看文字為主的讀書,自然不如看圖像來得輕松,因為費腦,反而能夠有效調動你的思維,看書的同時也是你思想狂歡的時刻,你能透過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進行思考,感受語言組織的魅力,學習組織語言的方法,從而提高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能力,而這兩種能力都能讓你脫穎而出,提高你的“核心競爭力”。 喬布斯說過:'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相比于旅行和花錢上課,閱讀是一個成本最低卻能夠提升自己的方法。很多人,尤其是成年人,是為了提升自己而進行閱讀,這一點不可否認。 但閱讀書籍真的可以提升自己嗎?能提升自己哪些方面?很多人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 我也曾經(jīng)對這個問題感到疑惑。剛進大學,聽了不少中文老師的課。當時讀了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書,但不甚理解,有些書我艱難的看完了,但是過了兩天就完全想不起里面的內容。比如當時我讀李澤厚《美的歷程》,還摘抄了很多段落,但其實很多地方都看不懂,讀完了摘抄完了也就忘記得差不多了,甚至摘抄的筆記也不會再去翻。 許多經(jīng)典的書籍,都不太容易讀懂,你有時候甚至會感受不到“好”在何處。但兩三年過去了,隨著閱讀量的積累,我對書的領悟能力卻不知不覺提高了,甚至學會了如何鑒賞書籍,對美學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于是我明白了,閱讀帶給人的常常是一種“隱形”的進步。打個不太貼切的比方,昨天我練車時,無意間把方向盤歪了一點點,教練說:“你懂得‘溫水煮青蛙’吧?開車時,小小的歪可能不在意,但會改變了整個方向?!遍喿x大概正是這個意思,你剛讀下一本書,可能沒感受到有什么進步和變化,但當你讀的書越來越多,你會有不知不覺的改變,可能體現(xiàn)在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上,也可能體現(xiàn)在你的談吐和氣質上。 二 紙質書 or 電子書 在讀書工具的選擇上,我是一個紙質書和電子書都推崇的人。對于尚沒有足夠經(jīng)濟實力又想要多讀書的學生,我很推薦以電子書的方式進行讀書,并且成功“安利”了不少朋友用起了kindle。 用電子閱讀器kindle讀書的好處: 首先是打破了閱讀的“壁壘”,所謂“壁壘”,就是你可以不受時間和金錢的約束進行讀書。比如前幾天,我想了解一下美國二十世紀的歷史,老師推薦我去看威廉·曼徹斯特的《光榮與夢想》,假如我想讀這本書的紙質版本,我可能得去學校圖書館借,就得花費計劃去圖書館的時間,搜這本書的時間,還可能面臨圖書館沒有這本書或書被借走的風險,當然我可以上網(wǎng)去買,那又要等幾天了。 但因為我有kindle,我當時直接去搜這本書的kindle版本,不花一分錢,五分鐘后就開始看這本書了。 其次是kindle質量輕,個頭小,可以隨身攜帶,可以大大提高碎片時間讀書的效率。平時一些碎片時間,比如坐車、等候、吃早飯時,我都會打開kindle進行閱讀。每次出遠門時,比如旅游和回家,我只需要這臺比巴掌大一點的小機器,就可以省去略干本紙質書所擁有的重量。同時kindle的容量非常大,裝下幾百本書都不是問題,帶著它,就像帶一個便攜式圖書館。 再次是kindle字體大小可以調節(jié),擁有紙質書閱讀質感,保護眼睛。這一點是很多人選擇kindle的初衷,我從高中就開始閱讀電子書(曾經(jīng)在一個屏幕只有手心那么大的MP4上看完《平凡的世界》)后來也用手機讀書軟件看了很多書,但是得知手機亮度會傷害眼睛甚至有青光眼危險時,就趕緊買了kindle,并把字體調大一點來照顧自己高度近視的眼睛……kindle界面不帶會反光,同紙質書的閱讀質感差不多。 ▲我用的是兩年前499的那款,好像在打廣告啊哈哈哈… 再再次是kindle有著隨時標記和記筆記的功能。當你用kindle讀書的時候,遇到有感觸的段落或者句子,可以隨時標記起來,順便短評,這個很有用,后面會再說。一本書讀完以后,進入目錄頁面就可以查看到自己的標記,這就是一份電子版的閱讀筆記了。并且,用kindle讀英文書,只要長按單詞就可以查到意思,這對于想要英文能力的寶寶是一個好功能。 最后,作為一個電子產品,kindle的功能只有一個,就是讀書,這也是它最棒的地方。你在使用它時,不會被其他花哨的功能所分心,專注閱讀本身,技術真正是在為閱讀這件事本身服務,這也是我所樂見的技術最好的未來。 我下載kindle電子書的方式: 我的kindle電子書只有兩個來源,一是直接到亞馬遜網(wǎng)站上花幾塊錢買電子書,買完以后亞馬遜會直接發(fā)送到綁定賬號的kindle上,很快速。 二是去微盤搜資源,保存好kindle可支持的格式。我的kindle似乎只支持mobi格式(據(jù)說在淘寶上可以找人把kindle升級成多個格式),然后用kindle連WiFi,登錄微盤的網(wǎng)址就可以直接把資源下下來了。 網(wǎng)絡上有很多獲取免費電子書的帖子,如果還有找不到的資源就可以去看看帖子找方法。 然而,既然電子書功能這么好,那么可以拋棄紙質書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 紙質書的閱讀體驗還是不可替代的,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淺閱讀用電子書,深閱讀回歸紙質書。尤其是那些經(jīng)典的,需要反復研讀的理論書,還是需要去讀它的紙質版本,從目錄開始,從可以觸摸和隨時翻閱的紙質頁面中去研讀。 紙質書從封面,印刷,裝幀都帶有不可替代的藝術美感。對于那些經(jīng)典書籍,買下紙質版本,塞滿一個書柜,更是給你的后代留下一筆財富。 三 讀書有哪些小方法? 我不追求那種每天一本書,只為累積量而進行閱讀的行為,也不提倡短期達到某種目標的囫圇吞棗式的閱讀(閱讀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愉悅身心對不對),但在閱讀過程中,我慢慢摸索出一些閱讀的小方法,可以使閱讀變得更高效。 1制定閱讀計劃 先要明確一點,制定閱讀計劃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地按照計劃來閱讀,而是讓閱讀這件事變得更有計劃性。我覺得作為成年人,要有時間管理和規(guī)劃事務的能力。 這個閱讀計劃先從讀書選擇開始吧。應當多讀那些被多數(shù)人驗證過其價值的書。閱讀經(jīng)典就是如此,所謂經(jīng)典,就是被時間、實踐、無數(shù)人都驗證過其具有較高價值的書籍,比如《遠大前程》這類世界名著。 我一般讀書,會優(yōu)先選擇老師或是名家推薦的書,就是被權威人士稱贊過的書。其次選擇自己當時感興趣且評分比較高的書,這個評分可以是豆瓣評分,也可以是身邊人的評分。最后才選擇當下暢銷,熱度比較高的書。 優(yōu)先多閱讀經(jīng)典書籍。當然,閱讀的口味可以多樣化,在閱讀一兩本比較晦澀難懂的經(jīng)典書籍時,可以搭配一兩本比較輕松好讀的書。慢慢摸索形成自己的閱讀書單。 2定期總結閱讀情況 我一直有讀完書去豆瓣標記的習慣,但其實始終都有漏網(wǎng)之魚。從去年十月開始,我在每個月末都會寫一份閱讀總結。在這份閱讀總結里,可以回顧這一個月讀了那些書,對于每本書有哪些感想,像是小日記,記錄下自己思想的軌跡。 3學會標記和評論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的過程中,要保持記筆記的習慣。我一直都有讀書筆記本,從大一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了三本,專門摘抄我在閱讀時看到的有啟迪的、有美感的句子,興致起時,會在句子下寫一兩句評論,注意用不同顏色的筆。用kindle看書后,也隨時標記句子。有時候看書時頭腦閃過的一些想法,要有記錄下來的習慣。 讀一些理論干貨類書籍,做筆記也很重要,這類筆記可以和文學性書籍的筆記分開來做。要列好條理,再進行補充,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4讀完書后再看書評 很多人也會遇到這種情況,看完一本書以后暈暈乎乎,我的習慣就是去找書評來看,一些精彩的書評可以解開你的疑惑,梳理你的思路,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本書。但是,別在讀書之前就看書評,這樣很容易帶入先入為主的觀點,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等到讀完書以后,帶著自己的一些想法再去看書評。 5和他人交流閱讀感受或寫書評 在和他人交流閱讀感受時,你會感覺到不同觀點的碰撞和互相啟迪,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觀點。怎么和他人交流閱讀感受?可以加入一些讀書沙龍,或者多結交一些熱愛讀書的朋友。寫書評亦是如此,在撰寫的過程中,你通過思路的梳理,回歸文本又跳出了文本,實現(xiàn)和作者、讀者、自身三方對話。 四 如何寫書評? 讀書是一個輸入過程,而讀書的意義則表現(xiàn)在能夠輸出。寫書評就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很多人都覺得寫書評很難,其實我覺得最關鍵的原因在于——懶:( 寫書評其實并不難,同時一個回報很高的行為,當我已經(jīng)在這個微信公號上寫了不少書評后,這是最深的感受。只要你愿意動腦和動筆,寫文章都不是一件難事兒,我就分享一下我一般寫書評的步驟吧。 首先,不要把它當作一個任務,很多人會犯拖延癥,就是因為把這件事情當作任務,并且心底里有負擔,不情愿做。我也有拖延癥,但是我會告訴自己,我做的這件事其實很有趣,還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提升自己,就自然而然動起筆來了。 在動筆之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讀書筆記,當然前提就是你在讀書的時候有像我上面所說,標記句子和寫下短評。我會瀏覽一遍我關于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在這個時候,腦海里已經(jīng)形成一些想法了。于是,先從一個想法出發(fā),開始動筆寫,如果你還沒有這篇書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這些想法一個一個地寫下來。 如果你的語言邏輯能力較好,你在寫的同時就能找到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如果你沒有找到邏輯關系,那你就用引導詞把它們串聯(lián)起來,比如“首先,其次,再次”,當然,這是一個笨方法。 適當?shù)匾迷?,從引用的內容展開發(fā)散思維。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你有足夠的閱讀量和舉一反三的能力,而這個能力需要長期閱讀和勤思考培養(yǎng)起來,比如我在寫《殺死一只知更鳥》的書評時,就從法律公正這個點,先聯(lián)想到種族歧視,想到新聞中案例,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童年的案例,再想到文化差異,“偏見”的概念,想到伯明翰學派中文化研究的觀點等等。 對于作者背景,寫作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寫書評的時候總是會遇到一些阻礙,當你在某一方面有點卡殼,或者某些知識點不太確定的時候,要去查找資料,去完善這方面的知識。把這些知識消化后寫入書評里,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 最后,我一直堅持,評論類的文章也可以帶上一些文學性。所以我在寫作的過程中,除了注重段落之間的邏輯性,文字之間的哲思,還注重語言的美感,所以你在撰寫書評的時候,如果能多增加一些語言的美感,會讓這篇文章更漂亮一些。而這個能力還是要從多閱讀多鑒賞這個過程中獲得。 讀書,一直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實經(jīng)驗總歸是他人的,實踐才是自己的。 如今大家都習慣于碎片化的閱讀,回歸書本顯得更為珍貴,讀書與碎片化閱讀最大的不同,在于呈現(xiàn)的是更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多讀書,讀好書,同時也一直勉勵自己,能夠活到老,學到老,四十年后還是一個愛讀書并有求知欲的老太太。 以后我有什么認為能稱之為“干貨”的東西,都會在這個平臺上分享出來。如果你覺得有用,可以分享給別人。希望這些真誠的分享能幫助到真誠的你:) 作者:栗弗,一片想有藝術匠心的leaf.,微信公眾號:栗弗花園(ID:art-leaf)。 本文由栗弗授權在古浪讀書頭條號發(fā)布。網(wǎng)媒轉載或紙媒發(fā)表,請預先取得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