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寫詩行文,都是用字來組合成詞,再綴詞以成句,合句而謀篇。所以,煉字、修辭、造句是密不可分的。關于修辭的概念,我們并不陌生,在我們中學的語文課時,就學習過各種修辭手法。 寫詩,也是行文,只是與一般的作文略有區(qū)別,所以,在修辭的運用上,也有所偏重及特殊之處。下面,先就修辭的基本概念我們復習一下,然后針對近體詩所以用的修辭之法我們再做具體的介紹。 什么叫修辭呢?所謂修辭,就是對言論的修飾,我們的說話及行文所用的語言表達了我們思想,修辭,就是對這種語言的包裝,目的是讓我們的語言更生動,所表達的效果更好。 簡單的理解“修辭”我們以如下語言做表述——修辭,狹義上就指語文字修辭;廣義上包括文章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全過程,同時也包含語文字修辭。 詩詞乃文之精粹,其對語言的修飾要求、對詩文的謀篇布局的要求、以及對遣詞造句的藝術要求,都是最高的。所用,“修辭”對與往往們創(chuàng)作以及欣賞詩詞都是非常重要的??梢試乐攸c說,沒有修辭,就沒有詩的存在。因此,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加以修煉。 修辭的概念不多做闡述了,我們今天就近體詩對修辭的要求及方法,做一大致介紹,拋磚引玉,主要和大家相互切磋,共同學習。 我先對一些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格”)做一簡單介紹,已知修辭手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比喻{其中又分為:1明喻、2喑喻、3借喻、4博喻(復喻)、5倒喻(逆喻)、6反喻、7互喻(回喻)、8較喻(強喻)、9譬喻、10飾喻、11引喻}; 白描,比擬(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頂針、聯珠),對比,對仗(對偶、隊仗、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并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huán),回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1摹形,2摹聲,3摹色},列錦,連及,夸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聯珠),諧音,歇后,象征,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1迂回語、2謙敬語、3避諱語],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 看著眼花繚亂吧?呵呵。其實,我們日常行文常用的只有這幾個: 比喻、比擬、借代、拈連、夸張、雙關、映襯、移就、對偶、排比、錯綜、仿詞。 還嫌多?那么,我們就只關注如下這幾個吧,這些與近體詩關系比較密切: 1,比喻、2,映襯、3,示現、4,聯綿、5,轉品、6,雙關、7借代 其實,在近體詩中,關于音韻、對偶以及用典占有很大的比例。在造句方面,我們常用到的是關于“倒裝、設問、呼應”(有關造句常識,我們另行開課講座)。我們這里僅對上面幾個與近體詩寫作關系比較大的進行分析,其余的關聯不多的,在此忽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找資料深入研究。 (一)比喻——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簡單的說,就是用已知的材料去說明未知的事物。比喻有個前條件,那就是比喻者與被比喻者必須有共同點,但其本質又是不同的。這樣形成的比較才是比較好的。 舉例如下: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把交情的濃淡,與酒水相比較,很形象。重在濃淡的意味上,而交情和酒水,又是不同性質的事物。 2,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 飛花之輕盈,比如夢境之虛幻。絲雨之連綿,比如愁緒之不斷。比喻之句,可見一斑。還有些例子大家自己參詳: 3,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 4,年來愁與春潮滿,不信湖名尚莫愁。(王漁洋) 5,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 6,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篇) 關于比喻的運用,我們在寫作也要有創(chuàng)新。你的比喻是別人沒有過的,既形象生動,又新意有趣,那就是佳的。如果前人用過的,你卻一再的使用,味同嚼醋,終屬無趣。比方說,有個人把漂亮的女人形容成花,花一樣的女人。很新穎,再來一個人,還是說女人象花,大家就覺得他的話沒意思了,不予理睬。那第三個人再去說這女人象花,我們只好去給他一頓老拳了,太沒新意了,太可惡了。
舉例如下: 1,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吳偉業(yè)) “白骨”和“紅妝”對比夠鮮明吧?一紅一白,反差強烈,在色彩上,在蘊意上,也是截然相反的。同樣在這句,“灰土”和“汗青”也形成了映襯的關系。在這句里還應注意到,上下句的關系是映襯的,而上句“白骨”和“灰土”卻是協調的,下句“紅妝”和“汗青”也是協調的。我們寫詩時,切切要注意意象的協調關系。同時,“白骨”和“紅妝”本也是一類事物,有其共同點,那就是人,只是相反的兩個形象。 2,記取僧樓聽雪夜,萬山如墨一燈紅。 同上一例一樣,我們注意到這句,也是在顏色上做一比較---黑(夜)和紅。曾有詩評如是說:“末句以數字及顏色作對襯,意境之美,令人神往”。我們可以多做借鑒哦。 3,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里,不是上下句的映襯了,而是一句之中的反差對比?!耙弧焙汀叭f”在數量上的巨大反差,功成和枯骨的反差。強烈的反差,當使人印象深刻。 4,百里驪山一炬焦,劫灰何處認前朝。詩書焚后今猶在,到底阿房不耐燒。 這里用什么來映襯的呢?我們會注意到“詩書”很易燃燒,但傳經千古而猶在。而“阿房宮”很堅固吧?卻灰飛煙滅了無蹤跡。這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也闡述了一種道理,仁義和暴政,哪個更堅固! 5,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知長。 “千年”和“一日”對比明顯,“速”和“長”又起到的是這種對比的深化作用。 (三)示現——就是帶領讀者走進你想象的那種空間。這種將過去或者未來或者無法親自到現場看到的事物,用繪畫一般的構圖手法,用文字的描述,來呈現在讀者面前,這種手法,甚至可以穿越時空,走進夢境,把不可能變?yōu)榭赡?。這就是所謂的“示現”。 象杜牧的《阿房宮賦》,莊子的《逍遙游》、《齊物論》等,都是通過這一手法所完成的。甚至我們看到的《西游記》也是這樣性質的哦。這種手法,在文學與藝術之創(chuàng)作上,占有極重要之地位。善于使用,當成就精彩神來之筆。詩貴想象,那就把你的想象展現出來,示現哦!示現,是詩詞創(chuàng)作的重要手段。 先看李白的一首詩: 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臺上見吳王。 憑想象,把過去的事情寫出來,這叫“追述”的示現。李白寫啥呢?寫西施呢,比他可早N多年了。他看不到,但他可以享受想象的快樂。那就追述一番吧。 看完老李再看小李的一首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和上一首想法,不去追述過去的時光,而是想象未來的情景。這叫“預言”的示現。 我們再看一下王維的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很遠的地方我們也看不到,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啊,把遠處的給想象過來,這叫“懸想”的示現。前面兩個是時間尺度上的想象拉伸,這個卻是在空間尺度上的拉伸。我們的想象力,是可以穿越時空的,就是這樣。 (四)聯綿——連綿詞就是雙聲疊韻的詞。什么是雙聲?就是兩字的聲母相同之的稱呼。什么是疊韻?就是兩字的韻母(母音)相同的意思。詩的特色,在于蘊含音韻之美。而雙聲疊韻之詞,讀來瑯瑯上口。近體詩特別追求音韻之美,那么在對仗的句子中,上句如果用了疊韻,下句就一定也要用疊韻。大致有如下三種方法: 1,雙聲與雙聲相對 例一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刁斗,琵琶 例二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漓道路中。---寥落,流漓 例三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泛泛,飛飛 2,二:疊韻與疊韻相對: 例: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東坡)---瀲滟,空蒙。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杜甫)----悵望,蕭條。 崔巍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杜甫)---崔巍,窈窕 3,雙聲與疊韻互對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王維) ---蒼茫,寥落。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杜甫:宿府) ---荏苒,蕭條。 蹉跎歲月心仍切,迢遞江山夢未通;(羅隱:贈友) ---蹉跎,迢遞。 淅瀝籬下景,凄清階上琴;(長孫佐輔:別故友)---淅瀝,凄清。 關于連綿,主要是體現在聲韻上。音韻的調配,以及對句子的句式變化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閑時可以多琢磨一下,如何讓音韻更協調,更具有美感,這是需要用心的。 (五)轉品——所謂轉品,簡單點說,就是有效的利用漢字的特點:同字不同義。同一個字,由于放在不同之位置,而轉變?yōu)椴煌~性與字義,這就是所謂的“隨文生義”是也。我們通常所說的“詞無定類,依句辨品”,就是這個意思。比如“花”字,它的本義為名詞,是花朵。但花錢之“花”,就把它轉為動詞了;而“花衣服”的“花”,則把它又轉為形容詞了。 這種現象,在修辭學上叫做——“轉品”。轉換個角度去品位,別然生趣。漢字如此的妙處,詩詞創(chuàng)作當然不會輕易把它放過,所以要大加利用!過去的文人,沒有什么文法的說道,也沒有什么所謂的九品詞的說法。他們論什么?只論虛與實。虛字虛用,實字實用,虛字實用,實字虛用。 也就是字分虛實,卻要靈活運用。比喻的來說,這有點象中國古代的太極文化,一陰一陽,陽就是實字,陰就是虛字,陰陽互換,互生互動,就可以變化出紛繁多姿的五彩世界來。虛字和實字的互動活用,也可以變化出精妙絕倫的神來之筆。 在《說苑貴德篇》中,有句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之句,我們看這“風”字和“雨”字,兩個連用,卻不同義。前面的風和雨,是實字,是名詞,而后一個風字和雨字,卻是“養(yǎng)”的意思,當做詞講,屬于虛字。由實化虛,可見一斑。這類字的運用,不勝枚舉。我們自己可以多去品味。 轉品的種類大致有如下幾種,做一簡單介紹: 1,名詞轉為動詞 比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風、雨,前面解釋過。 2,名詞轉為形容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這個“女”字,在這里做形容詞用。 3,名詞轉為副詞 比如:狼吞、虎咽、鳳舞、鸞翔、風起、云涌、席卷、囊括、鳶飛、魚躍等。名詞置于狀詞之前,也做副詞用,如:雪白、火紅、金黃、漆黑等等。 4,動詞轉為名詞 比如“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其中“譽、毀”本是動詞,此處轉化為名詞。 5,動詞轉為副詞 例:“哀公十六年,生拘石乞而問白公之死焉”(《左傳》中句)。這里,“生拘”是活捉的意思,“生”字形容動詞“拘”,由動詞轉為副詞。 6,狀詞轉為名詞 例“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紅”字本為形容詞,此處代表“花”,就轉為名詞了。 7,狀詞轉為動詞 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這里的“紅”,由形容詞轉為動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