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唐開元年間,社會開明,經(jīng)濟活躍,商賈往來頻繁,蔡姓七世孫5人,在青陽山下的官道上開設了5間飯店以方便行人,這些店鋪酒旗招風,飯菜飄香,聲名遠播,被譽為“青陽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成為那一片區(qū)的名稱。這里說的蔡氏五兄弟正是蔡氏宗族的族人。 蔡氏家廟始建于宋熙寧年間(1067—1077),經(jīng)歷代葺修,1940年遭日機炸毀。1987年重建,1989年完工建好。蔡氏家廟座南朝北,為五開間二進硬山頂磚石木結構建筑,穿斗式與抬梁式構架,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三川脊頂裝飾剪粘花鳥人物。門墻悉用青、白石料精雕拼裝,檐下用多層栱斗烘托,雕飾繁復。天井中間鋪有甬道,分左右為日月兩井。祠堂正廳高敞,梁架壯碩。石柱多鐫楹聯(lián),以傳統(tǒng)道德訓勉后人。 祠堂依舊址矗立于蒼翠的青陽山北麓,面對泉州清源山,與青陽莊氏家廟并排媲美。建筑面積1300多平方米。祠宇建立在1米多高的石砌臺基上,顯得分外宏偉。門前隔著寬闊的石埕,挺立著一堵凹字形紅磚拼花照墻,主堵五開間,墻頂建燕尾高脊,水車堵皆綴滿彩瓷雕塑的花鳥麟鳳。祠堂屋頂黃瓦綠筒,色彩鮮艷,前廳屋頂中間三間稍高,兩邊梢間降低,成為有起有伏的三川頂。脊端燕尾高揚,上頭立著形狀古怪的鴟吻,形成烏革翬飛的繁華氣勢。中脊、垂脊裝飾剪瓷花鳥和卷草,更是錦上添花,生色不少。祠堂門路宏闊,并開三個大門,門前安石鼓、石枕,皆雕刻精美。門廊前一列四根白石方柱。門楹、門柱皆鐫聯(lián)對。門墻悉以雕刻繁麗的青、白石料拼裝。梁枋間木雕花籃、梁裙、雀替,木雕工細,鎏金錯彩,十分華麗。 祠堂下廳,梁枋間木雕一如門路精雕細刻,金彩輝煌,水車堵裝飾泥塑彩繪“群仙獻壽”、“廿四孝圖”圖像,盡顯民間建筑藝術的風采。 祠堂廳堂亦開三門。門首掛著“濟陽柯蔡委員會”贈的“振我宗風”匾和石獅大侖、金井塘東、龍湖鈔坑、瑤厝等青陽蔡氏傳裔獻的“祖德宗功”匾。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尤為軒敞宏闊。內立稱為“孝思堂”的神龕,龕前掛一列祖宗畫像,神龕兩側的聯(lián)對為:“論德論功論爵,尊尊親親,千年公道如見;自唐自宋自今,子子孫孫,一脈忠厚永存?!标U明立功、立德、立命是宗族中受人尊崇的條件,訓誡子孫以忠厚為本,踏實做人。大廳兩側朱紅的板壁上大書著相傳為宋代名相文天祥手跡的“忠、孝、廉、節(jié)”,字徑都有1米多高。以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道德標準,勉勵后人。梁枋間則琳瑯滿目掛著“文武一品”、“國師”、“都督”等金字匾額。因為青陽蔡氏家廟是閩南蔡氏的“母鄉(xiāng)”,其分居各地的族裔在登科出仕時都要到這里掛匾樹旗桿,榮宗耀祖,所以祠堂的匾額特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