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古玩行,一對一拜師學藝,這是行規(guī);凡違反行規(guī)者只會受到行里人卑視?!耙蝗諡閹?,終身為父”,這是古訓,誰觸犯了這條古訓,就叫欺師滅祖,是要受到全社會遣責的! 民國年間上海古玩界的仇炎之,拜朱二爺(朱鶴亭)為師,終成一代大收藏家;民國年間北京古玩界的耿寶昌,拜孫瀛洲為師,終成一代大鑒定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海新聞界收藏人金曉東認上海博物館鑒定大家常玉煌為師,終成上海著名陶瓷收藏鑒賞家;上海詩歌界收藏人智慧受到上海文物商店鑒定大師薛貴笙啟蒙,后拜上海文史館館員古玩家殷屏香為師,終成上海著名陶瓷收藏鑒定理論家。也就是說,收藏家是講究師出有門的,收藏眼力會在師傅長期的調教下,通過數(shù)年、數(shù)十年真真假假的買賣實踐訓練,才逐步練就成一雙火眼金睛的。 傳統(tǒng)的收藏家,都是從逛古玩地攤開始逛出來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仇炎之在香港古玩地攤上以1000港幣撿漏撿到一件明成斗彩雞杯,2013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拍出2.8億元港幣由上海大買家劉益謙拍下,六十年翻了多少倍?讀者諸君可以自己計算。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及八九十年代,原故宮專家王世襄逛古玩地攤花幾元、幾十元、幾百元、幾千元撿了多少漏,到了二十一世紀十年代王世襄舊藏的一件明清銅香爐、人物竹雕藏品,上拍都要幾百萬元。 正統(tǒng)的考古學家都是在田野上的古墓遺址處做文物考古研究的;傳統(tǒng)的收藏家都是在古玩地攤、古玩城市場上,做古玩考古收藏研究的。兩者的區(qū)別,僅是場景的不同,但考古考證鑒定的方法是相似的。很多現(xiàn)在名揚四海的大收藏家,如香港的張宗憲等曾在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等場合,宣揚新一代的企業(yè)家型的收藏投資家,要收藏“真精新”(即要收藏真的、精美的、如新的官窯器)藏品,不要收藏“新加坡”,(即不要收藏新的、假的、破的)藏品。其實,半個世紀前,張宗憲從上海落難,帶著幾百塊美金到香港,也不是先去香港古玩地攤上混著,買賣新假破的東西。后來買賣古玩發(fā)了財,財大氣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幫助全球最著名的兩家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進駐香港,他先自己叫賣叫買,即叫賣的是他與他朋友的東西,買進的也是他與他朋友那批人,凈讓拍賣行賺傭金。等到蘇富比佳士得在香港站穩(wěn)腳跟,香港收藏界懂得拍賣這種交易方法之后,他才開始在拍賣與拍買之間賺取差價坐收漁利。到了二十一世紀十年代,他的身價至少幾十億港幣了。 以上舉了已去世的大收藏家仇炎之、王世襄及張宗憲等的例子,是想告訴廣大收藏愛好者,近當代真有眼力的大收藏家,都是從逛古玩地攤開始逛出來的。 再舉例靠法人股發(fā)大財已花了幾十億人民幣,在海內外拍賣行競拍幾千萬、幾個億的書畫官窯器藏品的大買家劉益謙,其實他已收藏了二十多年,當年其太太王薇曾是上海城隍廟拍賣行主管拍賣業(yè)務的經理,是筆者的朋友。當年筆者幫她做過不少宣傳,當年劉益謙、王薇就在上海城隍廟商圈起家的。在上海搞收藏這一行當?shù)?,凡有二十年以上的收藏史的人,怎么會不去附近會稽路古玩市場、福佑路古玩市場逛地攤淘寶呢?女大收藏家王薇當年就是通過在會稽路古玩街開店的一位朋友介紹認識我的,我還專程去劉益謙、王薇當時地處浦東源深體育場附近的別墅,去他家鑒賞過從古玩市場拍賣市場淘來的書畫陶瓷雜項藏品。 綜上所述,無論是近現(xiàn)代當代的大小收藏家,開始收藏玩古玩,多是從逛古玩地攤開始的。 為此尋找行家專家求教于他聽信于他,你才可能在收藏圈內有發(fā)展空間。反之,不找“組織”,僅靠自己獨斷專行,花大量冤枉錢是肯定的,還可能收藏一屋子贗品。比如你收藏陶瓷的,明清瓷器誰玩得好,你聽信這一人;高古陶瓷誰玩得好,你聽信這一人;玉器專項誰玩得好,你聽信這一人;名人書畫誰玩得好,你聽信這一人。其余人的鑒定意見,你只能僅供參考。那么你的鑒定鑒賞水平就會提高很快,很快會接近你“拜師”的這一人??v然,你拜的你認的師傅、老師,有時可能也會看錯東西,你在還沒有真眼力之前,還是要聽信他的。打個比喻,你拜的你認的師傅老師看東西的眼力是百分之九十準的,你不懂之前,什么都聽信他的,那么你獲得的標準答案可能就是百分九十是對的了。 此外,凡傳統(tǒng)收藏家的成長,都是“師傅引進門,修行靠自己”即先拜古玩名流為師,學到扎實的基礎知識之后,再去逛古玩地攤淘寶,再去古玩市場買貨。吃藥買贗品繳學費是必須的,凡自稱從沒買過贗品的收藏家,或是祖?zhèn)骼^承人收藏家,或者是徒有虛名的偽收藏家。玩古玩的樂趣就在真真假假之中,練就眼力后,自己獨立能去偽存真,這才叫基本滿師。 當代收藏界,雖然已進入高科技突飛猛進的電腦時代。如不是一對一拜師學藝,依然可以在數(shù)分鐘之內,通過手機上網,可以查尋到很多很多的具體的古玩鑒定知識。但是所有的古玩交易的圖片音像資料都是虛幻的,就是在博物館隔著玻璃看實物,看到的也是虛幻的東西,因為你不能上手,沒有手感、沒有觸摸感,沒有嗅覺感,沒有看到放大鏡下精彩的微觀世界;你怎么辨真?zhèn)??僅靠書本知識是紙上談兵。唯有一對一,跟著老師、跟著師傅上手看真品,細致深入地學習鑒賞鑒定知識,你才有可能成為正統(tǒng)的收藏家。 雖然,所謂的“一對一,拜師學藝”,不局限于雙手奉上拜師帖舉辦拜師宴,正式拜師傅學藝,而是希望你在個人的收藏圈內,你要找到某一個水平明顯比你高的行家專家,認其為師。 在收藏實踐中,筆者常發(fā)現(xiàn)那些自作聰明,自恃有路子者,認識收藏名家多者,今天他把這件東西給A行家看,明天把這件東西給B專家,后天再上網,讓不真正懂行的人評頭論足。結果,他亂了方寸,亂了心,不知聽誰的了。心中沒有標桿,沒有解答標準答案那個人,最終多是把假的當真的,把假答案當成標準答案,只能與國寶幫為伍了! 簡而言之,所謂的“一對一,拜師學藝”,就是告訴你,在你的收藏圈里,尋找你的收藏選項里的“老師”。即你收藏家具、你收藏玉器等等,初級階段,你一定要以一個人為師,跟著他學習。隨著你的收藏鑒定水平能力的提高,你在更高層次里的收藏圈里尋找更有水平的收藏行家收藏專家,“認”他“拜”他為師,路子走對走正了,那么你的鑒定眼力的提高就會突飛猛進。 筆者多次在收藏講座上公開這樣評判:凡太高傲、太固執(zhí)、太自私、太孤僻、太小心眼、太自作聰明者,不能玩古玩。凡不“認”某領域公認的某行家為師者,凡不“拜”某領域公認的專家為師者,永遠只能成為自娛自樂的中低檔收藏品收藏人,或贗品收藏家,走不進康莊的收藏大道,很難成為正統(tǒng)的大收藏家的。 總之,一名古玩收藏人,無論是初入門者,還是已進門者,形式上不拜師沒問題,但心里一定要認師。認對老師,拜對師傅,“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就會在收藏正道上永遠前行,自己慢慢慢慢也會從收藏的山道上走上正坡,登上山頂,遙望更遙遠的收藏太陽…… 版權申明: |
|
來自: 創(chuàng)投帥叔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