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來歷和演變
氣: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金文)
(甲骨文)
氣: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金文)
甲骨文密碼
【甲骨密碼】
【其他解讀】
本字"氣" 氣,甲骨文字形 與"三"相似。"一"代表混沌初始,"二"代表天地。在"二"之間加一橫指事符號,代表天地之間的汽流。金文為使之區(qū)別于數(shù)目字"三",將第一橫寫成折筆。有的金文將上下兩橫寫成折筆。篆文承續(xù)金文字形,加強了筆畫的流動感,將"氣"從指事字變成象形字。造字本義:易于在天地之間均勻擴散、飄逸的第三態(tài)物質(zhì),汽流。 飄逸、擴散的汽流為"氣";短氣 為"乞" 。
合并字"氣" 氣,表示自由擴散、飄逸的第三態(tài)物質(zhì)。氣,金文=(氣,自由擴散、飄逸的第三態(tài)物質(zhì))+(米,代食物),表示食物產(chǎn)生氣體。造字本義:體內(nèi)因腸胃消化食物而產(chǎn)生的氣體。篆文承續(xù)金文字形。篆文異體字用"既"(打飽嗝)代替"氣",表示"氣"是令人打飽嗝的東西。有的異體字用"食"(進食)代替"既",表示"氣"來自進食后的腸胃運動。
------------------------------------------------------------
氣 :文言版《説文解字》:氣,雲(yún)氣也。象形。凡氣之屬皆從氣。
氣 :白話版《說文解字》:氣,像流動的雲(yún)氣。象形字。所有與氣相關(guān)的字,都采用"氣"作邊旁。
-------------------------------------------------------------
氣 :文言版《説文解字》:氣,饋客芻米也。從米氣聲?!洞呵飩鳌吩唬?quot;齊人來氣諸矦。"
氣 :白話版《說文解字》:氣,饋送客人的飼料和糧食。字形采用"米"作邊旁,"氣"聲旁。《春秋傳》上說:"齊國人來,將飼料與糧食饋送給諸侯國的軍隊。"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名詞:天地間易于均勻擴散、飄逸的第三態(tài)物質(zhì)。 氣窗 氣孔 氣門 ……氣錘 氣墊 氣槍 氣球 氣筒 氣氛 氣候 氣象 氣割 氣焊 氣根 氣泡 氣井 氣田 氣流 氣團 氣旋 氣態(tài) 氣體 氣味 氣息 氣溫 氣壓 / 臭氣 毒氣 香氣 腥氣 大氣 空氣 天氣 煤氣 沼氣 暮氣 朝氣 透氣 通氣 天朗氣清 秋高氣爽
氣,云氣也。------《說文》
天氣下降,地氣上騰。------《禮記 . 月令》
故在天為氣。------《素問 . 天元紀(jì)大論》。注:"謂風(fēng)熱溫燥寒。"
天有六氣…六氣曰陰、陽、風(fēng)、雨、晦、明也。------《左傳 . 昭公元年》
地有氣。------《考工記 . 總目》
山氣日夕佳。------晉 . 陶淵明《飲酒》詩
香氣環(huán)旋。------唐 . 李朝威《柳毅傳》
一宮之內(nèi)而氣候不齊。------唐 . 杜牧《阿房宮賦》
②本義,名詞:體內(nèi)因食物消化而產(chǎn)生的氣體。 氣血 / 呵氣 腸氣 胃氣
氣血俱動。------唐 . 李朝威《柳毅傳》
③名詞:人體原始的氣態(tài)精華能量。 / 精氣 神氣 元氣 中氣 力氣 血氣
一鼓作氣。------《左傳 . 莊公十年》
氣者,體之充也。------《孟子》
爭于氣力。------《韓非子 . 五蠹》
④名詞:呼吸。 氣粗 氣喘 氣短 氣緊 氣淺 氣虛 氣功 氣力 氣管 氣脈 氣數(shù) 氣息 / 喘氣 呼氣 吸氣 運氣 斷氣 沒氣 咽氣 口氣 火氣 怒氣 生氣 受氣 氣沖斗牛 氣沖霄漢 氣貫長虹 氣吞山河 上氣不接下氣 氣急敗壞
氣謂噓吸出入者。------《禮記 . 祭義》注
武氣絕半日復(fù)息。------《漢書 . 李廣蘇建傳》
⑤名詞:精神特質(zhì),態(tài)度,風(fēng)格。 氣度 氣宇 氣韻 氣質(zhì) 氣節(jié) 氣量 氣色 氣魄 氣勢 氣焰 / 官氣 士氣 客氣 牛氣 嬌氣 勇氣 鬼氣 神氣 心氣 志氣 俗氣 習(xí)氣 土氣 洋氣 朝氣勃勃 孩子氣 男人氣 女人氣
望其氣。------《史記 . 項羽本紀(jì)》
恢弘志氣。------諸葛亮《出師表》
敢以矜氣。------唐 . 柳宗元《柳河?xùn)|集》
觀子氣色。------唐 . 柳宗元《柳河?xùn)|集》
以厲其氣。------唐 . 柳宗元《柳河?xùn)|集》
⑥動詞:呼吸失控,動怒(口語)。 氣憤 氣惱 氣餒 氣沖沖 氣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