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了好書】奇謀妙計《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羅貫中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tǒng)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三國是中國古代史上最特殊,也最精彩的歷史時期,《三國演義》雖然是對《三國志》的演義化創(chuàng)作,但它所反映出來的歷史潮流是一份真實的厚重。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蜀不能統(tǒng)一中原,吳為什么被滅,魏為什么最后又被司馬氏篡權(quán),這一切都是天意嗎?不是。 如果用歷史的階級眼光來看,就會無比清晰——三國的歷史就是士族地主階級謀略成為統(tǒng)治階級而被另外一些力量所阻擋的歷史。 中國歷史發(fā)展發(fā)展到東漢末年,主導(dǎo)歷史潮流的,事實上已經(jīng)是士族(士族就是世代為官之家族,是的,他們的確壟斷了做官的權(quán)力)。 歷史本該順理成章的歸于士族,但他們遇到了兩次嚴(yán)重的危機,第一次,是董卓代表的軍閥勢力的掌權(quán),這一次危機被士族代表王允等化解;此后,以袁紹為代表的士族集團試圖建立起儒家士族政權(quán),但在官渡之戰(zhàn),袁紹被寒族曹操擊敗,曹操掌權(quán),這是他們的第二次危機。 之后的三國鼎立固然精彩,但其實他們都不是歷史的主流,而是阻礙士族集團掌權(quán)的“逆流”。 然而,歷史的潮流無可抗拒,最后,司馬炎篡魏,三國歸晉。而他們家,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就是純粹的士族代表。 《三國演義》描寫許多人物,他們可以給我們以警示,或者榜樣。 奸:曹操 寧可我負天下人的殺掉恩人,華容道佯裝可憐騙過關(guān)羽,但卻沒有篡漢。 仁:劉備 桃園結(jié)義同生死,攜民渡江保百姓,不肯將的盧轉(zhuǎn)贈,卻忍心摔阿斗。 義:關(guān)羽 掛印封金,宿立窗外,千里尋兄身在曹營心在漢,卻剛而自矜,最終殺身成仁。 勇:張飛 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當(dāng)陽長坂橋喝退百萬曹軍,卻喜歡鞭撻士卒而又留用身邊,最終被割了首級。 智:諸葛亮 七擒七縱,木牛流馬,彈琴于空城之上,留計于彌留之間,卻錯用馬謖,使蜀國大傷元氣,再無力圖中原。 謀:司馬懿 力拒孔明,保全魏國;假裝喝粥,瞞過曹爽。 達:司馬懿 孔明送女裝羞辱司馬懿,眾人皆怒,他卻穿起來問合身否;與曹真打賭贏了卻不要賭注,寬容他的過失;被奪權(quán)后忍氣吞聲,靜待時機,最終在高平陵政變成功翻身。 雅:周瑜 羽扇綸巾,儒將風(fēng)范,有群英會戲弄蔣干的謀略,也有顧及家庭的兒女情長。然而卻氣量狹小,不能容人。 ...... 《三國演義》采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于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cè)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jié)構(gòu),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fù)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yán)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后呼應(yīng),彼此關(guān)聯(lián),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推進。讀起來引人入勝,令人拍案叫絕。 金庸:在中國的古典小說中,《三國演義》享有崇高之極的地位,沒有任何一部小說比得上,近三百年來,向來稱之為“第一才子書”,或“第一奇書”。 |
|