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見烏鴉
哥特電影一直以來是好萊塢特效電影中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線,從早期《吸血鬼諾斯費拉杜》開始,西方奇幻文學作品中的大名鼎鼎角色在大銀幕上總會煥發(fā)著自己光彩,并且在孤僻疏離,陰沉的氣質(zhì)和異國色彩的背景中不斷變換著自己身位,從恐怖片到愛情片再到添油加醋的魔幻片?!锻滥?zhàn)士》稱得上是一部典型的哥特式魔幻片。
該片最大的看點有二:其一就是電影的特效非?;H耍曰脑?、極端的天氣、殘破的古堡、地下室、墓穴等充滿視覺沖擊感的哥特氛圍,配合CG效果生成的打斗場面,惡魔與石像鬼之間的團戰(zhàn)撲面而來,科學怪人與納貝流士結局的大戰(zhàn),還有最后來自地獄的無數(shù)惡靈附身驅(qū)殼的場面都非常養(yǎng)眼。電影片長只有80多分鐘,幾乎是從頭打到尾,對于喜歡熱鬧的中國觀眾來說該片可以說非常對胃口。 其二看點就是電影的世界觀設定,《屠魔戰(zhàn)士》屬于妖怪大亂斗式作品,與《范海辛》集合木乃伊、吸血鬼、科學怪人這樣環(huán)球三大怪物亂斗的電影類似,片中出現(xiàn)了三方勢力,科學怪人、石像鬼與惡魔,這三方勢力在西方奇幻作品屬于井水不犯河水的那種,但本片來了一個大集合,這樣的混戰(zhàn)方式恰好也是當代快餐文化所推崇的那種簡單直接的直觀表現(xiàn)方式。對于西方觀眾來說,這些耳熟能詳?shù)慕巧ハ郟K相當符合其胃口,畢竟他們都是出現(xiàn)與自身文化的產(chǎn)物,就像我們這邊白娘子和孫悟空打了起來的感覺一樣。而對于中國觀眾來說,這些角色大多比較陌生,只是代表了一個銀幕角色而已,并沒有那種文化情結。 因此需要簡單了解一下片中這三方勢力的背景和設定,他們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才能更好的了解該片的看點。
因此需要簡單了解一下片中這三方勢力的背景和設定,他們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才能更好的了解該片。
一、科學怪人 大家比較熟悉,簡單說下。 艾倫·艾克哈特飾演的角色叫做亞當,這個名字是電影原創(chuàng)的,原本這個用八個尸體縫合的家伙沒有名字,只是被稱為怪物,來自于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chuàng)作的小說《弗蘭肯斯坦》,很多人容易把怪物叫做弗蘭肯斯坦,這其實是后期演化的結果,弗蘭肯斯坦是制造怪物的科學家,也是小說的主人公,因為這本小說名聲太大了,后期Frankenstein成為一個專有名詞,指“最終毀了它的創(chuàng)造者的東西”。電影中的描述還算正確,弗蘭肯斯坦追蹤怪物到了北極,受盡折磨后病逝,原著中怪物自焚而死,電影中開辟了一條群P的新路線。
而我們在這里將這個怪物叫做中譯版的另一個名字“科學怪人”,也是大多數(shù)作品對其的稱呼。
1、技術恐懼的起源 《弗蘭肯斯坦》可以算作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說了,英國悍婦瑪麗·雪萊其實也挺重口味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利用死人器官拼湊出一個怪物,用電流激活,可以看作是“生化機器人”的雛形。這部作品的問世也給機器人在早期科幻作品中的命運定了個調(diào)子:越像人的機器人,越危險,其結局越悲催(可以參考機器人“恐怖谷”概念日本現(xiàn)代仿真機器人教父森政弘于1970年提出:當機器人的外表和動作像真實人類,但又不是完美擬合時,作為觀察者的人類會產(chǎn)生厭惡反應??上攵缍呃瞐夢、阿拉蕾、霹靂五號這些可愛型機器人為什么不像人了吧)
聯(lián)系其該書完成正值工業(yè)革命時期,乃至后期人類在生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憂慮,科學怪人誕生之初就把“科技恐懼”的調(diào)子定下了。故事悲劇性的結局預示了作者對這種行為的憂慮,當然該書主要還是從宗教,即人類是否可以替代上帝創(chuàng)造生命的角度出發(fā)(也是人工智能方向的起源之一)。該書號召人類應該在自然界面前應該保持一種敬畏,不能無限制地追求對自然的認識和征服。
2、善良的軀殼 其實原著中科學怪人本性是非常善良的,而且天生就掌握了學雷鋒的技能,無奈由于出身過于詭異,而且丑的一逼,被社會視為怪物,當作巨大的威脅,處處碰壁。最終導致卻發(fā)展為一個社會秩序的破壞者,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魔鬼。該作品在1931年被第一次搬上大銀幕,波利斯·卡洛夫飾演的科學怪人形象名垂青史。
片中被稱為亞當?shù)目茖W怪人最終有了靈魂,大概是對科學怪人其身份認知理想化寄托,就像很多人工智能電影中機器人有了靈魂一樣。
影史上,關于科學怪人的電影很多,其中就包括羅伯特·德尼羅的《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卷福主演、來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導演丹尼·博伊爾執(zhí)導的舞臺劇《弗蘭肯斯坦的靈與肉》。另外推薦一下日本恐怖漫畫之王伊藤潤二的同名漫畫。
二、石像鬼
電影里的石像鬼大家都熟悉,最起碼從當年的動畫片《夜行神龍》中就能get到這種怪物,在一些RPG游戲中也不乏他們的身影??梢宰兂娠w龍,變成石頭后可以回血,而且魔免。
1、滴水嘴獸的傳說 石像鬼真正的名字叫做滴水嘴獸,英文名gargoyle,來源于法語gargouille,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翼魔”、“喉妖”。說起這種怪物,還有一段傳說。
翼魔早年間棲息在塞納河畔的一個洞穴里,傳說里長得不是這樣,而是跟海龜差不多,細長的脖子,灰綠色的甲胄,眼睛如月光石一般夜晚能都發(fā)出閃爍的光芒。公元520年,翼魔出現(xiàn)在了諾曼底大區(qū)首府魯昂一帶,口吐大水禍害四方(一說口吐烈火)。當時的魯昂主教圣羅馬努斯闖入洞穴,身邊只帶了一名死刑犯當做幫手。在死刑犯的幫助下圣羅馬努斯用十字架圣印馴服了怪獸,把它帶回魯昂,翼魔被施以火刑,骨灰被灑進了塞納河,但它的頭和脖子沒有被燒掉,而是被裝在新建的教堂上,為了紀念那名幫助主教而獲釋的死刑犯,后來用來嚇退惡靈避邪,所以成了石像鬼。
隨著后世的演化,石像鬼逐漸脫離了原來的龜形,變成了如今這份獅子頭、飛龍體的樣子,惡魔般的形象更加深刻,以至于到了現(xiàn)在還有傳說石像鬼體內(nèi)藏著惡靈。
就像我國房檐上的螭吻(龍生九子之一)那樣,石像鬼的作用也是噴水,并且有的地方還有被用來噴洗神圣的器皿。美國奇幻作家皮爾斯·安東尼在《魔法王國仙斯》中描述到,站在石像鬼水柱下的戰(zhàn)士可以無敵,也是祈福一說。但石像鬼沒有我們螭吻那樣高貴的出身,首先它的起源是惡魔,而且是被征服的惡魔。因此石像鬼在西方奇幻文學中的地位很低,全部都是雜兵級別,就像《屠魔戰(zhàn)士》中是天使在人間的守衛(wèi)一樣,除了女王之外,其余小兵都沒有機會跟天使交流。
2、區(qū)域守衛(wèi) 因此這種雜兵級的石像鬼在人間的作用有二,除了能噴水之外,另外就是用它月光石一般的眼睛,當做守衛(wèi)。
在兩部著名奇幻文學中,石像鬼都有過出場,托爾金的《指環(huán)王》中,石像鬼被雕刻在魔多西境的蜘蛛隘口前方,三個頭分別沖著大門前后和門前的大路,在石像鬼身邊形成了一道看不見的結界,任何人無法通過,只有意志堅定,可以凌駕于凝視者邪念之上的人才可以通過。我忘了電影里有沒有出場,但原著里有,最終被拿著魔戒和精靈玻璃瓶的霍比特人給破了。另外一個地方就是《哈利·波特》,石像鬼在霍格沃茨中的一面墻上,只有念出正確的咒語,石像鬼會讓開一條路,其身后是通往鄧布利多寢室的一道階梯,這里石像鬼是校長的保鏢。
由此可以看出,石像鬼不分善惡,只是為了守護一片區(qū)域,屬于依照命令辦事的小弟。在現(xiàn)實中教堂上的石像鬼也被賦予不同的概念,有的認為他們是邪惡的象征,用來警告人們世界末日將近,有的則被認為是圣物,是天使在凡間的代表。
石像鬼在影視作品和游戲中屢見不鮮,但幾乎都是配角,以主角身份出場的除了本片和《夜行神龍》之外,還有一部《妖夜傳說》,三個故事中最后一個,故事翻版了日本傳說《雪女》。講一個屌絲在大半夜看見活的石像鬼,為了活命像它發(fā)誓,永不把這件事說出去,后來他娶妻生子,有一天不小心把遭遇石像鬼的事說給妻子聽,結果妻子變成了一只石像鬼,孩子們也都是小妖怪,妻子帶著孩子都飛走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屌絲永遠是屌絲。
三、西方惡魔學
下面來說說電影中的反派,也是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他們在片中被稱為惡魔,也是西方奇幻作品常出現(xiàn)的萬年反面角色。比爾·奈伊飾演的那名角色叫做納貝流士(Naberius)。當然外國名字對于中國觀眾來說都差不多,但這些名字并不是隨便起的,都是有來頭的。比如杰·科特尼飾演的那名石像鬼戰(zhàn)士叫基甸Gideon,在《圣經(jīng)》中是著名的猶太勇士,后來指代“強大的戰(zhàn)士”。
同樣Naberius在西方惡魔學中也是有名有姓的一位。
1、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 說道納貝流士,首先要提到一本叫做《所羅門之匙》的魔法書,是西方一本重要的惡魔學文獻,相傳是以色列國王所羅門所著(真實歷史情況其實跟所羅門王沒什么關系),是一名優(yōu)秀的惡魔召喚師。傳說所羅門王曾和惡魔之王貝利爾(Berial)訂立契約,得到了指揮所有地獄惡魔的力量,作為回報,他將在死后把自己的靈魂獻給貝利爾。據(jù)說在這些惡魔是七十二名地獄的王公貴族。他把魔神之名刻在七十二根柱子,并將召喚的咒文上都寫下來,稱為《所羅門之鑰》。
書中稱他們?yōu)椤八_門之英靈”所羅門把他們封在瓶中,在有用的時候召喚來,驅(qū)使他們做事,為以色列帝國增添榮耀。但是,所羅門死了之后,巴比倫人入侵,他們看到封印惡魔的瓶子,以為是寶物,便打開瓶子,于是這些大惡魔就被放跑到人世之中?!笫婪Q這72個惡魔為——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
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是西方奇幻作品中最常見的角色,比如他們當中位列第一的巴爾(Baal),玩過《暗黑破壞神2》都恐怕都認識這貨。第37位的菲尼克斯 (Phenex),正是大名鼎鼎的不死鳥。
電影中出現(xiàn)的納貝流士,在 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中位列第24位,形象是一個揮動翅膀的黑鶴,他擅長所有的藝術和科學,尤其精通修辭。正好與片中比爾·奈伊的形象定位非常符合。不過相對來說,納貝流士的名氣并不是很大,大概可以出于電影設定中,他的對手是雜兵級的石像鬼而考慮。不過當片中他變身的時候,納貝流士那個形象卻非常著名,羊頭人身,這是西方著名的惡魔形象,也是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形象,這個形象屬于地獄七魔王之一的阿撒茲勒(Azael)。
因此電影中的納貝流士,用的其實就是Azael的形象和定位,從他可以召喚地獄軍團的設定上就能看出。
2、地獄七魔王 地獄七魔王是一種后人編出來的定位,有的指路西法墮落之前地獄的七位統(tǒng)治者,有的指七大墮落天使,基本上是為了與七宗罪相對,與“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這樣起源純正的惡魔學分類有著很大的差異,但二者其實可以聯(lián)系起來。
首先地獄七魔王,職能代表著七宗罪,人選有好幾種,最常見的組合就是以下七位
路西法(Lucifer)——驕傲,撒旦之首,一般而言,撒旦就是路西法,但廣義上認為,地獄魔君都可以叫做撒旦
薩麥爾(Samael)——暴躁,種下智慧樹,與引誘亞當吃蘋果蛇的不是同一位
別西卜(Beelzubub)——饕餮,惡魔學里認為他是地獄的最高統(tǒng)帥
阿撒茲勒(Azazel)——貪色,羊頭惡魔,撒旦最典型的形象
利維坦(Abadon)——嫉妒
貝利爾(Berial)——懶惰,最早被稱為撒旦的天使,與所羅門王簽訂契約的那位,也是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之一
瑪門(Mastema)——貪婪
由此可以看出,《屠魔戰(zhàn)士》中的納貝流士其實等同于西方宗教神話中的撒旦,只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而且其形象也是有據(jù)可考。 歡迎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賬號: dreamcrowfilm |
|
來自: 亖拾一 > 《十五言·百鬼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