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還是比較復(fù)雜的,在醫(yī)院是作為一個科室存在的,我們這里不可能對一般中醫(yī)的愛好者把它全部講解一遍。我們只能選最常用、最重要的,和大家說一說。這里,有一個方子不能不提,就是半夏瀉心湯。這個方子在胃病治療中,比附子理中湯使用的更為廣泛。我在看病中,治療胃病時,使用這個方子的幾率超過了50%??床∵@么多年了,我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找秘方,非常崇拜祖?zhèn)髅胤?。半夏瀉心湯就是治療胃腸疾病的祖?zhèn)髅胤健O日f“祖?zhèn)鳌眱蓚€字,半夏瀉心湯也是我們的中醫(yī)祖師爺張仲景的方子,傳了一千八百多年了,而且都是在專業(yè)人員醫(yī)生中相傳,可見它的療效有多么確切。大家說了,祖?zhèn)魇亲鎮(zhèn)髁?,但是不秘啊?其實,以前還是很“秘”的。孫思邈大家知道嗎?民間稱孫思邈為藥王,許多地方還修廟來祭祀他老人家。孫思邈是唐代人,他行醫(yī)的早期,是沒有看到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這本書的。孫思邈在寫《千金要方》時,就寫道:“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 這里的江南,不是現(xiàn)在的江南,我分析是指黃河以南。這句話是他老人家為見不到仲景《傷寒論》而扼腕嘆息的一句牢騷話。后來在晚年,他終于得到了仲景要方,編入了《千金翼方》一書。看書名,我們就可以看出,《千金翼方》取如虎添翼之意。現(xiàn)在,我們教學(xué)用的《傷寒論》,是明代趙開美整理的。而最早的《傷寒論》,還是見于孫思邈的記述,現(xiàn)在文獻學(xué)家把它整理出來,叫做《唐本傷寒論》。由此可見,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曾經(jīng)是一本很秘的書,連孫思邈老人家,都是當(dāng)時唐朝黃帝的尊敬的圣人了,也是在晚年才好不容易看到《傷寒雜病論》這本書。半夏瀉心湯就是《傷寒雜病論》上的方子。 前面我們說過,我看胃病總結(jié)了四個字“寒、熱、虛、實”。半夏瀉心湯的方藥組成,就可以涵括這四個字。半夏瀉心湯的組成一共七味藥,分別是半夏、黃連、黃芩、干姜、黨參、甘草、大棗。干姜可以用來去寒,黃連、黃芩可以用來清熱,黨參、甘草、大棗可以用來補虛,半夏用來降氣化痰,祛除脾胃的痰濕,痰濕是有形之邪,就是“實”。大家看到這個方子既可以清熱,又可以散寒;既可以補虛,還可以祛濕。傳統(tǒng)上認(rèn)為半夏瀉心湯是治療中焦寒熱虛實錯雜之癥。中醫(yī)把人體分為上中下三焦,中焦在膈肌以下,肚臍以上。半夏瀉心湯治療的這個中焦包括了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解剖的胃、十二指腸、小腸等器官。如果這些部位出現(xiàn)上熱下寒的癥狀,就可以用到半夏瀉心湯。上熱的癥狀包括口腔的口舌生瘡、口苦口干,以及胃脘部及食管的燒心泛酸。大家說了,“燒心泛酸”也是上火嗎?是啊!《黃帝內(nèi)經(jīng)》曰:“諸嘔吐酸,皆屬于熱。”,所以說干嘔吐酸水,就是胃有熱的表現(xiàn)。下寒表現(xiàn)在雖然上火,但是吃冷的東西胃就會感到不適,胃腸動力不足,吃東西后胃脹,還常常打嗝噯氣。如果有這些癥狀的話,就可以考慮使用半夏瀉心湯。當(dāng)然,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也會做一些加減,比如如果胃脹痛,我常常加白術(shù)、木香,如果胃寒比較重,可以加肉桂,等等。但是,這些加減都離不開半夏瀉心湯。大家不會加減,也可以直接就用原方,就按我在圖片中給大家的基礎(chǔ)劑量來吃。半夏10克、黃連3克、黃芩10克、干姜10克、黨參20克、甘草10克、大棗5枚(掰開)。如果吃了有效,堅持吃一段時間,老胃病都可以根治。半夏瀉心湯源于古代無數(shù)先人的實踐總結(jié),是千古名方。但不知為何,現(xiàn)代消化科的中醫(yī)專家,能用原方治療胃病者卻不多。大多自擬一個大方子,動則幾十位藥,其中有辛香藥一隊,草頭藥幾把,蟲類藥幾樣,礦物藥一堆,美其方能消炎、止痛、制酸、抗癌變,效果不能說沒有,但總不如半夏瀉心湯來的快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