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過程中總是伴隨著陣痛,尤其是女孩子。 人家說,戀愛中,受傷的總是女人,這話我贊同,雖然不全對。 今天,小影就給大家推薦一部未成年少女戀上多金迷人的大叔的電影 。 《成長教育》 本片根據(jù)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琳·巴貝爾(Lynn Barber)的回憶錄改編。 該片曾獲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三項提名
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英國。 16歲的珍妮是個聰明漂亮的少女,就讀于英國倫敦鄉(xiāng)下一所女子學校的預科班。 她早熟,思想通透,很有自己的主見。 她熱愛文藝,喜歡巴黎,喜愛音樂電影藝術(shù),追求精神生活! 具有優(yōu)秀成績的珍妮本是眾望所歸的牛津大學的“種子選手” 直到在一個雨天,珍妮邂逅了成熟男人大衛(wèi) 大衛(wèi)開著車經(jīng)過珍妮身邊,探出頭來問道:
(這撩妹技能,我給99分,剩下1分怕你驕傲?。?br> 大衛(wèi)開始慢慢進入珍妮的生活 他風流倜儻和舉手投足的迷人氣質(zhì)深深吸引了珍妮 珍妮脫下了千篇一律的制服,化了精致的妝容,穿著漂亮的裙子,踩著高跟鞋。 她跟著大衛(wèi)見識了燈紅酒綠和浮華奢靡的世界。 大衛(wèi)帶珍妮去聽古典音樂,去高檔餐廳 參加拍賣會、賽馬場,還去夢寐以求的巴黎旅行 她閃電般地陷入愛河里無法自拔。 她輕松獲得了一個成年女人奮斗一生都難以企及的人生 珍妮慢慢地將自己的牛津夢拋到九霄云外,成績一落千仗 一直對珍妮嚴厲苛刻,期盼珍妮過上“上層生活”的父母也默許了這一切。 家人都以為招了個金龜婿。在他們的觀念里,努力學習考進牛津也不過就是為了得到這種生活。 老師與校長勸她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她激動的反駁老師說:您也很聰明美麗,去了劍橋讀書,但是如今卻在這里過著將死的生活。 跟校長說:教育是這樣枯燥,我為什么不能去追求自由的生活。 珍妮就這樣奮不顧身的離開了校園,答應了大衛(wèi)的求婚。 就在她仿佛開啟了自己夢幻的生活時,卻發(fā)現(xiàn)了一切并非她想象中那么美好。 大衛(wèi)不是黃金單身漢,而是已婚渣男,到處招搖撞騙,很多和她一樣的少女被騙。 你求婚,我退學,以為你能帶我去我想去的那條路。我一無所有,你原形畢露。 珍妮的綺夢破碎,她開始明白,自己的想要的生活,并沒有捷徑。 當然結(jié)局很俗套,影片的最后,珍妮通過自己的努力收到牛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影片中,我喜歡這部電影對每個人物的描寫,哪怕是只有一兩場戲的小人物。 大衛(wèi)即使是騙子,那至少也是花心思的騙子。 不但幽默風趣,還很體貼。當珍妮說要暫時保持處女身,他說那我看一眼就好,她就真的拉下睡衣給他看,他也就真的只看了一眼,然后幫她穿好衣服。 珍妮之父這一形象也讓小影印象深刻。 電影開始的時候,珍妮父親給人的感覺是嚴厲、苛刻、易怒、虛榮,沒有什么比上牛津更重要 直到多金的大衛(wèi)出現(xiàn)后,他為了更快地進入名流生活而放棄了自己堅守的原則。 當女兒從虛榮的愛情中醒悟來后指責他時,他誠懇地向女兒道歉: 還有那個喜歡她的男孩子,他的確笨拙、稚嫩,只知道謝謝他們邀他來參加她的生日宴。 當大衛(wèi)抱著大包小包的禮物闖進來,男孩知趣地要離開 但諷刺的是女孩把頭埋在禮物堆里頭也不抬地說再見? 還有電影中的其他幾個女性角色: 沒有權(quán)力,暗中有主見卻無奈的媽媽;孤獨而真誠的女老師; 天真而善良的海倫,她是一只快樂的花瓶;以及男主角的妻子。 這部電影對于青春期的女孩來說,無疑具有教科書般的指導意義,是每個青春期女生不得不看的電影。它交給你的關(guān)于青春期的那些事,一輩子都不過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