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不為”。老子說:“萬物生于靜歸于靜”。 是啊,一個人,心若不靜不定,便無所安無所守,便會失去主心骨,致使情緒不安、一事無成。 靜,能使人排除雜念、心明神清、增慧開悟,有利于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有益于工作、生活、健康。正因如此,道家的“煉心煉氣”,儒家的“修心養(yǎng)性”,佛家的“六根清凈”,無一不是從靜入手,無一不強調(diào)心的寧靜。 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說起來令人神往,做起來卻又非常艱難。若真想做到寧靜自我,就必須戰(zhàn)勝自我,摧毀靈魂深處的貪婪之心、嫉妒之心、功利之心、驕傲之心和野心...... 靜是一方凈土,不但能為人們帶來心靈的感念,更能讓人們享受生活的安寧、自在、瀟灑。因此,追求寧靜的心境、清醒的人生,是古人和現(xiàn)代人于世俗中、于滾滾紅塵中、于蕓蕓眾生中夢寐以求的事情。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疲累、心煩之后選擇“辟谷”,尋找的大概也是幽遠(yuǎn)、寧靜、恬和的如秋水映明月般的心境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的生活方式吧! 處于現(xiàn)代生活當(dāng)中的我們,面對紛繁喧鬧的世界,雖難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靜景,但只要我們像陶淵明所說的“心遠(yuǎn)地自偏”,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與安靜,把寧靜作為一種人生追求,就有可能得到輕松愉悅的生活及環(huán)境,就會放松身心,享受更加美好地人生...... [文章插圖源于網(wǎng)絡(luò)] ——寫于2016年2月26日深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