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開篇第一章,其含義已包括整部《道德經(jīng)》。讀懂此章,整部《道德經(jīng)》就好讀懂了。此章分四個層次來闡述如下幾個問題: 1.什麼是道,能否描述? 2.不能描述,那又如何來感受道? 3.常人體驗道的存在又如何去悟道、修道? 4.悟道、修道最後是得道,如何去得道,得道的方法和門徑在哪里? 可以說整部八十一章,都是在傳道。因為道無處不在,無處不顯。故千人讀經(jīng),千人有感悟,千人可證道。這便是本書神奇之處。一個中醫(yī)如何來讀?如何來修?如何來證?如何來得?我們慢慢來分享。 道是存在的,但它不可說,也不可為之名。說了,名了,就錯了,就將道局限,定死。別人看來,也就是錯的。脈像是存在的,但如果我們分寸關(guān)尺六部來描述它,按五臟六腑來分述它,按浮沉遲數(shù)來定義它,也是錯的,因為脈象所包含的意義太多。比如左手脈,即可以理解為人體心肝腎,又可以理解為人體左側(cè),可以理解為患者的督脈,還可以理解為患者的父親……脈可脈,非常脈! 天地之始,無形無質(zhì),是道的狀態(tài);等到有形有質(zhì),可以名狀,可以描述的時候,便是道的顯現(xiàn),是萬物形成的開始。一個是“道”的狀態(tài),一個是 “一”的狀態(tài),所以要理解道,我們還得從“一”,從“二”,甚至從“三”來入手,慢慢體悟。如果一開始就從道入手,將會是不可說,說也說不清,道也道不明白。所以我們要從有名開始,從萬物之母入手。脈象如何不分二十八脈,不分陰陽,不分五臟,不分六腑之定位,空談脈,誰也不明白脈為何物。有了分類、定位,才可以進入脈的狀態(tài)。從有的狀態(tài)來感受無,從有名的狀態(tài),來感受無名,用“一”的狀態(tài),來體悟“道”,最終進入無、無名、道的狀態(tài)。這便是《道德經(jīng)》傳遞的核心思想。 如何來做到呢? “無欲以觀其妙”。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無欲的狀態(tài),心就會寧靜,人只有處于無欲的狀態(tài),才會感受道的體現(xiàn)與神妙。小兒無欲,故幼兒所見天地萬物皆為神妙。于是幼兒便有了無數(shù)個為什麼。有欲以現(xiàn)其竅。人在有欲的情況下,就會去探索為什麼燈會亮?水會燒開?水會結(jié)冰?水會變成汽?在探索中便會找到竅,找到道之存在于世間的理。感受到神妙,是探索的前在動力,努力去現(xiàn)其竅,是對神妙的思考。于是無欲和有欲,便是我們在現(xiàn)實世界,體驗道的法門。常“有欲”會失去神妙感;常“無欲”便會失去探索、學(xué)習(xí)精神,會進入虛幻狀態(tài)。這兩種狀態(tài),都可以去感受道,體驗道。說來很簡單,其實也很玄妙。如果說它有多玄妙呢?可以說,認(rèn)識世界,認(rèn)識道,修道、悟道、得道,都逃不出這個法門。故稱之“眾妙之門”。 學(xué)習(xí)中醫(yī)也是這樣,感受中醫(yī)的神妙,感受脈法的神妙,針法的神妙,要的是一顆無欲的心。沒有這顆無欲的心,你所看見的萬物皆是平凡,所嘗到的一切皆是一般。在無欲的狀態(tài)下,你能收獲神妙的感覺,而在有欲的狀態(tài)下,去探索,去研究,去整理,去嘗試,去找到妙之竅,醫(yī)神之鑰,醫(yī)道之門! 玄之又玄,醫(yī)妙之門!
平臺互動 1.余醫(yī)生,您好!我是從您的《一個中醫(yī)的成長歷程》就關(guān)注任之堂一直到現(xiàn)在,我兒子六歲多了,他晚上睡覺頭上總是流很多汗,還有他一坐久點就說他的腰酸軟,這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樣治療? 答:桑葉10g+枸杞少許,泡茶喝 2.你好,想咨詢一下痛風(fēng)怎么樣減少復(fù)發(fā)? 答:可以喝些當(dāng)歸拈痛湯 親愛的朋友們,查看往期文章,可以回復(fù)關(guān)鍵詞:目錄
今天小編從山里出來,沒帶硬盤,就跟大家分享下我們醫(yī)館藥房和診室的幾張圖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